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89)
2023(9026)
2022(7871)
2021(7148)
2020(6271)
2019(14503)
2018(14499)
2017(27875)
2016(15524)
2015(17804)
2014(18157)
2013(18042)
2012(16983)
2011(15631)
2010(15934)
2009(15306)
2008(15568)
2007(14497)
2006(12577)
2005(11587)
作者
(47097)
(39754)
(39522)
(37847)
(25095)
(19000)
(18123)
(15433)
(14889)
(14146)
(13529)
(13283)
(12802)
(12653)
(12604)
(12323)
(12219)
(11606)
(11597)
(11511)
(10046)
(9912)
(9611)
(9072)
(9047)
(8958)
(8889)
(8829)
(7996)
(7877)
学科
(65015)
经济(64918)
管理(49748)
(45575)
(38299)
企业(38299)
方法(29981)
数学(25811)
数学方法(25542)
(20413)
(17675)
(17474)
中国(16528)
(15142)
业经(14155)
(12327)
财务(12290)
(12270)
贸易(12267)
财务管理(12253)
(11911)
(11808)
企业财务(11595)
(11413)
银行(11382)
地方(11346)
农业(11070)
理论(10924)
(10826)
(10825)
机构
大学(240226)
学院(236921)
(97299)
经济(95168)
管理(87037)
研究(79190)
理学(74010)
理学院(73133)
管理学(71922)
管理学院(71452)
中国(60303)
(50227)
(49443)
科学(48517)
(41344)
(40460)
财经(38401)
(37686)
研究所(37109)
中心(36222)
业大(34577)
(34496)
农业(31879)
(31797)
北京(31622)
师范(31488)
经济学(30914)
(29389)
财经大学(28161)
经济学院(27834)
基金
项目(148931)
科学(116147)
研究(109417)
基金(107464)
(93211)
国家(92429)
科学基金(78078)
社会(69176)
社会科(65391)
社会科学(65369)
(58254)
基金项目(56774)
教育(51354)
自然(49402)
(49182)
自然科(48197)
自然科学(48181)
自然科学基金(47349)
编号(44847)
资助(43803)
成果(38588)
(34004)
重点(33962)
课题(31485)
(31418)
(31385)
(30570)
教育部(29187)
创新(28717)
科研(28710)
期刊
(111654)
经济(111654)
研究(72319)
中国(47519)
(41827)
学报(39398)
(36876)
科学(34570)
管理(31512)
大学(29640)
学学(27811)
教育(26319)
农业(23751)
(22097)
金融(22097)
财经(21008)
技术(20057)
(18022)
经济研究(17036)
业经(17035)
问题(15476)
(12599)
(12570)
(12428)
技术经济(12043)
理论(11814)
图书(10966)
实践(10582)
(10582)
统计(10511)
共检索到359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卢现祥  
马克思的制度分析适用于长期的制度变迁分析,而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则适应于短期的制度变迁分析,并且马克思的长期制度变迁分析具有历史性、演进性和动态性;在马克思看来,建立在私有财产制度基础上的生产过程存在剥削和掠夺性的一面;马克思不仅重视制度公平性分析,而且注重对制度的性质进行分析,这也是马克思不同于制度经济学家的重要一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省龙  
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然涉及、并从本质上剖析作为生产关系固定化和规范化表现形态的一个社会的各种经济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的制度体系。经济制度本身因此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并形成了一个宏大的制度分析的理论体系。因此,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为一种制度经济学,或一种关于社会制度分析的理论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资本论》就是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结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经典分析范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育平  克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包先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历史中具体的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个体成长的历史,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中,抽象出商品生产者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三个阶级的行为逻辑。他对经济活动中的人按研究的进程进行两次抽象,强调对人的分析的真实性和现实性;他规定了抽象的前提与范围,强调抽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他将个人行为的分析融合在社会利益结构的分析之中,并从社会经济的内在机制说明人的行为道德问题。马克思对人的分析方法是经济人假设或其他假设所不能替代的科学方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家勇  
贵州大学洪名勇教授的学术专著《马克思土地产权制度理论研究——兼论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由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它将散见于马克思《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等经典著作中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曹阳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商品,而西方新旧制度学派制度分析的逻辑起点则是交易。这种逻辑分析起点的差异是导致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制度经济学一些根本性歧异的重要源泉。同时,商品与交易作为不同层次的理论抽象,二者也可以相互借鉴与相互补充。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韩喜平  王晓阳  
马克思关于经济制度与人民价值实现的理论论证由经济制度决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导向、经济制度价值导向的历史考证、社会主义公有制下人民价值生成的逻辑展开,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科学阐发了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才是真正注重人民价值实现的制度形式。在这一制度影响下,我国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辟了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逐渐显现,深入探究马克思关于经济制度与人民价值实现的相关理论,对于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意涵,拓宽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研究,体悟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指向,以更好地指导未来经济实践,具有突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国先  
一、马克思理论对诺思 制度理论的影响 尽管马克思创立理论的历史背景及目的动机与诺思不同,但是马克思理论对诺思制度理论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的。诺恩曾经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施皓明  
本文讨论了造成马克思和新制度经济学企业观差异的两个根源 :(1)分析方法及出发点不同 ,前者是历史逻辑方法 ,而后者是假设———演绎———实证方法 ;(2 )历史背景不同。并进而对两者进行了简单综合 ,指出完整的企业定义必须包括两层含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名勇  
马克思是较早将国家整合到制度变迁中去的经济学家。通过对蕴藏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经典著作的研读和挖掘,发现马克思不仅有自己的制度变迁模型,而且还将这一模型应用到对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分析,形成马克思的土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型。马克思模型重视非正式制度在农地产权制度中的地位,强调国家(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模型对于建国以来农地制度变迁无疑是最具有解释能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春辉  李少育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产权思想,深入剖析私有产权主导下平台企业产权制度的内在缺陷,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私有产权与大数据及平台企业的公共属性之间的矛盾,论证了平台企业产权混合所有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以平台企业分类为切入点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平台企业混合所有产权制度,为平台企业监管和产权制度演进提供新的视角和可行路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勇  
制度是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本文通过比较制度的定义和各种类型制度,指出一个国家的制度体系建设应该包括正式制度建设和非正式制度建设。另外通过研究制度起源,本文进一步指出制度的根源就在于解决交易效率问题因而是经济效率的源泉,因此制度是发展的根本要素。本文将发展理论中制度与发展的相关研究和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关于制度的定义以及制度与发展的关系做了比较研究,指出任何"经验"和模式都不能成为阻碍制度变革的借口,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制度不断演进决定着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这既是制度演进一般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马克思制度观的根本要求和深化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德步  
制度变迁理论:马克思与诺斯高德步美国新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C·诺斯的不少思想受到马克思的深刻影响。通过对马克思和诺斯有关理论的比较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制度变迁。高德步,1955年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经济学博...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许桂娟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分配制度上的一次革命。但按生产要素分配绝非我们的创新。马克思在他的“整体价值论”———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分配理论中 ,对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了科学的论述。本文在阐述马克思“价值论”的基础上分析按生产要素分配 ,进而论证它的科学含义与合理性 ,以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