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37)
- 2023(6231)
- 2022(5337)
- 2021(5072)
- 2020(4257)
- 2019(9574)
- 2018(9224)
- 2017(17045)
- 2016(10165)
- 2015(11545)
- 2014(11670)
- 2013(11514)
- 2012(11068)
- 2011(10143)
- 2010(10581)
- 2009(9686)
- 2008(9761)
- 2007(9144)
- 2006(8234)
- 2005(7937)
- 学科
- 济(34557)
- 经济(34497)
- 管理(25590)
- 业(24304)
- 企(20219)
- 企业(20219)
- 方法(13923)
- 学(12132)
- 数学(11297)
- 制(11128)
- 中国(11089)
- 数学方法(11019)
- 教育(10752)
- 理论(10621)
- 财(10477)
- 农(9332)
- 教学(7752)
- 银(7720)
- 银行(7687)
- 业经(7540)
- 行(7356)
- 融(7131)
- 金融(7130)
- 体(7112)
- 地方(6269)
- 度(6143)
- 制度(6134)
- 务(6131)
- 财务(6114)
- 财务管理(6092)
- 机构
- 大学(152107)
- 学院(148605)
- 研究(57814)
- 济(51991)
- 经济(50399)
- 管理(46073)
- 中国(40934)
- 理学(37882)
- 理学院(37295)
- 科学(37123)
- 管理学(36295)
- 管理学院(36012)
- 京(34091)
- 农(31494)
- 所(31410)
- 研究所(28382)
- 财(28130)
- 江(27042)
- 中心(25318)
- 农业(24958)
- 范(24204)
- 师范(23857)
- 业大(23849)
- 北京(21883)
- 财经(21373)
- 州(21310)
- 省(21257)
- 院(20514)
- 技术(19749)
- 经(19284)
- 基金
- 项目(92145)
- 科学(69852)
- 研究(65803)
- 基金(63508)
- 家(58049)
- 国家(57506)
- 科学基金(46658)
- 社会(37631)
- 省(37262)
- 社会科(35396)
- 社会科学(35382)
- 教育(34601)
- 划(32573)
- 基金项目(32013)
- 自然(31644)
- 自然科(30943)
- 自然科学(30925)
- 自然科学基金(30409)
- 资助(27554)
- 编号(26754)
- 成果(24349)
- 重点(22406)
- 课题(21858)
- 部(20534)
- 发(19507)
- 性(19047)
- 创(18667)
- 计划(18077)
- 科研(17965)
- 大学(17526)
共检索到245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冯生尧
高中课程和高考招生文理合科、文理分科之外,另一条思路是专业分化。它是指在保证适量共同课程的前提下,以专业志愿为指引,让高中学生灵活地进行选修和选考。性向差异理论、社会分工理论、学科发展历史、以及高中的性质都支持专业分化。历史上已有的人才类型和目前美国专业分化的成效,也都证明了专业分化的必要性。
关键词:
专业分化 文理分科 高中 高考 大学招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生尧
香港正在推行的新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以全人教育和专门化教育理念为指导,要求所有高中学生必修必考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和通识科4门核心课程,并从语言、数学、自然和社会等领域的20门课程中选修选考2-3门课程。香港新高中课程设置、中学文凭考试以及高校入学要求,均在注重适当的共同基础课程之上,强调了专业导向课程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这对中国内地高中新课程改革与文理分科之争可以带来一些启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若玲
近10年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决心与力度不可谓不大、角度与层面不可谓不多、范围与影响不可谓不广。高考招生改革的目的不外有三:为各类高校更科学地选拔优秀、适合的培养对象;为所有考生提供更公平的高等教育入学竞争机会;将各级教育更有效地引导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健康轨道、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生尧
2009年开始的文理分科大讨论,从人数、国家文件的表述和政策来看,分合的观点占据了主流。《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突出了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各地的高考改革则以文理分科为主流。两派观点,存在着理论基础不够牢固、世界趋势把握不准、本土创新明显不足、选拔和培养人才不够多样等等问题。高中新课程改革隐含了专业分化的思想,也有学者开始提出专业分化的观点。笔者从新课程改革中获得启发,继而发现香港、台湾、美国、英国均实行了专业分化的高中课程或高考体制,并对专业分化的必要性、内涵和外延及其与文理分合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中国高中课程和高考改革今后应采纳中高基础、高校自主多类型专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谭敏 王伟宜
教育机会获益的不均衡是高考招生改革的常见代价。高招改革因其动态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存在多种价值取向的冲突与博弈,并对教育机会均等价值取向产生正负效应。对改革代价进行分类与合理性判断是高招改革理性公平选择的重要依据。高招改革必须改变以往硬性直接干预的线性思路,代之以长效治理为主,短期干预为辅的立体化风险防控与代价补偿机制,在预防和缩小教育机会分化的同时,及时补偿改革对弱势群体可能造成的机会损害。
关键词:
代价论 高考招生改革 教育机会 均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全愈
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必须对一些基本问题进行追问:一是"一流考生"等于"一流学生"吗;二是"学什么考什么"还是"考什么学什么";三是大学"追"学生还是学生"追"大学;四是考"开卷作文"还是考"闭卷作文"。
关键词:
高考 招生 改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向明 张金福
本文认为,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只有解决好统一与多样的问题,才能满足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需要。高考招生制度的多样化问题主要体现在选拔录取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尺度的多元化、考试机会的多次性等方面。
关键词:
高考招生制度 多样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湖滨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高考招生现状,指出当前我国高考招生模式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合,阐述了改革和深化现有高考招生模式的意义,并提出深化现有高考招生模式、探寻高考招生新模式,以及实现多种招生模式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改革建议。
关键词:
高考 招生模式 多元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金芳
高考招生制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公正选拔人才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同时,高考招生制度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事关教育全局。《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我国未来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更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实现"教、考、录"三者相对分离,逐步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桂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秉林
高考招生制度是国家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教育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高考招生制度广遭社会诟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趋强烈,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根本动因,是它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且其公平性亦受到严峻挑战。首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入学机会不再是社会稀缺资源,而且高校分层分类显著,将高考成绩作为高校录取的唯一依据,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其次,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中小学校的教育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希伟
高考制度作为一项高竞争、高利害、高风险的考试制度,本身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目前,在浙、沪试点高考招生制度的创新价值在于赋予学生充分选择权、增加高校招生自主权、激活高校的学科和专业调整;但同时也面临一定程度的应试主义、学科专业录取要求与考生知识基础的匹配问题、分数不等值、考试效度与区分度问题等。为此,建议浙江将选考时间减少至两次、推迟高考选考时间安排,并限制某选考科目第一次获得满分者不得再参加第二次考试;上海可以考虑扩大高考选考科目的分值区间;两地应加强学科专业录取要求与考生知识结构匹配问题研究。
关键词:
新高考制度 招生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小陶
媒体和高考招生机构频频呼吁:家长不要相信“高招中介”,但尽管其中存在着很多骗局,家长仍然相信他们,原因就在于这些利用高招制度漏洞的金钱交易确实满足了一些家长的需求。这种交易正在摧毁人们对高考招生公平公正的信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文玮
探究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过程中高校责任主体地位的塑造与确立,对于培养高质量人才价值重大。在界定高考招生制度及高考自主招生制度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以及比较研究法论证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历史演变、我国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存在的弊端、美国高校招生录取制度的先进经验借鉴。在此前提下,提出了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过程中高校责任主体地位的塑造对策,旨在借助推进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提高选拔人才的质量,进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