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6)
2023(7947)
2022(6484)
2021(5904)
2020(4857)
2019(10730)
2018(10702)
2017(19503)
2016(11077)
2015(12816)
2014(13262)
2013(12699)
2012(12453)
2011(11709)
2010(12251)
2009(11788)
2008(11726)
2007(11188)
2006(10396)
2005(9638)
作者
(35511)
(29692)
(29584)
(28189)
(19154)
(14134)
(13392)
(11514)
(11418)
(10807)
(10392)
(9970)
(9869)
(9814)
(9575)
(9023)
(8746)
(8638)
(8435)
(8311)
(7998)
(7394)
(7369)
(7050)
(6695)
(6631)
(6515)
(6503)
(6162)
(5951)
学科
(66763)
经济(66693)
管理(30883)
(24874)
(19951)
企业(19951)
方法(18342)
地方(17903)
中国(16385)
(15766)
数学(14794)
数学方法(14585)
(13570)
业经(12860)
地方经济(12657)
(12234)
理论(10881)
(10835)
(10744)
(9772)
金融(9764)
农业(9119)
(8920)
银行(8895)
(8720)
(8637)
教育(8353)
(8079)
(7843)
贸易(7836)
机构
大学(177469)
学院(175106)
(76530)
经济(74772)
研究(68250)
管理(56509)
中国(50753)
理学(46260)
理学院(45617)
管理学(44637)
管理学院(44303)
科学(40768)
(39286)
(36371)
(35897)
研究所(32530)
(29929)
(29422)
中心(29352)
财经(27404)
(26253)
师范(25984)
北京(25367)
经济学(24756)
(24510)
(23945)
业大(23507)
农业(23267)
(23090)
经济学院(21693)
基金
项目(101705)
科学(78063)
研究(76238)
基金(70981)
(62155)
国家(61570)
科学基金(50426)
社会(48321)
社会科(45514)
社会科学(45498)
(39855)
基金项目(35532)
教育(35330)
(33307)
编号(30871)
资助(29794)
自然(29581)
自然科(28832)
自然科学(28819)
自然科学基金(28253)
成果(27992)
重点(23501)
课题(23477)
(23279)
(22209)
国家社会(20083)
(19635)
(19597)
发展(19121)
(19055)
期刊
(102931)
经济(102931)
研究(62553)
中国(41103)
学报(31452)
(29142)
(28848)
科学(26499)
教育(25475)
管理(24524)
大学(23894)
学学(22158)
农业(19441)
技术(16921)
经济研究(16672)
(16499)
金融(16499)
财经(16266)
(14381)
业经(13821)
问题(13289)
(10684)
世界(10662)
国际(9984)
技术经济(9954)
(9928)
(9390)
图书(9290)
统计(9130)
(8552)
共检索到296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相平  
二战结束后,美国出于地缘政治战略考虑,把韩国纳入到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成为该体系的"边缘区";经过漫长的经济积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韩国终于进入"半边缘区",直至今日。目前,韩国在追赶美国、日本的同时,也在被"北方国家"追赶。在这种"多层追赶"的态势中,韩国必须寻找最佳的对策,确保并提升自己在现代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幼文  梁军  
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进程中获得了发展,中国的发展反过来又对世界经济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论述了中国发展对世界市场价格、世界产业、世界市场竞争、国际综合国力竞争、世界经济增长、世界经济均衡、全球多边贸易、世界经济运行等诸多体系的影响,力图通过剖析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探讨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翟婵  程恩富  
本文在阐述国外"中心—外围""中心—半外围—外围"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外贸、金融、对外投资和援助、综合竞争力、"一带一路"等指标及其国内外数据分析,说明中国虽然与主要中心国家尚存差距,但其取得的长足进步,明显区别于外围或"半外围"国家,须用"准中心"这一新概念来客观描述和界定2012年以来的新时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准中心"概念是对"中心—外围"二元理论的补充和创新,形成"中心-准中心-外围"或"中心-准中心-半外围—外围"三层结构或四层结构新理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国力  卞靖  
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和先行先试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内其他一线城市和直辖市相比较可发现,上海市在"6+1"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综合实力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在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和开放体系方面,在全国具有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相对而言,绿色发展体系是上海的短板所在。未来,上海应进一步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以自由贸易港、科创中心、国际消费城市、长三角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为主要抓手,着力构建有效体现政府调控效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更好发挥对外开放比较优势的政策体系,在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发挥好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夏立平  
近年来,世界经济体系开始从“中心-边缘”结构向板块与网络状并存结构转型。目前,世界上形成一种新型的三极贸易体系,它不仅与过去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之间贸易有所不同,而且是人类历史上几乎从未有过的。世界经济体系向板块与网络并存结构转型的主要原因包括:区域化与区域主义相互促进;亚非拉国家独立和其中部分国家走上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使一些边缘地区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新科技革命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经济体系向板块与网络并存结构转型将产生的主要影响包括:既刺激又抑制贸易保护主义;世界经济重心开始由大西洋地区向亚太地区转移;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机制中将会有更大的发言权;促进整个国际体系的转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晓东  赵勍升  
运用面板数据灰色关联理论和工具,基于GVC关键指标各国(地区)增加值出口的关联度对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国家(地区)进行了鉴别。从前向和后向分解两个维度测量了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紧密程度及趋势,并对推动全球价值链中心国家(地区)形成的关键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世界经济体系不是以单个国家(地区)为中心的环状结构,而是互联互通的网状结构,正在向地缘多极化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29个国家(地区)是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国家(地区),全球价值链的深化、国民富裕程度、国家(地区)基础设施是推动一国(地区)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心的基础,国家(地区)之间的地理和经济距离影响深远,地理距离与价值链嵌入深度呈“倒U形”关系,并对FDI和价值链嵌入深度起非线性调解作用;经济地理复合距离引致相邻国家(地区)间的价值链嵌入整体上呈现正向空间外溢效应,但在单个因素层面上,资本存量、研发投入、ODFI、国家(地区)制度质量对前向和后向价值链呈现不同的空间外溢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曾伟  
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经济剩余通过贸易、投资与援助等三种主要方式从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不发达国家的"落后"源于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从属地位;源于控制不发达国家社会潜在经济剩余的利用或被滥用的社会阶级形态及其不完善的经济环境,以及源于不发达国家特殊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二战后主宰世界经济的"中心-边缘"格局并未改变,并且这种差距仍在不断拉大。对于不发达国家,一条借助但不依赖于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之路应如何去走?"中国模式"或许能提供受益良多的借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明棋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的成绩和中国国力的增强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参与者,中国在现行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角色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已经由一个原体系的反对者和怀疑者转变为重要参与者和改革的推动者。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为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角色做了基本定位,这将引导中国为国际经济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做出更多的贡献。本文试图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个子体系层面对此进行阐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犦赫尔姆特·迈尔  
本文阐释了尚未人知的自然经济体系的思想及其假设,认为该体系对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活动,尤其是对人类自所谓工业革命以来急剧增加的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反作用。在深入观察、直觉感知、以及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和投入-产出分析工具的基础上,不仅论证了该体系的存在及其特性,而且从自然经济体系角度,提出了如何应对诸如人口老龄化、人口拥挤、气候变化等人类社会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岳敏  孟丽  张洪玮  
文章结合LaLL(2000)和杨汝岱(2008)的分类标准,进一步对SITC REV.3两位数分类水平上的62类产品进行再分类,并计算了1992~2014年韩国和东亚各经济体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产品相似度指数、产业间互补指数和产业内互补指数。结果显示:第一,韩国和日本的产品相似性最强,两国的出口优势商品都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第二,我国和东盟国家出口商品的优势在持续增长,但在某些方面和韩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第三,韩国和东亚各经济体间的产业间贸易水平在不断下降,而产业内贸易水平呈上升趋势;第四,韩国和东亚各经济体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以产业间互补为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表现为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晓东  
在很多学者眼中,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和东亚其他"奇迹"经济体的经历十分相似。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但与成功的经济改革规划有关,也得益于诸多保增长政策的有效实施。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平均收入水平低于其他快速发展经济体为基础,所以,其经济结构改变的步伐相对较快,在增长速度方面优于其他经济体,在增长时间时间方面低于其他经济体。对于这一问题,由巴里·诺顿所著的《中
关键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燕生  梁婧姝  
为把我国从一个经济大国建设成为经济强国,必须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依据党的十九大绘制的发展蓝图,可从供需平衡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体系、区域发展体系、城乡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开放体系和经济体制机制几个方面设定指标,构建2020年、2035年、2050年分阶段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方法测算2020指标体系的区域排名,为各地区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量化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俊杰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再次把对经济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现实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贯彻整体性理念,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系统,促进各经济部门(区域)协同参与,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结构系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畅通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传导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宏观调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贾保华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在近代亚洲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过去的100年间,亚洲的金融和经济曾经遭受过多次危机、衰退或停滞,但是,从来没有像1997年的金融危机那样,发生的如此突然、程度如此猛烈、危害如此深远。它不仅中断了二战以后曾经长期持续的亚洲的经济繁荣,而且,也宣告了原有的亚洲经济模式的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