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51)
- 2023(7149)
- 2022(5342)
- 2021(4908)
- 2020(3984)
- 2019(8535)
- 2018(8984)
- 2017(16172)
- 2016(9527)
- 2015(10918)
- 2014(11135)
- 2013(10265)
- 2012(9164)
- 2011(8291)
- 2010(8615)
- 2009(7821)
- 2008(7946)
- 2007(7672)
- 2006(7033)
- 2005(6357)
- 学科
- 济(34496)
- 经济(34352)
- 管理(23216)
- 业(20388)
- 企(17423)
- 企业(17423)
- 中国(14163)
- 农(11832)
- 业经(11298)
- 方法(11006)
- 学(10189)
- 理论(10064)
- 教育(8584)
- 财(8332)
- 和(8110)
- 制(8059)
- 农业(7522)
- 地方(7482)
- 数学(6526)
- 发(6486)
- 数学方法(6439)
- 体(5958)
- 工作(5904)
- 银(5551)
- 银行(5536)
- 发展(5501)
- 展(5475)
- 行(5313)
- 融(5199)
- 金融(5197)
- 机构
- 大学(137734)
- 学院(132425)
- 研究(48568)
- 济(47360)
- 经济(46090)
- 管理(42942)
- 理学(35597)
- 中国(35396)
- 理学院(35081)
- 管理学(34144)
- 管理学院(33898)
- 科学(30448)
- 京(29799)
- 财(25387)
- 所(25290)
- 范(23473)
- 师范(23308)
- 研究所(22814)
- 江(22646)
- 农(22307)
- 中心(21331)
- 财经(19285)
- 北京(18969)
- 业大(18642)
- 师范大学(18527)
- 州(18014)
- 经(17327)
- 院(17248)
- 农业(17101)
- 教育(15592)
- 基金
- 项目(83079)
- 科学(64907)
- 研究(64379)
- 基金(57789)
- 家(50232)
- 国家(49736)
- 科学基金(41634)
- 社会(41085)
- 社会科(37575)
- 社会科学(37556)
- 省(32902)
- 教育(31181)
- 基金项目(30118)
- 划(28065)
- 编号(27411)
- 成果(25830)
- 自然(24848)
- 自然科(24262)
- 自然科学(24258)
- 自然科学基金(23845)
- 资助(21960)
- 课题(20500)
- 重点(19621)
- 发(18189)
- 部(18175)
- 年(17128)
- 性(17116)
- 项目编号(16871)
- 创(16424)
- 大学(16188)
共检索到217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黎莉 马英林
笔者较系统、全面地揭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目的在于理性地把握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目标、任务和发展趋势,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
高校后勤社会化 内涵 特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根宝 姜群瑛
高校后勤保障实际上就是高校的后方勤务,泛指高校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一切行政事务和物质保障事务。其基本特征为:从实施主体来看,高等学校是实施后勤保障的主体;从实施目的来看,主要是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物质保障和生活服务保障,维持高等学校基本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从实施方式来看,主要靠国家和高等学校的投入,同时国家对高校后勤组织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从实施途径来看,是通过设立相关的后勤保障组织,设定后勤保障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来保障有效实施;从实施手段来看,主要通过内部管理、经营和服务等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来保障运行。高校后勤保障有社会性功能和经济性功能两大基本功能,社会性功能体现高校后勤在社...
关键词:
高校后勤保障 内涵 特征 基本功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许秀琴
本文论述了自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基本情况 ,以及高校后勤工作的基本特征 ,确认目前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是高校后勤问题 ,必须进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努力打破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
高校后勤 社会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征宇 姜群瑛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完成这场改革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笔者阐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性,指出既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性,也要在实践中正确处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性,只有这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关键词:
高校后勤 社会化改革 过程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姜群瑛 胡征宇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我国高等学校后勤改革的方向,高校后勤现代化则是我国高等学校后勤发展的目标,两者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又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之路。笔者阐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和高校后勤现代化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高校后勤现代化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必然结果,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后勤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高校后勤 社会化 现代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尤玉军
加强高校后勤监管是保证高校后勤改革方向和改革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新型后勤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的重要保证。高校作为后勤监管的主体应发挥决策者、执行者、协调者、引导者、公益性保证者的作用、应加强后勤监管的机制建设、高校后勤监管制度体系建设,以及加强"四位一体"的高校后勤监管体系建设。同时,要增强高校后勤监管的有效性:校园后勤市场体系建设是实现有效监管的前提,理顺甲、乙方关系是实现有效监管的重要条件,实施科学的监管方式是实现有效监管的关键。
关键词:
高校 后勤社会化 后勤监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柳华 韩荣贵
建设节约型高校是我国面临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对高校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是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是高校资源供给保障和消耗的直接管理者,在建设节约型高校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不仅承担着节约资源的任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汪克强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思考汪克强10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一些人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理解仍然不够全面和准确,认识上也不一致,影响了后勤改革的深入发展。因此,有必要结合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龚守相
后勤改革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从1998年开始,华中理工大学对后勤机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改革体制,组建后勤集团,转变观念,理清改革思路,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步骤等。本文对此作了总结介绍
关键词:
高校后勤,体制改革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全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寅生 李珂
高校后勤社会化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成绩。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各高校实际情况的不同,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水平还不高,各地区、各高校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距。作者从产权制度、社会政策、后勤队伍、后勤的教育属性、后勤实体的实力等六个方面对制约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以期对改革的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校 后勤社会化 制约性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新华 梁松练 吴世庆
我国高校后勤实施社会化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尚未达到预期目标;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尚存较多障碍。本文分析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现状,总结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障碍,探讨深化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有效模式与实践对策。
关键词:
高校后勤社会化 现状 障碍 对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树泉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进行多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前期改革积累的矛盾逐步显现,由于对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缺乏准备和预案,近几年改革的进程明显受阻,甚至出现了进退两难的境况。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思路和方案,使继进改革的思路得以清晰。我们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席酉民,王洪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供给型、福利型”高校后勤体系已经成为 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本文首先从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的角度分析了传统后勤服务体系 在运行和功能发挥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三条需要克服的制度刚性。然后在综述现有的高校后 勤社会化组织形式的基础上,结合制度刚性的三条结论分析了在不同情况下应采取的组织形 式,并系统地提出后勤社会化组织形式的选择模型和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结合对企业集 团的研究,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后勤社会化所采取的集团化的组织形式。
关键词:
后勤社会化 制度 企业集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文杰
组织是管理实践的载体 ,管理实践需要有一定的组织结构为依托。组织结构设计的依据要以能否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组织结构的选择必须适应组织的不同战略、组织的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环境和技术发展的实际。有效的组织结构选择对增强各类经济组织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是至关重要的。现时代 ,制造业选用网络型组织结构极富生命力 ,同样 ,在我国高等教育后勤服务社会化中也可加以借鉴 ,使高校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缓解发展中的矛盾 ,提高服务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