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36)
2023(6715)
2022(5369)
2021(4940)
2020(3734)
2019(8211)
2018(7833)
2017(14793)
2016(8249)
2015(8925)
2014(8786)
2013(8778)
2012(8087)
2011(7228)
2010(7233)
2009(6898)
2008(6894)
2007(6337)
2006(5528)
2005(5078)
作者
(24686)
(20708)
(20628)
(19907)
(13299)
(10137)
(9282)
(7851)
(7842)
(7573)
(7182)
(6920)
(6914)
(6770)
(6760)
(6373)
(6126)
(6123)
(5943)
(5921)
(5311)
(5190)
(5026)
(4816)
(4800)
(4779)
(4618)
(4393)
(4248)
(4130)
学科
(30576)
经济(30537)
(23338)
管理(22095)
(17905)
企业(17905)
方法(12210)
中国(10926)
(10567)
(9990)
数学(9936)
数学方法(9776)
(9389)
业经(7828)
(7822)
农业(7797)
理论(6732)
教育(6300)
(6090)
银行(6076)
(5824)
(5757)
金融(5752)
(5700)
劳动(5681)
(5460)
财务(5446)
财务管理(5433)
企业财务(5278)
地方(5254)
机构
大学(122199)
学院(121444)
(46364)
经济(45337)
研究(42840)
管理(39810)
理学(33870)
理学院(33418)
管理学(32730)
管理学院(32489)
中国(31726)
科学(27606)
(25157)
(24094)
(22467)
(22041)
研究所(20489)
(19205)
财经(19184)
中心(19020)
业大(18043)
(17924)
师范(17716)
(17468)
农业(17347)
北京(15566)
经济学(15474)
(15340)
(15239)
财经大学(14314)
基金
项目(79937)
科学(62621)
研究(58009)
基金(57879)
(51605)
国家(51138)
科学基金(42585)
社会(37214)
社会科(35081)
社会科学(35066)
(31306)
基金项目(29544)
教育(27414)
(27045)
自然(26833)
自然科(26231)
自然科学(26223)
自然科学基金(25756)
资助(22948)
编号(22599)
成果(19875)
重点(18562)
(17535)
(17323)
(17124)
课题(16943)
(16647)
国家社会(15758)
创新(15555)
科研(15313)
期刊
(54522)
经济(54522)
研究(37529)
中国(27260)
学报(24934)
(21601)
科学(20421)
(19697)
大学(18443)
学学(17401)
教育(16942)
管理(15484)
农业(14040)
(11759)
金融(11759)
财经(11262)
(9749)
技术(9245)
经济研究(8740)
业经(8441)
(7447)
问题(7210)
(6761)
业大(5976)
(5613)
科技(5600)
图书(5472)
技术经济(5036)
现代(4980)
农业大学(4943)
共检索到185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强  
在对前人研究进行归纳基础上分析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内涵,并提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宏观经济运行层次的分配规律,应纳入按要素分配的范畴,是劳动力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共同进行生产活动时获得补偿与积累的规律;按劳分配是对具体劳动力的补偿标准,属于按要素贡献率分配的范围,是微观经济活动层次内的一种分配规则。在此基础上对按劳分配实施过程中衡量有效劳动的标准以及按劳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及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思斌   段文斌  
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本文对国际不平等交换的理论内核及形成机理展开分析,揭示出其实质是资本所有权的垄断。首先,由于生产率的国别差异产生国际价值与国别价值的偏离,高生产率国家获得超额利润,这是第一层次不平等。其次,根据所有权垄断性质和力量的不同对行业进行了二分类,工业及生产性服务行业商品的国际生产价格对国际价值的偏离是第二层次不平等的形式Ⅰ;自然力行业商品的市场价格对国际价值偏离是第二层次不平等的形式Ⅱ,两种形式组成矛盾统一的第二层次不平等。最后运用世界投入产出库(WIOD)2000—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理论并揭示了时代特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洁萍  
国有流通企业为实现按劳分配原则.其工资改革的依据,应以劳动的潜在形态及流动形态为主,以劳动的物化形态为辅,实行以计时工资为主的工资形式较为合理.并提出改革的目标模式应是职能工资制。强调能力,而不是职务;强调活工资为主。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付建华  张萍  徐平  李银才  
政府投入既不是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深入分析公立医院公益性所呈现的层次性的具体内容,才能提出有效的策略。建立新的体制机制,改变医生的过度医疗行为,促使医生为病人利益设计低成本的治疗方案,是实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根本途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汤美莲  
一、等价原则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原则,而且是按劳分配的原则马克思在1876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在论述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时,虽然有它的局限性,如他认为按劳分配是在产品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一个根据集体主义原则组织起来而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在这里“个人劳动已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谭顺  程东杰  
马克思消费观具有三个逻辑层次:工具层次——作为社会产品的物质性消耗,消费是生产的手段;价值层次——作为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消费成为社会生产的价值评判标准;本质层次——消费推进人的需要的发展及满足,其本真意义体现为人本质的确证及实现。马克思消费观是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对消费的作用、地位及本质的系统性、整体性认识,拓展并深化了消费的科学内涵,对当今诸多现实经济问题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仲崇建  韩明暖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就须采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要么偏好世界观的讲解要么热衷新方法新手段的实验,却难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基于此,本文提出在教师建立自己的方法论体系时,应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置于主体地位并起到主导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可庸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命题的确立,意义十分深远,它将在理论和实践上引起深刻广泛的影响;在理论上,它将引起整个“马克思主义”(原初的、后续的、现行的)理论体系(包括政治经济学、哲学、法学等)的大调整、大改革、大充实、大发展;在实践上,它将推进整个经济、政治、社会各个方面的体制改革,推进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大提高、大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林榜  
文章指出,分配问题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中小企业薪酬管理是按劳分配的实践基础。理解和掌握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中小企业在其薪酬管理中加强按劳分配理论实践也有利于促进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钊宇  
长波理论是一种从资本主义发展的长周期来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新变化和经济发展新走向的分析工具。以技术创新长波论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有技术决定论之嫌,其把资本主义的长期波动视为一种以固定不变的内在机制为基础的长周期。马克思主义长波理论则认为长波事实上构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但曼德尔的长波理论是“抽象层次+具体层次”的双层结构,缺乏中间层次理论的中介。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是“中间层次+具体层次”的双层结构,割裂了抽象层次理论对中间层次理论的制约。构建一个包含“抽象层次+中间层次+具体层次”的三层结构马克思主义长波理论,便可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阶段性特征与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波动现象统一起来,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作出逻辑一致的解释。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耀丽  
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必须与科研结合起来,才能与时俱进。基础理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由微观到宏观,存在着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教师自身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教学人员与科研人员的结合;教材与科研成果的结合。过去往往只局限于微观的浅层次的结合,现在需要注重在更广泛的领域内、更深的层次上,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彻底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被动应对实践发展、被动应对西方思潮挑战的局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邹传教  
文章在全面分析马克思社会必要扣除原理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马克思的整体分配观。作者认为,从马克思整体经济思想来看,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核心原理应该是:"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占有产品"的理论。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的整体分配观,对于我国当前在经济改革中更好地坚持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昌用  章莉  
任何社会经济理论都需要有现实性才能确立其地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性来自对所处时代基本特征的准确把握及演绎,在半个多世纪里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性不可避免地转变成了它的历史局限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顾煜  
本文认为,企业的物流成本可以划分为物流战略成本、物流经营成本和物流作业成本三个层次。物流战略成本发生在战略资源层次,是物流成本的起源;物流经营成本是在物流经营层面上发生的成本,它根据物流战略成本的目标和规划制定出具体的执行方案,并控制着物流作业成本的形成过程;物流作业成本是物流作业实际发生过程中的成本,是物流成本的最终凝结和转化。文章提出,物流成本的控制应该以战略成本为导向,以经营成本为核心,以作业成本为重点,通过不同层次的物流成本—价值分析,建立基于外部扩展供应链、贯穿于企业生产制造过程或顾客价值提供全过程的横向物流成本控制系统以及贯穿于物流战略资源层次、物流经营管理层次和物流作业层次的一体...
[期刊] 改革  [作者] 裴小革  
有人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一种有关价值的传统理论,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则是一种有关价值的现代理论。其实并非如此,它们都是在19世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