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78)
2023(5740)
2022(5242)
2021(4732)
2020(4304)
2019(10044)
2018(10109)
2017(19524)
2016(11058)
2015(12808)
2014(13175)
2013(13415)
2012(12776)
2011(11786)
2010(12073)
2009(11630)
2008(11934)
2007(11295)
2006(9673)
2005(8750)
作者
(35400)
(29855)
(29480)
(28480)
(18807)
(14423)
(13760)
(11674)
(11142)
(10682)
(10084)
(9990)
(9491)
(9487)
(9447)
(9423)
(9331)
(8726)
(8723)
(8655)
(7536)
(7440)
(7345)
(6879)
(6819)
(6777)
(6689)
(6645)
(6055)
(6015)
学科
(50416)
经济(50366)
管理(30123)
(29778)
方法(26555)
(24116)
企业(24116)
数学(23047)
数学方法(22724)
(13367)
(12902)
(12690)
中国(11721)
(9289)
贸易(9287)
(9252)
业经(9083)
(8986)
地方(8844)
理论(8828)
(8621)
农业(8376)
(7853)
财务(7825)
财务管理(7797)
(7370)
银行(7344)
企业财务(7342)
(7120)
金融(7114)
机构
大学(178774)
学院(175116)
(69916)
经济(68303)
管理(63166)
研究(58478)
理学(53673)
理学院(52991)
管理学(51886)
管理学院(51548)
中国(44285)
(38187)
科学(38121)
(33330)
(32249)
(31645)
研究所(28718)
(27556)
业大(27263)
中心(26955)
财经(26640)
农业(25770)
(24558)
师范(24330)
北京(24235)
(23865)
经济学(22303)
(21872)
经济学院(20147)
(19835)
基金
项目(108248)
科学(83209)
研究(77592)
基金(77063)
(67274)
国家(66717)
科学基金(55616)
社会(47200)
社会科(44561)
社会科学(44542)
(42383)
基金项目(40242)
教育(36700)
自然(36328)
(36289)
自然科(35457)
自然科学(35443)
自然科学基金(34789)
资助(32950)
编号(32392)
成果(28060)
重点(24680)
(24485)
(22788)
课题(22439)
(21360)
科研(21255)
教育部(20552)
大学(20453)
计划(20375)
期刊
(77821)
经济(77821)
研究(51716)
中国(32287)
学报(31826)
(28613)
(27842)
科学(26633)
大学(23155)
学学(21645)
管理(21134)
教育(19683)
农业(18715)
技术(15475)
财经(14665)
(14266)
金融(14266)
(12601)
经济研究(11950)
业经(11646)
问题(11127)
统计(10556)
(10227)
图书(10054)
技术经济(9985)
(9827)
理论(9020)
(8919)
(8915)
决策(8429)
共检索到260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包先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历史中具体的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个体成长的历史,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中,抽象出商品生产者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三个阶级的行为逻辑。他对经济活动中的人按研究的进程进行两次抽象,强调对人的分析的真实性和现实性;他规定了抽象的前提与范围,强调抽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他将个人行为的分析融合在社会利益结构的分析之中,并从社会经济的内在机制说明人的行为道德问题。马克思对人的分析方法是经济人假设或其他假设所不能替代的科学方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卢现祥  
马克思的制度分析适用于长期的制度变迁分析,而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则适应于短期的制度变迁分析,并且马克思的长期制度变迁分析具有历史性、演进性和动态性;在马克思看来,建立在私有财产制度基础上的生产过程存在剥削和掠夺性的一面;马克思不仅重视制度公平性分析,而且注重对制度的性质进行分析,这也是马克思不同于制度经济学家的重要一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温旭  
数字劳动价值一方面关涉数据商品世界的本质,探究数字劳动何以被抽象成数据商品、数字货币和数字资本等数字价值形式;另一方面关涉数字价值决定和数字价值量度。数字资本主义的数字要素价值理论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其掩盖了数字价值的数字劳动本质。数字价值是数字劳动的数字社会抽象,“数据商品—数字货币”关系发展成数字资本关系才能使得数字社会抽象得到充分呈现。在数字价值补偿的更新体系中,数字资本积累具有普遍存在性,而数字剥削具有隐秘存在性。数字资本的生产性构建于数字劳动的生产性,然而随着数字劳动生产力的提升,数字资本利润率却下降,这种背反关系暴露出数字资本主义的危机所在。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兰久富  周竹莉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一种完善论思想,这种思想体现在他对劳动的目的、生活中最高的善以及衡量社会进步尺度的看法中。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有两种目的,即满足生存需要和实现本质力量,其中实现本质力量是高于满足生存需要的超功利目的。马克思认为对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人自身的发展,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是生活中最高的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作为善是完善论意义的善,亚里士多德的完善论思想也包含这种善的观念。马克思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社会的完善标准,用以衡量和评价各个社会的善恶。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依据不是某种正义论,而是追求人的发展的完善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叶祥松  
马克思产权理论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产权的含义和本质 :认为产权是财产主体对财产所拥有的排他性、归属性的关系或权利 ,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或经济权利 ;产权的权能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等一系列权利 ;产权的权能结构既可以是统一的 ,也可以是分离的 ;产权具有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的保障功能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泽一  
马克思认为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产权具有统一性和分离性,产权的形式、结构和演变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并对生产力起一定的反作用。只有"以深入历史事物的宏伟逻辑的眼光来领会"马克思的产权思想,才能够把握其精髓,指导我国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继国  黄文义  
西方产权理论对产权概念范畴的界定并不完整,仅仅将其界定为法权上的权利束,忽视了不同产权主体之间背后的权力对等关系。这一不清楚的产权概念界定随西方产权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中国后被用于中国国企改革,使得改革中所谓的"产权清晰"成了一个"不清晰"的"清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将产权混同为所有权,把所有权定义为依法享有的对自己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把产权定义为包括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一组权力束权利,二者都是权利束,且没有了差别。这样,建立在混乱的产权范畴基础上的所谓"产权清晰"就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舒志定  
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教育问题的语境、主旨与实质,是深化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从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视角,把"现实中的个人"确定为教育对象,提出"现实中的个人"是"对象性存在"和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阐释教育目的的内涵以及实现教育正义的道路。以此立场理解教育,使教育成为"现实中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凸显教育理解的历史维度,实现教育思想方式的革命。因而,加强马克思人的教育思想的研究,有利于展示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为当前学校教育改革提供思想资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辉  
《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两个论断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视角谈到了"物的世界"同"人
关键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振羽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界长期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在争论中出现和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观点。要解决争论和错误,必须运用正确的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方法,既要重视研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也要重视研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体系,还要重视研究马克思对古典学派劳动价值理论的革新。要有能力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正确的研究,则须具有较好的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的理论基础,还须确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完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且要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长期而认真的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于金富  
中外经济学家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的方法大体有五种:一是“激进—渐进”的速度分析方法,二是“目标—指标”的定量分析方法,三是“政治—经济”的关联分析方法,四是“成本—效益”的经济分析方法,五是“过程—绩效”的实证分析方法。这些分析方法既有其合理性,同时又存在着缺陷。本文认为,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制度分析方法是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的科学方法。为此,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分析方法,即“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分析方法对社会主义经济转轨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分析。本文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经济转轨实质上是社会经济结构即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一变革的根源在于传统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经...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赵磊  赵晓磊  
基于选题、假说、变量、建模、样本以及检验等六个方面,文章对西方经济学的计量分析与《资本论》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基本结论是:(1)形式逻辑的三大定律排斥矛盾思维,故计量分析难以提出并完成揭示经济变量内在本质的任务和要求;而辩证逻辑的矛盾分析在《资本论》中是一以贯之的,故马克思拒绝在现象层面兜圈子,必然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本质为己任。(2)西方经济学基于唯心史观的方法论,必然将驱动经济发展的生理欲望最终归结为主观的"心理因素";而《资本论》基于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必然将驱动经济发展的社会矛盾最终归结为客观的"社会存在"。(3)就实证过程的起点、对象、路径、任务和目的而言,《资本论》之所以迥异于西方经济学的计量分析,根本原因就在于二者的理论依据和思维方式不同。文章还讨论了有关数学分析的三个困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小莉  李玮  
马克思先后把自由、人本身、实践、社会关系等重要概念和人的本质相联系。他对于人的本质的许多提法,与其看作是固定的答案,不如看作是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未完成的和方向性的探索。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文佳  刘伟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的历史观通常被理解为"阶级斗争论""经济决定论"和"人本主义"三种解释模式,这是马克思历史观发展的延续和统一。目前人们大多以"人本主义"的文化结构来解读马克思历史观,看似高扬人主体地位的背后其实是人的价值的缺失和实践的不在场。要想深入探讨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质,问题的关键还应该在于所采取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意识,以人的"在场"问题为核心观点,表明人的本质通过劳动实践生成,整个社会历史也是向人而生并通过实践创造发展的,进而明确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性运动,在实践中也具有现实趋向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