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72)
2023(7638)
2022(6452)
2021(5787)
2020(4524)
2019(10251)
2018(10169)
2017(18565)
2016(10038)
2015(11197)
2014(11276)
2013(11217)
2012(10981)
2011(10322)
2010(10705)
2009(10038)
2008(9962)
2007(9271)
2006(8692)
2005(8273)
作者
(31557)
(26269)
(26080)
(24689)
(16767)
(12603)
(11598)
(10172)
(10099)
(9560)
(9128)
(8887)
(8642)
(8595)
(8193)
(7946)
(7743)
(7590)
(7558)
(7459)
(6835)
(6586)
(6331)
(6098)
(5966)
(5938)
(5899)
(5812)
(5371)
(5200)
学科
(50458)
经济(50419)
管理(29893)
(29043)
(22212)
企业(22212)
地方(18873)
中国(18456)
(14962)
环境(13281)
业经(13017)
方法(12688)
(10791)
地方经济(10675)
农业(10599)
(10416)
技术(9948)
(9926)
金融(9924)
(9768)
银行(9758)
(9580)
数学(9486)
数学方法(9394)
(9211)
贸易(9197)
(9074)
(8973)
(8841)
(8811)
机构
学院(155099)
大学(152979)
(64323)
经济(62925)
研究(59309)
管理(54622)
中国(45531)
理学(44917)
理学院(44326)
管理学(43678)
管理学院(43388)
科学(36412)
(34644)
(31105)
(29685)
研究所(27779)
(26054)
(25984)
中心(25969)
(24271)
师范(24077)
北京(22833)
财经(22325)
(21549)
(21287)
业大(20401)
(19958)
农业(19737)
(19494)
经济学(19139)
基金
项目(93479)
科学(73493)
研究(72334)
基金(64208)
(55456)
国家(54867)
科学基金(46292)
社会(45578)
社会科(43181)
社会科学(43169)
(38894)
基金项目(33318)
(32094)
教育(31306)
编号(29506)
(27322)
自然(27003)
自然科(26286)
自然科学(26278)
自然科学基金(25760)
资助(25497)
成果(25291)
发展(22413)
(22004)
课题(21986)
重点(21486)
(20028)
(19601)
创新(18666)
国家社会(18543)
期刊
(85612)
经济(85612)
研究(53429)
中国(39712)
(25743)
学报(23538)
管理(23077)
(22647)
科学(22575)
教育(22278)
大学(17910)
(17664)
金融(17664)
农业(17575)
学学(16454)
业经(15359)
技术(14003)
经济研究(12675)
财经(12253)
问题(11291)
(10644)
科技(9667)
图书(9629)
(9267)
论坛(9267)
(9162)
(8569)
国际(8118)
技术经济(8117)
资源(7902)
共检索到261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巧转  
本文从高科技发展角度论述了高科技发展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并对已有的环境承载力理论做了补充和改进,使之更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本文还对不同国家在处理高科技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途径做了概要阐释。最后指出,高科技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永瑜  
经济发展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是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条件。文章在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系统研究和分类的基础上,认为现有研究方法要么体系科学,但可行性差,要么可行性较强,但研究结论不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最后简要阐述了建立经济发展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实证框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余春祥  
环境、资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本文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首先对经济发展环境容量、资源承载力的内涵、特征进行了界定,以此为基础,对云南经济发展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封志明  李鹏  
科学认识承载力概念的源起与发展对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立足资源环境视角,从基于种群个体最大生物量的生态承载力,到基于人口与资源关系的资源承载力和基于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环境承载力,再到面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为系统地阐释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源起与发展历程。通过追踪公开发表或可获取的英文文献,同时兼顾中文资料,综述表明:承载力概念最早诞生于1840年代的工程机械领域,之后,在生态学、地理学、资源科学与环境科学领域得到了持续但有争议的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最早可见于20世纪初期的能量承载力和畜牧承载力研究,1940年代末期以土地承载力研究为标志的资源承载力研究诞生;直到20世纪末期,具有综合特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才在中国悄然兴起,严格意义上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则始于21世纪初。目前,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总体处于发展阶段,以概念探讨和定性研究为主,尽管在政策层面已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对而言,国外相关研究却较少使用这一概念,相应研究报道并不多见。2010年以来,作为描述发展限制的一个重要判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已有多项部署。但承载力概念似乎也成为了"灵丹妙药",存在研究泛化或概念泛化现象。鉴于此,有必要科学认识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的源起与发展,加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基础、技术方法与模型参数以及模式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求正本清源、学以致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翁钢民  杨秀平  李慧盈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确定、调整是旅游规划、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的关键。"二战"后,伴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在旅游高峰出现拥挤、超载、污染等问题,旅游环境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对国内外学者在旅游环境承载力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提出了五点研究展望,包括突出旅游环境承载力供需系统的可持续承载优化研究、注重旅游环境承载力供给系统的发展潜力研究、实施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管理创新研究、进行旅游环境承载力利用程度的时空错位研究和突出实证研究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崔凤军  
正确判断人类旅游经济行为是否与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相匹配,是实现持续发展旅游的前提。本文作者提出了初步判断旅游经济与环境是否协调、是否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指标──旅游环境承载力,给出了它的定义、特征、组成体系及技术实现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晨  刘艳芳  张万顺  汤弟伟  
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是近几年来从水生态的角度解决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从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起源和发展入手,对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基础,与相关已有研究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探讨,并对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从起源上看,承载力理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足迹理论、流域生态学理论分别是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基础、落脚点和支撑。从发展上看,水生态承载力是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的有机结合和深化。从测度和评价方法上看,第一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力方法、生态足迹法、可持续发展指标法和生态系统健康等生态承载力的测度方法为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评价奠定了基础。目前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宁生,匡耀求  
本文提出了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计算了 1978— 1995年广东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 :①经济资源是广东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 ;② 1989年以后 ,广东省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人口数量 ,进入相对富余状态 ;③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广东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文  
一个地区能够容纳多少人口,并不取决于当地的幅员大小,而是取决于当地的资源能够维持多少人的生存和发展。在现代社会,受自然环境所制约的人口承载力会随着经济发达程度、资本存量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而提高。从这一原理来看,正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中国西部地区环境容量的有限性,解决人口与环境间的恶性循环是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慧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分析了1978—2006年29年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土地资源是新疆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1990年以后,新疆实际承载人口数量又超过经济资源承载力;③自然资源利用不充分、实际人口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是新疆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金海  
本文探讨了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估测的方法 ,分析了大陆典型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的背景值 ,研究了确定自然系统最优生态承载力的依据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提高区域生态承载力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基本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晓红  何群  
经济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张,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生活空问和时间,但却带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这是人类违背环境承载力的结果。因此,重新审视环境承载力的价值功能对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鹏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和比较几种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方法,从中总结出供需比较的理念,并在此理念基础上,利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均值化法对西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燕  徐建华  曾刚  胡青  
运用空间统计分析与GIS技术的综合集成方法,研究2000年和2006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发展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关联性规律及其演变过程。结果表明:①区域发展潜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皆整体上呈现由沿海到内陆再到西部的阶梯递减的趋势;②区域发展潜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均表现出全局性显著的相似省区间"趋同"的集聚特征,即发展潜力高的省区集聚于东部,发展潜力较低地区则集聚于西部;东北、东部沿海,中部和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得到提高且趋于集聚,而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的省区集聚于西北;③结合迭代聚类结果与空间聚类结果将中国区域发展潜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划分为5种类型区域,划分结果发现各个区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