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04)
2023(12544)
2022(10438)
2021(9537)
2020(7846)
2019(17660)
2018(17542)
2017(31378)
2016(17711)
2015(19829)
2014(19700)
2013(18652)
2012(17713)
2011(16149)
2010(16611)
2009(15393)
2008(15166)
2007(14403)
2006(12870)
2005(11706)
作者
(51312)
(42465)
(42402)
(39991)
(27167)
(20515)
(19263)
(16551)
(16309)
(15531)
(14685)
(14366)
(14001)
(13612)
(13333)
(12946)
(12547)
(12502)
(12467)
(12234)
(11079)
(10634)
(10329)
(9955)
(9935)
(9648)
(9581)
(9332)
(8817)
(8701)
学科
(67335)
经济(67265)
管理(53732)
(49448)
(41279)
企业(41279)
中国(25498)
地方(21532)
(19873)
技术(19433)
方法(19409)
业经(18378)
(15702)
(15410)
(15275)
数学(14916)
数学方法(14659)
理论(14481)
(14093)
银行(14062)
(13691)
(13682)
金融(13674)
农业(13531)
教育(13385)
技术管理(13144)
(11911)
(11864)
地方经济(11635)
(11202)
机构
大学(245424)
学院(245005)
(92156)
经济(89822)
管理(88821)
研究(88642)
理学(73582)
理学院(72663)
管理学(71353)
管理学院(70866)
中国(66652)
科学(54630)
(54289)
(45521)
(45418)
(41870)
(41390)
研究所(40834)
中心(39814)
(38228)
师范(37846)
北京(35024)
业大(34906)
(34139)
财经(33825)
(32749)
农业(31947)
(30229)
技术(30210)
(29663)
基金
项目(154863)
科学(120766)
研究(120052)
基金(104538)
(90600)
国家(89683)
科学基金(76139)
社会(73088)
社会科(69075)
社会科学(69054)
(66172)
教育(56581)
基金项目(54594)
(54049)
编号(50746)
自然(45876)
自然科(44824)
自然科学(44808)
成果(44319)
自然科学基金(43981)
资助(40930)
(38932)
课题(38443)
(37201)
重点(35555)
创新(33778)
(32133)
(31356)
发展(31349)
项目编号(31156)
期刊
(118068)
经济(118068)
研究(81623)
中国(66449)
教育(46839)
(39317)
学报(38704)
管理(37333)
(36312)
科学(34791)
大学(29646)
农业(26766)
学学(26401)
(24916)
金融(24916)
技术(24890)
业经(21163)
图书(18240)
经济研究(17774)
财经(17382)
(15164)
(14902)
科技(14806)
问题(14469)
(13906)
论坛(13906)
书馆(13248)
图书馆(13248)
技术经济(12812)
职业(12542)
共检索到405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婷  
建立学科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促进学科质量稳步提升,其改革、构建需要明确现有的评价基本原则、评价主体以及创新发展趋势。高校学科质量化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深入探寻构建新方向,从质量标准着手,逐步构建中长期质量目标和发展规划,推动评价体系的功能应用性建设。探索构建评价体系新原则要基于国家高校发展规划的层次性,注重彰显高校学科的特色性内容,强调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和学科这一宏观目标,正视学科质量差距,全面推动评价体系快速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吴优  李文江  丁华  左新兵  
创新驱动发展是新时期的重大战略。文章界定了创新驱动的概念,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搭建了城市创新驱动发展评估分析框架,构建了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对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创新驱动发展综合排名第一,其中创新影响、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都是其优势要素,创新基础条件有待提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黎明  谢子春  梁毅劼  
创新驱动发展评价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程度的评价,根据实现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创新发展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前者突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知识产权与产业融合度评价,后者突出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评价。通过回顾分析世界主要创新型强国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给出创新驱动发展评价的判断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显示,从省级区域层面看,仅北京、上海和天津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这与其强化研发投入、提升专利质量、发展技术市场、培育科技服务机构等举措紧密相关。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超超  徐翔  
高质量发展既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也是科技创新成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研究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能有效指导区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本研究梳理了国内高质量发展评价的研究现状,针对重庆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具体情况,从"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基础""‘双创’升级版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支撑"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三个领域,设计了最能体现重庆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衡量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丽敏  马翔文  
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文章在使用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引入无监督特征选择算法,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借鉴相关研究,采用无监督特征选择多子空间随机化协作模型优化筛选初始集,最终形成含6个子系统30个经济指标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测度2011—2019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检验了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的适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清雅  
基于高质量发展要求,文章遵循指标选取原则,构建创新、开放、绿色、协调、共享5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结合LASSO筛选变量法,最终选定16个三级指标进入模型;引入二次加权因子分析法,指标的权重依照因子方差贡献率确定。对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分项和综合评价,从而揭示各个省份在高质量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发展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献洲  张相梅  
阶段性质量评价作为当今高校学科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补充,能够有效评估影响高校学科教学发展的阶段性因素,并对学科教学质量整体发展提供阶段性信息反馈。高校学科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方向在于突出质量发展的方向性,结合评价指标构建的质量评价特征,对评价原则质量化方向进行积极转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永穆   乔张媛  
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需建立相应指标体系指导其加快发展、统筹推进。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的概念阐释,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实际情况,从理论基础、根本目标、基本原则和本质要求四个方面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逻辑,并以此为基础初步构建反映新发展理念多维要求、体现新质生产力关键特征、符合新质生产力先进本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研究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有益尝试,力求为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测度标准和行动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晓荣  荣良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必须探索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的路径与模式,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梳理国内外科技创新试验示范与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总结了科技创新示范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范例。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布局建设的创新驱动试验示范区,其建设和发展事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局。对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开展调查,从创新基础、产业规模、创新资源、创新效率4个层面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测算指标目标值和增长速度,并从完善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培育以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大人才招引和服务保障、促进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深化东西科技合作与协作创新等方面提出路径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辛岭  安晓宁  
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四个主要特征,即绿色发展引领、供给提质增效、规模化生产、产业多元融合为基础,构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利用2018年统计数据对31个省区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得出各省区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分析发现,农业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东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领先于中部与西部地区;各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不同的优势与短板;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急需提升。我国应结合不同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发展优势规划农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以绿色发展引领经济发达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水平;注重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作物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念  王蔚宇  
文章选取2000—2019年我国农业发展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涵盖农业发展、环境条件、资源条件与经济条件四大子系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障碍度、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测度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研究得出:2000—2019年,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整体呈现波动趋势;在2000年、2004年大关键节点下,农业发展、资源条件、经济条件指数呈上升趋势,环境条件指数呈下降趋势。从障碍度分析来看,环境和资源条件的障碍度较高,经济条件的最小,农业发展的适中;从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角度来看,农业发展、环境条件、资源条件与经济条件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呈极度耦合,四大子系统之间均呈现高度耦合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祁迪  祁华清  樊琦  
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未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统筹粮食产业发展与粮食安全来理解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安全保障、结构效益、科技创新、绿色生态和包容共享五个维度来构建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评估了2015—2019年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总体上看,五年间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我国粮食产业在质量-效率协调性上进行了深度调整,但仍存在影响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和制约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海军  崔婧  
文章从经济基本面、生态环境、教育水平、就业质量、医疗水平、城市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7个维度选取反映美好生活需要的19个代表性指标,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用均值法和熵值法实证分析了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高度相关,但均值法优于熵值法。分区域来看,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基本呈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分布,不同省份之间差异较大。分维度来看,各省份在经济基本面、生态环境两个维度的差异性相对较大。从具体指标看,各省份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差异最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永伟  陈池波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目标,构建出包含6大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获得指标数据的基础上,经过对数据的处理和指标权重的测算,分别得到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分项指数和综合指数。结果发现,北京、上海、浙江这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程度较高,均超过了60%,依次排在全国前三位,但新疆、青海和西藏这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程度较低,均未超过36%,分别排在全国的最后三位。从总体上看,全国各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程度均不高,大部分介于40%~50%之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崔宏桥  吴焕文  朱玉  
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协调融合、规模效益四大指标是新时期评价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从评价结果看,各省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差距悬殊,表征我国各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并不均衡。就各地区而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各方面发展较为均衡;而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因创新驱动力不足,导致其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使得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宁夏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服务业发展注重创新,突出特色,表现抢眼。若要全面推进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