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44)
2023(6274)
2022(5325)
2021(5067)
2020(4247)
2019(9250)
2018(9234)
2017(16075)
2016(8997)
2015(10307)
2014(9697)
2013(8803)
2012(8108)
2011(7320)
2010(7676)
2009(7038)
2008(6991)
2007(6763)
2006(5929)
2005(5295)
作者
(23391)
(19462)
(19433)
(18363)
(12536)
(9370)
(8743)
(7323)
(7254)
(7214)
(6601)
(6596)
(6443)
(6039)
(6012)
(5876)
(5688)
(5670)
(5594)
(5590)
(4944)
(4679)
(4625)
(4592)
(4521)
(4354)
(4343)
(4272)
(3900)
(3825)
学科
管理(29954)
(28011)
(27509)
经济(27481)
(25631)
企业(25631)
技术(14551)
技术管理(11388)
教学(10924)
理论(10486)
中国(10457)
教育(9061)
方法(8877)
业经(8369)
(7322)
(6921)
地方(6855)
(6681)
学法(6678)
教学法(6678)
(6655)
数学(6340)
数学方法(6128)
(5579)
银行(5569)
(5390)
(5295)
(5267)
金融(5266)
(5170)
机构
大学(123402)
学院(120681)
(43508)
管理(43301)
经济(42455)
研究(37632)
理学(36275)
理学院(35835)
管理学(35084)
管理学院(34823)
中国(27377)
(25640)
科学(22176)
(22133)
(21214)
(20866)
师范(20685)
(17917)
(17166)
中心(16996)
财经(16622)
北京(16245)
师范大学(16074)
研究所(16000)
技术(15063)
教育(14879)
(14849)
业大(14401)
(14237)
(13364)
基金
项目(74743)
研究(62046)
科学(58944)
基金(49705)
(41758)
国家(41288)
社会(37243)
科学基金(36296)
社会科(35188)
社会科学(35177)
(32790)
教育(32191)
基金项目(26335)
(26280)
编号(26119)
成果(23603)
(22335)
自然(21135)
自然科(20741)
自然科学(20737)
课题(20629)
自然科学基金(20402)
创新(19624)
资助(18203)
(17685)
重点(17246)
项目编号(16417)
(16106)
规划(16071)
大学(16026)
期刊
(53284)
经济(53284)
研究(42580)
中国(35263)
教育(34816)
管理(21416)
(19156)
学报(16410)
科学(15131)
技术(14718)
大学(13709)
(12587)
学学(11245)
图书(10847)
(9993)
金融(9993)
财经(9877)
职业(9117)
(8776)
科技(8646)
书馆(8355)
图书馆(8355)
农业(8193)
(8144)
论坛(8144)
业经(8096)
经济研究(7733)
技术经济(6775)
高等(6687)
问题(6476)
共检索到198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戴剑飞  
"05方案"以来,高校越来越多的"概论"课教师意识到专题教学是一种好方法。关于"概论"课专题教学"是什么"及"怎么做"却呈百花齐放之势。文章从系统化视角对"概论"课专题教学做了新的界定,从整体性角度提出"概论"课专题教学设计新思路,从发展性视野总结展望"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实践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凤芹  
"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概论"课教学既提出了现实挑战,又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方面,"互联网+"动摇了当前"概论"课教学模式,弱化了传统"概论"课的教学效果,考验着高校"概论"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但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概论"课"教"与"学"的内容和效果,打破了学校对教育资源的垄断,塑造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因此,创新"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概论"课教学,需要转换话语模式,拓宽教学实践场域,提升教育主体的能力素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碧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高校“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主渠道。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进一步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翟柯  
如何在“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充分提高教学质量是该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问题之一。作者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三个层面阐述了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努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汪青松  
作者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内在逻辑出发,通过简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辨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内在统一性来构建和整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门课程的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传峰  
将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有三个向度:理论向度、实践向度、校园文化向度,三者共生互动,互相促进。实现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生态融合,增强理论的说服力,现实的感染力,文化的影响力,使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相得益彰,共同提升立德树人的效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衷平  
听课评课是高校教学督导的中心工作之一。高校教学督导要做好此项工作,应该根据本校教师实际运用的三个不同视角听课评课,即学生视角、教师视角和专家视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宏毅  
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而“两课”的课堂教学是贯彻“三个代表”“新三进”工作的主要途径。“两课”教学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个思想体系来阐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处理好“三个代表”和“三个继承发展”的关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小戈  王衡  
“两课”教学创新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应在尊重道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下,促进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发展,真正地达到“两课”教学的最终目标。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海鹰  宋玉山  刘淑红  
通化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技术人员搭建技术创新平台;为管理人员搭建管理创新平台;在操作人员中开展自主管理活动——通化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将企业员工划分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三个系列。为建立全员的创新体系,通钢为上述三个系列的人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勇  
营销人多熟悉这个故事。有一家鞋厂,为了开拓市场,派一名销售员到非洲一个孤岛上进行市场调查,那名销售员到达后,发现当地人都没有穿鞋子,于是给老板发电报说:"这里的居民从不穿鞋,此地无市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德健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为了增强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海霞  李桂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表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接受情况与预期尚有较大差距,对课程的认同度和教学的满意度仍待提高,传统教学模式制约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以实践思维方式创新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教师素质等方面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走出教学困境,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好地发挥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育人功能。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彭小虎  
本文认为对创新教育的认识应包括三个层次 ,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它是一个教育原则 ;它是教育实践中的一项教育活动。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来看 ,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态度 ;作为一种原则 ,它不仅仅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中 ,还渗透到学校的管理、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评价等诸多方面 ;作为一种活动 ,它不仅强调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更强调它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在全社会建立统一的运作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澄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高等教育创新是当前高等教育战线的一个重要任务。其理论意义在于,高等教育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先进理论的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高等教育创新有着必然的逻辑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高等教育创新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借鉴。从实践层面讲,一是要着重解决思想观念上的与时俱进;二是要进行现行管理体制的创新;三是要敢于碰硬,一抓到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