- 年份
- 2024(2812)
- 2023(4252)
- 2022(3540)
- 2021(3490)
- 2020(2725)
- 2019(6253)
- 2018(6397)
- 2017(10455)
- 2016(6779)
- 2015(7628)
- 2014(7895)
- 2013(6866)
- 2012(6415)
- 2011(6104)
- 2010(6380)
- 2009(5792)
- 2008(5752)
- 2007(5538)
- 2006(5283)
- 2005(4810)
- 学科
- 教育(19703)
- 济(19307)
- 经济(19172)
- 管理(13473)
- 中国(13247)
- 理论(10928)
- 业(10532)
- 企(10180)
- 企业(10180)
- 方法(7280)
- 学(6999)
- 教学(6387)
- 业经(5978)
- 和(5773)
- 农(5664)
- 发(4960)
- 财(4794)
- 地方(4707)
- 发展(4477)
- 展(4354)
- 制(4349)
- 社会(4010)
- 革(3924)
- 研究(3915)
- 政治(3857)
- 思想(3811)
- 技术(3809)
- 数学(3696)
- 经济理论(3676)
- 数学方法(3601)
- 机构
- 大学(94528)
- 学院(87779)
- 研究(33182)
- 教育(28589)
- 济(26939)
- 经济(26058)
- 管理(26045)
- 范(24668)
- 师范(24625)
- 理学(21650)
- 京(21576)
- 理学院(21265)
- 管理学(20752)
- 管理学院(20535)
- 师范大学(20411)
- 中国(18415)
- 科学(18223)
- 所(16114)
- 江(15568)
- 财(15463)
- 北京(14773)
- 研究所(14282)
- 中心(13323)
- 职业(13013)
- 州(12293)
- 技术(12276)
- 财经(11765)
- 院(11344)
- 教育学(11151)
- 经(10479)
- 基金
- 项目(49905)
- 研究(46847)
- 科学(41233)
- 基金(32532)
- 教育(30560)
- 社会(29406)
- 社会科(26323)
- 社会科学(26310)
- 家(26200)
- 国家(25770)
- 成果(22357)
- 编号(22180)
- 科学基金(21778)
- 省(20791)
- 划(19630)
- 课题(19126)
- 年(16576)
- 基金项目(15953)
- 规划(14449)
- 项目编号(13589)
- 部(13169)
- 性(12971)
- 重点(12731)
- 教育部(12449)
- 资助(12398)
- 度(12368)
- 发(11806)
- 研究成果(11749)
- 阶(11635)
- 段(11568)
共检索到152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勃
从高等教育的需要对象与需要表现形式两个维度来划分,高等教育的需要类型有四种,即个人理性需要、个人工具需要、社会理性需要和社会工具需要。在现实世界中,高等教育的个人(理性需要和工具需要)以及社会(理性需要和工具需要)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以一种动态平衡的方式来协调高等教育的个人理性需要、个人工具需要、社会理性需要和社会工具需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继华
高等师范教育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树立引领整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意识;适度缩小规模,拓展内涵发展空间;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驾驭市场能力;同时,政府要给予高等师范教育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关键词:
高等师范教育 社会环境 协调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宣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研究制订工作要求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规划纲要》是一个对我国教育带有未来指向性、全局性的长期战略谋划,是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就高等教育而言,《规划纲要》必须体现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竞争力、实现教育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针对需要怎样的高等教育、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在人民网举办的座谈会上宣勇教授认为这些都是《规划纲要》应回答的问题,为此,他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描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理想状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茂林 吴永林
北京高等教育已有相当规模,但在结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因此,北京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坚持协调发展观,在遵从教育规律的同时,注重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北京高等教育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要与市场经济相协调,人才供给要与市场经济的需求相协调,研发功能要与市场经济建设相协调,运行及管理体制要与市场经济的效率性及竞争性相协调。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市场经济 协调发展 人才供给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安德鲁斯·巴巴兰 汪利兵 范冰
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由两种方式推动,一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方式,二是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方式。两个组织的成员国几近相同,但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的立场和做法却相去甚远。世贸组织成员国通过签署《服务贸易总协定》,同意在21世纪初就服务贸易自由化展开谈判。货物贸易的规则是否适用于服务贸易,就好像货物是否等同于贸易?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如教育)的价值是否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确定?服务市场是否比货物市场更加受供给所驱使,因此需要不同的国际合作方式?这就是《服务贸易总协定》引起争议的地方,也说明了为什么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大学联合会呼吁对《服务贸易总协定》采取谨慎立场。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传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段雄春 宁景群 杨丹宇 陈建新
成人高等教育由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如何办好成人教育,许多学校已积累很多很好的实践经验。笔者从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体会认识三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我院成人教育发展的经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彭时代
高等教育民族化伴随着国家现代化及经济、科技、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而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对传统文化教育和外来文化教育进行双重“扬弃”的过程中,才能发展有民族特色和国际意识的中国高等教育。应尊重教育传统的民族化,要重视现实国情的民族化,要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国际化 民族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瞿振元
在周远清会长的领导、倡导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已连续12年与相关省市联合举办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每届论坛的主题都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围绕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改革发展的新使命、新要求而展开理论探讨、学术争鸣;连续12年的论坛,汇聚了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大批专家学者,吸引了一大批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洪捷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第4期)撰文说,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得天独厚,历来享有较高的待遇,这可能归功于高等教育在中国社会中享有的特殊地位。而且高等教育研究也由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大学教育科学》第2期发表了陈廷柱、姜川对美国菲利普·阿特巴赫教授的专访。阿特巴赫教授在论及高等教育强国的具体判断标准问题时说,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但事实上我们很难说清楚什么是一个真正成功大学的标准,也很难说清楚判断高等教育强国的标准有哪些。我们也只是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一鸣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宣勇
高等教育学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等教育学体系已完成创设,但在当下缺乏解释力,亟待完善升级;高等教育研究空前繁荣,但对实践缺乏指导力,亟待精炼整合;高等教育处于教育的龙头地位,但理论创新缺乏引领力,亟待自主建构。未来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要围绕“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的建设来展开: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建设要重在自主,学术体系建设要重在协同,话语体系建设要重在融通。重视高等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三大来源: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规律性意识、政府政策供给中的真理性共识、学者总结提炼创新的系统性学识。建立一个由高等教育活动的实践者、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者、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者三者共同组成的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生产的三螺旋模式。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自主知识体系 三螺旋模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枬
道德教育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时,却常常对其结果有诸多的不满与遗憾。确实,就学校中道德教育的设计而言,课时不可谓不多——从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到大学的政治课、德育课;人员不可谓不众——从专业的德育课教师到庞大的班主任、年级辅导员等政工干部队伍;方法不可谓不广——从直接的道德教学(专门开设的德育课)到间接的道德教学(团队、课外活动等),内容不可谓不全——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思想的教育到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等品质的培养。然而,现实中出现的道德困惑、道德迷茫乃至道德失范、道德沦丧的现象却使人们对现行的道德教育产生了怀疑。造成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实践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导致了高等教育学的产生,高等教育学的兴起客观上也促进了高等教育的繁荣。当前伴随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面临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用武之地,这是机遇;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能否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尚存在不确定性,这是挑战。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要从实践出发,通过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来实现学科存在的价值,并通过专业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为赢得更广泛的学科承认而努力。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学 学科建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廖清林
我国高等教育应选择什么样的办学模式,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以求教于同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