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06)
2023(12594)
2022(10735)
2021(9986)
2020(8259)
2019(18734)
2018(18339)
2017(35459)
2016(18920)
2015(21604)
2014(21424)
2013(21092)
2012(20175)
2011(18396)
2010(18440)
2009(17343)
2008(17085)
2007(15465)
2006(13767)
2005(12329)
作者
(55583)
(46582)
(46519)
(44358)
(30095)
(22563)
(21043)
(17852)
(17834)
(16681)
(16064)
(15861)
(15098)
(14824)
(14663)
(14278)
(13523)
(13511)
(13508)
(13407)
(11891)
(11313)
(11266)
(10806)
(10560)
(10373)
(10304)
(9973)
(9499)
(9118)
学科
(100758)
经济(100649)
管理(55522)
(50146)
(41824)
企业(41824)
方法(41632)
数学(36303)
数学方法(35828)
(22855)
中国(22401)
地方(22353)
(22066)
(20367)
业经(18497)
(16513)
理论(15002)
(14043)
贸易(14030)
地方经济(14001)
(13951)
金融(13948)
农业(13862)
(13472)
(13359)
财务(13319)
财务管理(13279)
(13112)
银行(13086)
(12996)
机构
大学(289472)
学院(284177)
(122296)
经济(119809)
管理(103941)
研究(97044)
理学(89059)
理学院(87975)
管理学(86380)
管理学院(85822)
中国(73245)
(60575)
科学(57981)
(57928)
(48417)
财经(46577)
中心(44607)
研究所(43594)
(43160)
(42432)
(42233)
经济学(40200)
(39976)
师范(39634)
业大(38272)
北京(37888)
经济学院(35965)
(34631)
财经大学(34578)
(34542)
基金
项目(183308)
科学(145261)
基金(135374)
研究(134020)
(117150)
国家(116160)
科学基金(100066)
社会(88510)
社会科(83857)
社会科学(83831)
基金项目(70325)
(69498)
自然(63057)
教育(62559)
自然科(61648)
自然科学(61635)
自然科学基金(60551)
(58831)
资助(56422)
编号(52211)
成果(44466)
(41746)
重点(41274)
(39062)
国家社会(37432)
(37080)
课题(36683)
教育部(36614)
人文(35402)
大学(35191)
期刊
(140954)
经济(140954)
研究(90717)
中国(53614)
学报(46903)
(46784)
科学(40672)
管理(39378)
(37983)
大学(35985)
学学(33504)
教育(31987)
(26829)
金融(26829)
财经(26176)
农业(25342)
技术(24051)
经济研究(23529)
(22744)
业经(19361)
问题(18526)
统计(15470)
技术经济(15388)
图书(15267)
(14938)
(14050)
(13498)
(13015)
世界(12820)
理论(12631)
共检索到433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薛晋锡  梁岩妍  
个体存在的历史性是马尔库塞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确立起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实证主义从与主体相分离的客观经验世界出发,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提炼经济活动中超历史的永恒规律,由于忽视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异化,最终使政治经济学蜕变为一种意识形态。马尔库塞从人存在意义的角度来理解对象世界,其历史性思想强调个体在劳动过程中与对象世界的统一,以及在具体历史处境中的自由实现。在此基础上,政治经济学被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所超越,批判理论对生态文明、和谐社会以及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是只有将其深入到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构性规律层面,才能真正为政治经济...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臣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在当代面临巨大挑战,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家卢卡奇、海德格尔和鲍德里亚这里尤为突出。他们分别在生产和消费阶段抓住时代的发展要素展开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批判,但是他们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批判要么回到纯粹思辨或走向虚无,要么抛弃人类生存的现实生活,最终都具有局限性。重估这些批判理论及其局限性,更有利于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坚持并运用马克思学说,从而体现其所具有的当代意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臣  
黑格尔在完成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用"需要—欲望"思辨机制构建精神思辨体系,而马克思谈论需要问题则是面向人类生存之根本并对前者构成批判。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家们仅抓住社会发展的某一因素所完成的批判工作都停留于表象世界,未曾像马克思那样触及人类生存需要之根基。由此马克思针对需要和资本逐利之本性欲望问题所展开的批判便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这恰是当代西方理论批判家们无法超越的。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雍梦茜  胡立法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民主体性思想。促成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资本主义私有制掩盖了人的自然主体性和社会主体性,实践是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路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则是人民主体性思想的终极目标。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人民主体性思想一脉相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付文军  
人的问题一直是思想界持续探讨的话题。在《巴黎手稿》到《资本论》之间,马克思在“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人学问题的系统而科学地考察。此后,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关系的批判性考察,马克思言明了资本逻辑管控之下社会“骨架”不堪的生活遭际:雇佣工人深受剥削和压榨而成为“可怜人”、资本家是社会权力话语体系的“把控者”、土地所有者虽是社会上的“落魄者”却依然是剩余价值的“瓜分者”。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完成了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批判”。有鉴于此,马克思找到了人类摆脱“经济必然性王国”统治和真正“使人的世界即各种关系回归于人自身”的有效途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井百祥  
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发展中所产生的新的结构性矛盾,推动着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一带一路"工程的实施,既是对政治经济学的物质批判,也是文化的批判。在保证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平稳发展中,使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心由物质层面转向文化层面,由生产关系转向社会关系。改变了政治经济学研究微观化趋势。在带动东西方物质和文化的交融中,实现理念的超越和思维的转型。把中华文化的科学性带入发展过程,以公利公益性文明意识弥补功利主义文化之不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玉良  
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针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致命缺陷——私有制的合理性,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首先恩格斯从新经济学和现实生活之间,以及和以重商主义为代表的旧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入手,直接地界定新经济学所处的位置;其次他通过论述政治经济学经常使用的价值和生产费用这两个范畴,以此强调这样的政治经济学一定导致非道德的结果;最后他从政治经济学本身不愿意加以反思的私有制前提出发,深刻揭示了理性的资本主义运行体系必然导致非理性的事实。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付文军  
人的问题一直是思想界持续探讨的话题。在《巴黎手稿》到《资本论》之间,马克思在"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人学问题的系统而科学地考察。此后,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关系的批判性考察,马克思言明了资本逻辑管控之下社会"骨架"不堪的生活遭际:雇佣工人深受剥削和压榨而成为"可怜人"、资本家是社会权力话语体系的"把控者"、土地所有者虽是社会上的"落魄者"却依然是剩余价值的"瓜分者"。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完成了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批判"。有鉴于此,马克思找到了人类摆脱"经济必然性王国"统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孟捷  
将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看做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叙述和建构原则,是在学术界长期流行的观点。近年来,这一观点更以各种不同方式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例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以国家为逻辑起点的主张,就是以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为依据的。此外,为了论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些学者片面地诉诸价值规律,割裂了这一规律与市场经济其他运动规律的联系,这种对待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态度,也是以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为前提的。对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的重新反思和批判,不止涉及纯粹方法论层面的问题,而且具有多重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沈斐  
面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问题,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我们提供了历史视野和分析方法。西方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说到底,是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是市场经济,它不仅为中国人民谋福利,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福音。与西方国家心目中的那种零和游戏和霸权主义经济秩序不同,中国所主张的是互利共赢的新秩序。中国必须明确自己的历史方位,尽可能扩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朋友圈,发挥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避免资本主义唯利是图和霸权主义的老路;同时跳出西方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发展出当代中国的全球化理论,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屈炳祥  
科学的批判精神是《资本论》的一种固有本质属性,这是由它的创作者马克思本人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所决定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其总的立论基础,而且还渗透在它的各个方面,使《资本论》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具体范畴、基本原理、逻辑结构各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因而,辩证法所具有的那种"批判的和革命的"品质就成了《资本论》及马克思主义整个政治经济学的一种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它的"下册",它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具有同一个基因与同一个本质。今天研究《资本论》的科学批判精神,正好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续接红色基因,传承革命品质,起到强根固本的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于蒙蒙  赵春玲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随之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数字化正在前所未有地塑造着资本主义的新样态——数字资本主义。在数字化时代,作为与大数据技术体系相融合的数字资本主义,是“普照之光”抑或理论建构?数字资本主义催生的新型劳动组织形式——数字劳动又是否具有生产性特征?大数据技术体系的资本主义应用是“自由”的可能性释放还是支配的现实性回归?这一时代问卷需要回溯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依托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作出贴近时代、符合实际的回答,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认清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从而克服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好地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服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户晓坤  
马克思通过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其内部发现了构成资本主义解体的根本矛盾和促使共产主义生成的革命因素,从而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的决定性批判。这一发现正是借助于"革命的辩证法"来实现的。辩证法作为科学的、革命的方法,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承载着"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历史性重任;另一方面使政治经济学批判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马克思力图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以新的实证科学超越现代知性科学。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贯彻,使马克思开创了一条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魏泳安  
作为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恩格斯从竞争的视角分析了抽象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批判了价值本质界定中的效用决定论和生产费用决定论。尽管青年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思想有着一定的不足,但他从矛盾或对立的视角对私有制诸现象的分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意义。《大纲》为当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姬超  
在追求经济增长和国民财富增进的过程中,引致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也在不断演化。虽然几经分流和融合,但是现有的增长理论至少对于以下几个问题,仍然无法在统一的框架内给出完整的解释:(1)经济增长的根源和动力问题;(2)增长的趋同和趋异问题;(3)外部性的产生和消除问题;(4)制度和技术的关系;(5)制度如何变迁;(6)政府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什么作用,而这几个问题恰恰是揭开经济增长面纱的关键。本文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指引下,抽象出了资源禀赋、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三个核心变量,批判性的构建了一套可以容纳不同类型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