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30)
2023(7395)
2022(6100)
2021(5395)
2020(4036)
2019(9354)
2018(9159)
2017(16966)
2016(9335)
2015(10519)
2014(10772)
2013(10570)
2012(10488)
2011(9879)
2010(10430)
2009(9715)
2008(9710)
2007(9053)
2006(8432)
2005(8131)
作者
(29367)
(24395)
(24266)
(22953)
(15762)
(11794)
(10893)
(9464)
(9423)
(8960)
(8461)
(8155)
(8112)
(7981)
(7880)
(7510)
(7152)
(7128)
(7031)
(6936)
(6505)
(6106)
(5959)
(5770)
(5574)
(5493)
(5481)
(5408)
(5064)
(4822)
学科
(48709)
经济(48657)
(24037)
管理(23194)
中国(19567)
(17863)
企业(17863)
地方(17056)
(13932)
业经(12878)
方法(12108)
(11376)
农业(10057)
地方经济(9813)
(9669)
金融(9665)
(9641)
理论(9358)
(9271)
银行(9255)
(9113)
数学(8612)
数学方法(8511)
(8468)
教育(8184)
(7924)
(7839)
(7693)
贸易(7682)
环境(7357)
机构
学院(147609)
大学(146519)
(60937)
经济(59575)
研究(56597)
管理(48599)
中国(42792)
理学(39677)
理学院(39111)
管理学(38487)
管理学院(38201)
科学(34167)
(33096)
(29829)
(29674)
研究所(26619)
(24734)
(24355)
(24217)
中心(24154)
师范(24012)
财经(22341)
北京(21803)
(20501)
(19991)
(19699)
经济学(19198)
师范大学(19121)
业大(18734)
农业(18692)
基金
项目(84860)
研究(66547)
科学(66373)
基金(58324)
(49929)
国家(49374)
社会(41691)
科学基金(41346)
社会科(39263)
社会科学(39256)
(35000)
教育(30683)
基金项目(29713)
(28931)
编号(27899)
(24917)
成果(24855)
自然(23655)
资助(23257)
自然科(23051)
自然科学(23046)
自然科学基金(22612)
课题(21392)
发展(20551)
(20171)
重点(19859)
(18176)
(17688)
(17675)
(17190)
期刊
(83300)
经济(83300)
研究(53230)
中国(37588)
教育(25309)
(24775)
学报(23141)
(22455)
科学(21186)
管理(20686)
大学(17483)
(16756)
金融(16756)
农业(16659)
学学(15998)
业经(14193)
技术(13211)
财经(12850)
经济研究(12794)
(11257)
问题(10957)
图书(8464)
(8292)
(8125)
世界(7751)
(7660)
论坛(7660)
商业(7390)
(7358)
技术经济(7226)
共检索到249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宁光杰  
马克思就业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工资理论、补偿理论的争论、失业理论、劳动分工和劳动力市场理论等几方面的分析 ,本文对这些理论做了具体介绍 ,并给出了恰当的评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凤义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运用唯物史观方法论,以资本的本质是生产关系为出发点,以资本控制劳动的实现形式为主线,对企业组织形式、企业内部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国内、国际经济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具体包括对股份公司的经济性质及内部关系的分析;对垄断组织的经济性质及特征的阐释;对跨国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及其实现形式的剖析等等。论文认为,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对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及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叶祥松  
马克思产权理论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产权的含义和本质 :认为产权是财产主体对财产所拥有的排他性、归属性的关系或权利 ,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或经济权利 ;产权的权能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等一系列权利 ;产权的权能结构既可以是统一的 ,也可以是分离的 ;产权具有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的保障功能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艳  严金强  
积累的社会结构(SSA)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该学派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分析传统,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其核心方法,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制度分析法,同时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背景下,大量运用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现代具体研究方法。SSA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不仅成就了SSA学派的理论创新,也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长峰  周向军  
"两山论"是建设美丽中国,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两山论"包括三个层面的科学内涵:强调了生态环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地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揭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将"两山论"与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三重意蕴相对照,可以看出,"两山论"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中,自觉遵循了自然物质变换的一般规律,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物质变换两极的统一,并以时代问题为导向,发展了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理论。除此之外,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消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统一调整管控,促进环保与发展协同共进,在践行"两山论"的同时也是对"物质变换裂缝"的弥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长峰  周向军  
"两山论"是建设美丽中国,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两山论"包括三个层面的科学内涵:强调了生态环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地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揭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将"两山论"与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三重意蕴相对照,可以看出,"两山论"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中,自觉遵循了自然物质变换的一般规律,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物质变换两极的统一,并以时代问题为导向,发展了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理论。除此之外,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消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统一调整管控,促进环保与发展协同共进,在践行"两山论"的同时也是对"物质变换裂缝"的弥合。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魏埙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新发展——评《垄断足够价格论》南开大学经济学系教授魏埙《垄断足够价格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是蔡继明教授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该书作为天津市“八五”重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该书1997年获天津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解放  
马克思指出:"在中世纪,我们只在修道院中发现农业的账簿。但是,我们知道,在远古的印度公社中,已经有一个农业记账员,在那里,簿记已经独立为一个公社官员的专职。"~[1]可见,簿记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统计的最古老的来源正是簿记,统计是在簿记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1簿记的职能(1)簿记是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职能。马克思指出:"不论这种职能集中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者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虎  
作为人的需要的多样性与个人劳动能力局限性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分工造就了人的"类的全面性",又导致了"个人的片面性"。从分工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分工的"自然—自发—自觉"的不同历史阶段凸显了人的发展的不同形态。马克思站在人类解放的高度上对分工进行历史、辩证地考察,在人类社会历史结构的嬗变中探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当代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反过来否定和革新旧的分工形态,分工自我扬弃的过程勘定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解放之路。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法善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指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储东涛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在劳动价值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马克思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进行过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分析,从而建立起他的劳动理论。但是,马克思并没有穷尽真理,也没有堵塞我们对劳动的新认识。因此,我们今天首先要发展马克思的劳动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理论,才能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钰民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针对传统公有制和私有制的特征进行分析,分别得出了私有制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公有制不具有动力和效率的结论。现实中的公有制和私有制已经发展到了现代形式,其特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应该以今天的实际为依据,对现代公有制和私有制做出新的分析和判断。现代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发展,进一步验证了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提供了实践依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罗贵发  
马克思经济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存在收入分配效应,金融发展主要通过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就业效应"和"财富集聚效益"机制,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如何利用金融发展作用于收入分配的机制,以减少金融发展所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洪远朋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把“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之一。可见,我们党和政府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综合社会现象,它涉及到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这一概念的提出,虽然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的事,但是,“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生产力源泉理论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除了现有生产力要素的合理配置外,还要重视生产力内在源...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孙小雨  
新李嘉图主义在鲍特基维茨-斯拉法传统的基础上,证明劳动价值论的内在逻辑不一致,宣称应该抛弃劳动价值论。20世纪80年代,新解释的提出开启了一条不同的研究路径,但它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处理方法不一致,存在逻辑矛盾。单一体系和M解释分别提出了发展新解释的两种可能的路径,并都拓展至了非均衡的情况。它们从不变性条件、劳动力的价值和生产价格方程的非共时决定三个方面批判了新李嘉图主义,笔者总结了其共识与分歧,提出对劳动价值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回归马克思,建立能够体现劳动价值论核心思想的分析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