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02)
- 2023(6247)
- 2022(5221)
- 2021(4643)
- 2020(3686)
- 2019(8079)
- 2018(8033)
- 2017(14462)
- 2016(8025)
- 2015(9185)
- 2014(9165)
- 2013(9133)
- 2012(9002)
- 2011(8764)
- 2010(9387)
- 2009(8935)
- 2008(8816)
- 2007(8198)
- 2006(7843)
- 2005(7252)
- 学科
- 济(59028)
- 经济(58985)
- 管理(22146)
- 地方(16453)
- 方法(15846)
- 业(15429)
- 学(15243)
- 数学(13039)
- 数学方法(12908)
- 企(12253)
- 企业(12253)
- 地方经济(12246)
- 环境(11701)
- 中国(11697)
- 业经(10473)
- 农(9745)
- 和(8111)
- 理论(7652)
- 经济学(7629)
- 教育(7618)
- 生态(7573)
- 融(7311)
- 金融(7307)
- 发(7215)
- 资源(7172)
- 制(7024)
- 农业(6857)
- 财(6769)
- 划(6546)
- 体(6184)
- 机构
- 大学(141158)
- 学院(138864)
- 济(63897)
- 经济(62706)
- 研究(55565)
- 管理(43587)
- 中国(39662)
- 理学(36343)
- 理学院(35765)
- 管理学(35020)
- 科学(34803)
- 管理学院(34767)
- 京(30138)
- 所(29842)
- 财(28106)
- 研究所(27181)
- 农(22909)
- 江(22640)
- 中心(22478)
- 财经(22361)
- 范(21951)
- 师范(21785)
- 经济学(21624)
- 经(20006)
- 北京(19360)
- 院(19033)
- 经济学院(18963)
- 业大(18653)
- 科学院(17865)
- 师范大学(17715)
- 基金
- 项目(83315)
- 科学(65008)
- 研究(60406)
- 基金(60161)
- 家(52953)
- 国家(52527)
- 科学基金(43311)
- 社会(40166)
- 社会科(37884)
- 社会科学(37870)
- 省(32276)
- 基金项目(31100)
- 划(27306)
- 教育(27145)
- 自然(26057)
- 自然科(25266)
- 自然科学(25256)
- 自然科学基金(24776)
- 资助(24179)
- 编号(22566)
- 成果(20202)
- 重点(19875)
- 发(19777)
- 部(18140)
- 课题(17346)
- 国家社会(17085)
- 创(16257)
- 发展(16213)
- 展(15970)
- 大学(15380)
共检索到223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霞
生态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生产力思想、物质变换思想、生态技术观等方面。研究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经济 自然生产力 物质变换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志强 范建刚
消费是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它始终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马克思从哲学、经济学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个维度揭示了消费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哲学层面,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带来了异化需要并最终导致了异化消费,并阐述了异化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学层面,马克思辩证分析了生产与消费的同一和断裂的关系及对生态环境的深刻影响;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层面,马克思研究分析了消费与人、自然之间的应然状态。正确把握马克思消费思想的三重生态意蕴,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消费关系,深化绿色生活方式变革,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杨善发
目的:探讨马克思健康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意蕴。方法:基于与健康相关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采用理论研究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卫生健康问题的本质,其健康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不仅具有整体性,还具有层次性,是整体性和层次性的有机结合。结论:马克思健康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对我国新时代健康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荣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在新时代的继续前进,其形成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鲜活的理论素材。从马克思主义发展、传播与运用的角度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价值可归为三个方面:一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运用到审视和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中,促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二是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是其中的生态思想与时代主题、人民需要相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时代化;三是用通俗语言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进行解读,促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大众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水华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抽象精神劳动"和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基础上,明确把实践概念表述为感性的活动,并认为这种感性的活动是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的辩证统一,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相互制约的现实基础,也是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解读马克思实践概念中的生态哲学内涵,对于我们科学分析和应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
实践 感性活动 生态哲学 物质变换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盛誉 袁淳
社会制度及其相应的政策实施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享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经典作者从唯物史观的立场深刻阐明,只有奠基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为人类追求共享发展提供先决社会条件。同时,他们又理性地指出必须把这一条件与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对具体的政策实施体系做出合理安排,充分体现公共制度的公平性、导向性和效率性,推动共享不断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趋近。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享发展思想中的制度意蕴,对于我们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理念,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的制度逻辑和政策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指导价值。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立男
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工具主义的贫困以及美学的世俗转向使得经济美学的建立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经济美学的研究甚少。本文从经济学的价值美和经济学的工具美两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经济美学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经济学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它是通过研究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既是马克思经济学发展的目标,同时也兼具美学内涵,成为马克思经济美学的核心思想;此外,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蕴含着"简洁美"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今天,马克思经济美学思想对"以人为本"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来斌
马克思晚年并没有放弃《资本论》的创作 ,深化《资本论》的理论逻辑 ,完善地租篇的写作 ,是他关注和研究俄国社会问题的最初动因。马克思以俄国为典型提出的落后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设想 ,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学内涵 ,是他以前经济思想的继续和深化。这些思想及其体现的方法论原则 ,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本文首先论述了马克思"新唯物论"思想所蕴涵的评判"万物"的两个维度——客体与主体、科学与人文、功利与超功利、利与义的关系;其次,以此为依据对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进行了解读。认为,马克思当时总是以一定的哲学为指导,通过经济学这一科学途径,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从而设想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其中还论述了马克思"两个维度"的思想在当代的重要意义,以及要从这"两个维度"来理解马克思的思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华启和
马克思虽然没有对生态经济问题进行专门的论述,但他的著作中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经济思想。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挖掘和梳理了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生态经济发展的技术维(生态技术)、生态经济发展的知识维(可持续发展经济)、生态经济发展的制度维(生态政治)、生态经济发展的文化维(生态文明),这些都为我国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经济思想 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文 朱富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根本上在于:基于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对不合理的现实进行剖析和改造。但是,局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它的分析主要停留在有关社会制度的宏观层面,而缺乏对微观制度的具体分析,这也正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目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显然,在微观行为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实证方面,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作了很大的发展;因而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就要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新近发展起来的研究具体微观问题的工具、模型以及理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洁雄
本文利用2000—2008年的城市数据,研究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动态发展趋势及其区域特征。主要结论有:(1)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是劳动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作用在近年呈强化趋势。(2)中西部城市集聚效应强于东部。(3)服务业比重与劳动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4)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系数不显著,出口加工区与保税区甚至带来负效应。(5)受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的影响,劳动生产率存在收敛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冬娜
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认识论维度,注重人类怎样认识自然规律进而改变自然界,它是人和人之间关系形成的基础,具有发生学的意义;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本体论维度,它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开展形式、程度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始终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彼此交织,这二者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史的不断进步。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透过辩证思维来把握人和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为我们透察当代中国生态问题的特性寻觅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钱路波
马克思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社会的相互关系进行全面考察和总体思考,揭示了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经济社会生产和生态环境生产相统一"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经济思想,这是马克思把自然环境及人与自然关系纳入社会经济之中的哲学与经济学相统一的光辉思想。在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把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经济 当代价值 绿色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钱路波
马克思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社会的相互关系进行全面考察和总体思考,揭示了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经济社会生产和生态环境生产相统一"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经济思想,这是马克思把自然环境及人与自然关系纳入社会经济之中的哲学与经济学相统一的光辉思想。在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把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经济 当代价值 绿色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