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16)
2023(2570)
2022(2414)
2021(2294)
2020(2046)
2019(4727)
2018(4409)
2017(9209)
2016(4907)
2015(5444)
2014(5176)
2013(5000)
2012(4569)
2011(3961)
2010(3901)
2009(3293)
2008(3038)
2007(2359)
2006(1839)
2005(1436)
作者
(11625)
(9960)
(9867)
(9356)
(6171)
(4659)
(4401)
(3885)
(3680)
(3298)
(3259)
(3235)
(3131)
(2989)
(2977)
(2976)
(2890)
(2877)
(2811)
(2771)
(2306)
(2305)
(2302)
(2265)
(2260)
(2229)
(2003)
(1997)
(1983)
(1949)
学科
(20065)
经济(20043)
管理(14783)
(13488)
方法(12273)
数学(11150)
数学方法(11085)
(10876)
企业(10876)
(5632)
(5099)
中国(3927)
业经(3807)
(3744)
贸易(3743)
农业(3731)
(3655)
(3321)
财务(3317)
财务管理(3308)
企业财务(3135)
(3042)
地方(3019)
(2883)
(2879)
技术(2738)
环境(2698)
理论(2613)
(2519)
(2406)
机构
大学(65481)
学院(63495)
管理(29104)
(28832)
经济(28424)
理学(26198)
理学院(25983)
管理学(25648)
管理学院(25525)
研究(17404)
中国(12942)
(12336)
(12235)
财经(10634)
(9868)
(9391)
科学(9375)
业大(9345)
经济学(9289)
中心(8816)
经济学院(8572)
经济管理(8262)
财经大学(8159)
(8143)
(7873)
商学(7860)
商学院(7798)
师范(7796)
农业(7342)
(7220)
基金
项目(47986)
科学(39343)
基金(37018)
研究(35975)
(31510)
国家(31278)
科学基金(28001)
社会(24465)
社会科(23246)
社会科学(23237)
基金项目(20623)
自然(17909)
(17560)
自然科(17541)
自然科学(17536)
自然科学基金(17251)
教育(17019)
(14968)
编号(14607)
资助(14118)
(11778)
成果(10998)
教育部(10615)
人文(10555)
(10399)
国家社会(10395)
重点(10306)
(9817)
(9737)
大学(9684)
期刊
(25951)
经济(25951)
研究(16284)
(9593)
管理(9339)
中国(8911)
科学(8234)
学报(7908)
(7549)
大学(6761)
学学(6337)
财经(5392)
教育(5244)
技术(5141)
农业(4979)
(4588)
业经(4493)
(4457)
金融(4457)
经济研究(4084)
问题(3876)
理论(3700)
实践(3416)
(3416)
技术经济(3352)
商业(3158)
(2855)
图书(2853)
科技(2642)
(2637)
共检索到80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范奇  
目前高校学位撤销制度主要存在"设定权限"与"行为性质"不明两大问题,它们分属于行政法教义学中组织法与行为法的研究对象。从组织法视角看权限问题应采取"原则之治",具体而言处理的原则是:"公务自治+辅助原则";匹配技术是:"事项分类+动态平衡"。前者为高校事权提供组织法分类依据,后者通过法律微调机制实现权限动态平衡。而从功能视角看学位撤销行为包括三种功能:"纠错+惩罚+救济",但带有管理性质的"惩罚"与控权性质的"救济"却和学术"纠错"功能在逻辑上存在明显张力,高校"自我规制"下的纠错定性则有利于调和张力。如此就为前述两大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解决框架,也对紧锣密鼓的学位法修订提供适时的理论指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霁霞  张颖  
撤销学位行为的性质是对授益行为的撤销,因此其行使应当受到法律约束。基于学术不端撤销学位行为的法律约束主要包括三方面:原因约束、事实关联性约束与正当程序约束。其中原因约束方面要求只有基于学术不端才能启动撤销学位程序;事实关联性约束要求只有构成学位申请条件的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才构成撤销学位的充分证据;正当程序约束要求撤销学位权的行使应当由适格主体行使,并充分保护当事人的申辩、知情权。《学位条例》对学位撤销制度的规定存在较大的模糊性,在未来《学位条例》的修订中,应当明确撤销学位的具体条件、事项和程序,使学位撤销制度不断完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由海  
行使学位撤销权的行为属于未型式化的行政撤销行为,必须实现法治化。学位撤销权的学术权力属性使得学位撤销行为有别于一般行政行为,为避免司法对高校自主权的干预,法院借助程序审查来实现对学位撤销行为的合法性控制。然而有关学位撤销的制定法依据存在明显的供给不足,脱胎于自然公正思想的正当程序成为学位撤销相对人寻求救济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一系列判例发展,正当程序原则实现了从法理运用到独立适用,其背后是程序工具主义向程序正义主义、程序参与权向多层次程序权利的理念转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婧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劳资双方合约选择中的"短期化"现象日益明显。文章从经济学角度深入分析这一现象的形成机理,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劳资博弈跳出"低水平均衡陷阱"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储幼阳  
基于近年来演化博弈理论、理性人模型和可控实验方面的进展,本文尝试勾勒普世化的行为模型,搭建初步的统一框架。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将心理学(认知)和广泛意义上的经济学(动机)联系起来,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尽可能少的工具构建统一的理论,为经济不确定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叶凤云  孙建军  汪传雷  
本文在系统分析国内外信息行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学术信息行为的定义及特点,构建出网络学术信息行为理论框架;然后基于框架从学术数据库、Web搜索引擎和专业学术网站三种途径解析网络学术信息查询行为涉及的载体层级和行为过程;最后从而建立二维表,为进一步研究网络学术信息行为提供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雷  沈思言  王颖  
分析了学位撤销的法律渊源与基本特征,梳理了学位撤销目前所面临的理论和现实困境。基于对中美学位撤销案例的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了不同学位撤销事由及法院判决中体现的司法审查要点。以此为基础,将学位撤销分为学术类和非学术类,认为非学术类撤销应较学术类撤销适用更全面的司法审查,并分别就法律适用、实体审查、程序审查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司法审查路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卫东  
大学组织行为是指大学组织及其成员在一定组织结构和环境中,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为实现各自的组织角色、目标所作的决策和行动。目前的大学组织理论较为侧重于静态的结构性分析,而相对缺乏一种"行动理论",大学组织研究的组织行为学转向是一个理论发展趋势。研究大学组织行为规律是制定高等教育政策和大学内部政策的基础,研究大学组织从组织行为的角度能够进一步深化对大学组织特性、组织文化、价值取向、组织变革的理解,从而在更深层面上洞悉大学组织。对大学组织行为发生机制的分析应从大学的行为动力机制、组织决策、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四个方面建构分析框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侯亚丁  
企业内公共关系主要由企业内组织关系和个人关系构成。本文首先给出了企业内公共关系的"组织-个人"分析框架,包括企业内组织三维分析框架和个人二维分析框架。文章在以上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给出了企业内公共关系行为模式,包括诚实交流、公正评价、一致言行、持续沟通和形象分析五个方面。框架分析和行为模式的最终目标是要寻求一种良性运作、和谐发展的企业内公共关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李媛媛  
行为审计究竟是审计个人,还是审计单位?文章从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两个维度探究行为审计客体。关于空间范围,单位和个人都是审计客体。当单位作为审计客体时,必须同时也将个人作为审计客体,一般情况下是以特定单位作为审计客体,当某类单位在某些行为上具有普遍性时,该类单位可能成为审计客体;当个人作为审计客体时,多数情形下以特定个人作为审计客体,当某类个人在某些行为上具有普遍性时,该类个人可能成为审计客体。关于时间范围,一般情况下,对审计客体实施选择性审计,当某类行为具有特别的重要性,或某类行为相关治理不健全从而缺陷行为较多,或者是二者同时具备时,对该类行为实施法定审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在经管责任履行中,由于代理人的自利和有限理性,可能产生缺陷行为,委托人会推动建立应对代理人缺陷行为的治理构造,包括内部—经常性机制和外部—非经常性机制。行为审计属于外部—非经常性机制。缺陷行为审计需求程度有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一,缺陷行为越是严重,行为审计需求越是强烈。第二,内部—经常性机制越是有效,行为审计需求越不强烈;内部—经常性机制越不健全,行为审计需求就越强烈。第三,外部—非经常性机制中,透明机制及其他监督机制越是有效,行为审计需求越弱;透明机制及其他监督机制越是不健全,行为审计需求越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陈艳娇  
行为审计目标就是人们期望通过行为审计实践活动得到的结果,包括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的审计目标和审计人的审计目标。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的目标是利用行为审计来抑制代理人的缺陷行为。审计人的审计目标是生产让委托人及利益相关者满意的审计产品品种和质量,通过选择审计产品内容、审计产品定位和审计产品种类这些维度来控制审计产品品种,通过专业胜任能力和过程控制来控制审计产品质量。上述理论框架对我国政府审计目标达成状况具有解释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春芳  王奕璇  何瑞东  王晨  
"三生空间"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也是人类精神和文化需求的空间反映。识别"三生空间"范围、了解居民"三生"需求、调整"三生空间"供给、统筹"三生空间"功能是国土空间规划内容的核心,也是当前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从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需求出发,依据行为科学和行为地理学等理论方法,探讨了"三生行为"与"三生空间"的理论关联,进而遵循"需求分析与空间识别—问题诊断与目标确定—作用机理与耦合关系—空间优化与政策建议"分析思路,构建基于居民行为的"三生空间"优化分析框架。将居民行为研究与空间供需结合起来,可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人本化"的理论框架与新思路。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海鹏  王媚莎  
本文首先分析了保险市场上由于信息非对称性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然后根据保险合同定价的博弈与期权特征,构建了保险合同定价的期权博弈分析框架;最后利用该框架分析了非对称性信息条件下的初次保险的最优策略行为和再次分保的最优再保险策略行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赖剑菲  江舟  
[目的/意义]读者行为分析是图书馆改进服务、提升管理水平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在馆读者越来越多地通过馆内WLAN来访问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因此对这部分读者的行为进行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当前图书馆界十分缺乏对馆内通过WLAN上网读者的行为进行采集分析的工具和手段。[方法/过程]设计一种基于WLAN网络的图书馆读者行为采集分析平台框架,并提出平台各关键技术点及其解决方案。[结果/结论]该平台框架及技术解决方案可为相关平台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提供参考,但是在隐私保护和安全性方面还需要在应用中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