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58)
2023(6555)
2022(5470)
2021(4949)
2020(3805)
2019(8496)
2018(8425)
2017(15546)
2016(8486)
2015(9885)
2014(10106)
2013(9930)
2012(10051)
2011(9535)
2010(10074)
2009(9886)
2008(9916)
2007(9433)
2006(8815)
2005(8306)
作者
(28128)
(23768)
(23507)
(22602)
(15328)
(11322)
(10614)
(9166)
(9028)
(8722)
(8297)
(7907)
(7888)
(7738)
(7582)
(7269)
(6928)
(6826)
(6765)
(6586)
(6343)
(5799)
(5729)
(5580)
(5391)
(5338)
(5151)
(4930)
(4913)
(4657)
学科
(62350)
经济(62292)
管理(25042)
(19537)
方法(18417)
(17359)
企业(17359)
地方(15819)
(14736)
数学(14413)
数学方法(14215)
中国(13017)
地方经济(12067)
业经(11524)
理论(10295)
(9317)
(8798)
(8679)
教育(8463)
(8251)
(7935)
金融(7931)
经济学(7793)
(7335)
环境(7178)
(7017)
银行(7003)
(6786)
(6746)
(6689)
机构
大学(150909)
学院(147238)
(67570)
经济(66160)
研究(54765)
管理(47884)
中国(41070)
理学(39645)
理学院(39111)
管理学(38331)
管理学院(38051)
科学(32479)
(32301)
(31553)
(28624)
研究所(25522)
财经(24648)
(23839)
中心(23136)
经济学(22968)
(22205)
(22050)
师范(22030)
北京(20825)
(20809)
经济学院(20070)
(18978)
(18619)
财经大学(17805)
师范大学(17775)
基金
项目(82290)
科学(64008)
研究(61313)
基金(59194)
(50952)
国家(50483)
科学基金(42241)
社会(40408)
社会科(38066)
社会科学(38053)
(31259)
基金项目(29642)
教育(28428)
(26048)
资助(24789)
自然(24715)
自然科(24106)
自然科学(24101)
编号(24005)
自然科学基金(23653)
成果(22098)
重点(19037)
(18650)
(18219)
课题(17824)
国家社会(16986)
(16088)
大学(15983)
教育部(15971)
(15869)
期刊
(90779)
经济(90779)
研究(53637)
中国(30653)
(25540)
学报(24985)
科学(21590)
管理(21218)
(19893)
教育(19180)
大学(19039)
学学(17756)
财经(15533)
经济研究(14788)
(13753)
(13518)
金融(13518)
技术(13090)
农业(12777)
问题(11610)
业经(10807)
技术经济(9209)
(9087)
世界(8274)
统计(7918)
国际(7806)
(7439)
图书(7383)
经济问题(7245)
现代(6745)
共检索到244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江  
循环经济模式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模式。对于循环经济思想,理论界普遍认为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实际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已提出了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生产排泄物的利用"的观点,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循环经济"概念,但是,他的循环经济思想已经十分清晰。马克思提出这一思想要比美国经济学家早半个多世纪。马克思经典理论中的循环经济思想,对我们正确处理人类与生态、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韧巍  
马克思在他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和平均利润理论中 ,论述了生产资源在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运动将会带来生产力的提高。世贸组织的各项规定主要内容就是减少各国之间的关税、进出口配额等贸易壁垒 ,促进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入世给中国带来如下影响 :( 1 )为中国的优势行业创造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加快其发展的步伐 ;( 2 )对一些一直处于国家保护之下的劣势行业来说 ,入世带来的则是严酷的竞争 ,从而推动该行业的改革 ;( 3 )推动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京华  
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是《资本论》所阐释的重要理论。文章以这一思想为理论切入点,对当代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途径和意义进行一定的探析,以期为当代企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举措。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马文奇   胡雄飞  
中国式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的一个学派,我们将其称之为“中国学派”。从新民主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致也就是中国学派的形成过程。我们认为这一说是可以成立的,因为它确实具有中国的特色,既不完全相同于传统的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也不同于西方的经济理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罗丙志  
如同经济学家G·哈佰勒所言,“我们生活在一体化的时代”。的确,一体化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众所注目的焦点。西方经济学家对一体化的研究已有许多学说问世,但由于理论界长期以来一直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未曾涉足这一领域,所以,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去对这一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几乎仍是空白。本文在研究了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后对经典作家的一体化思想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力文  
<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和科学精神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纵观新时代以来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表现,能够发现很多新的变化,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基于此,由顾海良教授主编的《经典与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8月版)一书,立足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以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研究为基础,联系时代变迁和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思想的历史演进,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和科学精神的当代意义,全面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理论。总体来看,该书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特点。
关键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悦  朱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指导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建设实践最重要的经济思想,其所具有的独特性、科学性和开放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基础。然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向时,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因为人们当时对市场经济制度的认知有限,一部分人对有“资本”与“市场”先天优势的资本主义所依侍的西方经济学过分信赖,从而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丧失了信心,认为其是过时的经济思想。这种认知偏误导致相当一段时间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受到挑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政辉  
人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本质塑造、人的能力素质培养以及人的价值需要的系统的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中的经典理论都与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相契合,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政策方针相衔接,并将此渗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实效性,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沈越  
马克思、恩格斯德文原著中的Bürger这类术语只有市民一种含义,但在中译本中被大量误译为资产阶级。作为最早科学界定资产阶级概念的学者,马恩在把bourgeoisie(middle class)引入德文时,剔除了其原来的市民含义,用Bourgeoisie①专指资产者,在德语中将市民与资产阶级严格区分开来。在使用法文和英文著述时,因遵从别国语言习惯,他们仍在较宽泛的意义上使用bourgeoisie,用其指包含资产阶级在内的有产市民。在翻译时应以德语为准,将Bürger和Bourgeoisie这两类术语一词一译分别译为市民与资产阶级,并以此来确定法文和英文中的bourgeoisie是市民还是资产阶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健  郭冠清  
马克思主义区域发展目标是尽可能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总体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在生产力合理布局基础上促进生产力平衡布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区域协调发展思想的核心。社会主义制度为总体生产力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统一提供了根本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区域发展指导思想上逐步形成了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一段时期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统筹区域发展观,以及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些都是结合中国实际在不同发展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区域协调发展思想的深化与发展。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中国历史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区域发展目标提供了根本保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新平  
循环经济的经济理论基础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循环经济理论创新的核心问题。在生态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探寻循环经济的经济理论基础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应把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原理、劳动与劳动过程的生态经济理论、生产过程理论和社会生产理论中的生态原理、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的自然生产力相统一的生态经济原理作为循环经济基础理论,作为探讨循环经济理论基础。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榛  
在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刻,中国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中国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的一件大事。对此该如何理解?这里选择用马克思经济循环理论加以解释。马克思经济循环理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包含了一个重要的分析范式。西方经济学分析经济现象以独立的个体为出发点,突出个体选择的重要性。马克思经济学以"关系"或"经济关系"为出发点,从"关系"的角度看待经济现象。从这样分析视角去分析经济循环,不仅可以发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一经济循环的内在实现机制,也可以用来解释当代世界经济循环变化的逻辑。用马克思经济循环理论还可以指导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兰久富  周竹莉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一种完善论思想,这种思想体现在他对劳动的目的、生活中最高的善以及衡量社会进步尺度的看法中。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有两种目的,即满足生存需要和实现本质力量,其中实现本质力量是高于满足生存需要的超功利目的。马克思认为对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人自身的发展,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是生活中最高的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作为善是完善论意义的善,亚里士多德的完善论思想也包含这种善的观念。马克思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社会的完善标准,用以衡量和评价各个社会的善恶。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依据不是某种正义论,而是追求人的发展的完善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华启和  
马克思虽然没有对生态经济问题进行专门的论述,但他的著作中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经济思想。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挖掘和梳理了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生态经济发展的技术维(生态技术)、生态经济发展的知识维(可持续发展经济)、生态经济发展的制度维(生态政治)、生态经济发展的文化维(生态文明),这些都为我国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