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9)
2023(5525)
2022(4048)
2021(3591)
2020(2966)
2019(6518)
2018(6570)
2017(13497)
2016(7416)
2015(8371)
2014(8618)
2013(8369)
2012(7378)
2011(6696)
2010(6754)
2009(6633)
2008(6824)
2007(6274)
2006(5887)
2005(5708)
作者
(21337)
(17999)
(17897)
(17143)
(11649)
(8482)
(8138)
(6974)
(6766)
(6346)
(6249)
(6120)
(5885)
(5802)
(5658)
(5522)
(5303)
(5183)
(5158)
(4927)
(4682)
(4405)
(4340)
(4202)
(4106)
(4095)
(4016)
(3797)
(3515)
(3486)
学科
(35540)
经济(35506)
(22857)
管理(21827)
(18484)
企业(18484)
中国(11855)
(10920)
方法(10833)
(9302)
(9257)
业经(9015)
土地(8851)
数学(8505)
数学方法(8421)
(7847)
农业(7516)
地方(6621)
理论(6438)
(6266)
(6223)
银行(6218)
(6100)
金融(6099)
(6036)
(6006)
财务(5984)
财务管理(5978)
(5930)
企业财务(5812)
机构
大学(115119)
学院(112871)
(46905)
经济(45995)
管理(40663)
研究(38450)
理学(33955)
理学院(33577)
管理学(32968)
管理学院(32762)
中国(30525)
(24935)
(24052)
科学(22385)
(19463)
财经(18981)
(18336)
(17929)
研究所(17392)
(17111)
中心(17056)
(16931)
师范(16811)
北京(15645)
经济学(15581)
业大(15007)
(14553)
财经大学(13949)
经济学院(13872)
农业(13744)
基金
项目(68136)
科学(54402)
研究(51636)
基金(50179)
(43146)
国家(42757)
科学基金(36756)
社会(34910)
社会科(32973)
社会科学(32963)
基金项目(25951)
(25682)
教育(23903)
自然(21891)
(21772)
自然科(21364)
自然科学(21361)
编号(21088)
自然科学基金(20998)
资助(19748)
成果(18578)
(15734)
重点(15480)
课题(14850)
国家社会(14803)
(14665)
教育部(13732)
(13723)
(13455)
人文(13279)
期刊
(57459)
经济(57459)
研究(37706)
中国(25574)
(19972)
(17933)
学报(17825)
科学(17563)
管理(15404)
教育(14093)
大学(14060)
学学(12990)
(12551)
金融(12551)
农业(11387)
财经(11384)
(9839)
业经(9114)
经济研究(8751)
技术(8554)
问题(8528)
(6006)
(5932)
图书(5894)
现代(5748)
(5517)
世界(5443)
技术经济(5268)
经济问题(5201)
国际(5181)
共检索到178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贺汉魂  王泽应  
《资本论》内含了丰富的土地流转观思想。从《资本论》的土地流转思想看,土地流转实质是以一定的土地所有权为前提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土地流转有不同的具体形式,私有化并非土地流转的必然前提。非私有化是我国土地流转的必然选择,我国应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促使土地使用权按"依法、自愿、合理补偿"的原则进行流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贺汉魂  王泽应  
《资本论》的土地流转观有着丰富而深刻的伦理意蕴。《资本论》指出土地所有权是因对劳动有意义而产生的经济权,因此,劳动者应成为土地流转的主体,公有制才是土地流转的应然的选择;《资本论》所谓的效率是服从人的发展的效率,私有化的土地流转不能实现此效率,从根本上看则是逆效率的;在资本主义土地制度取代封建土地制度的过程中,新兴的资产阶级运用各种手段强制性地开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道路,给广大农民与殖民地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人道灾难。《资本论》的土地流转观及其伦理蕴含论证了私有化的土地流转具有太多的不道德性,不是我国土地流转的应然选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姚万军  曾霞  楚克本  
作者认为判断农地私有化是否是促进农地流转的必然选择的关键在于判断经营权流转和私有产权流转两种流转方式中哪一种更适合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如果经营权流转更适合农业资源禀赋条件,考虑到改革的成本,就没有农地私有化的必然性。日本的农户同时享有农地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流转权,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来比较两种流转方式的有效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营权流转促进了日本农地的流转,而所有权流转并没有促进其农地流转。进一步分析发现,这是因为非农化增值预期收益强化了农地的资产性作用,扭曲了市场对农地生产要素的配置机制。而农地经营权流转既可以保障农户在农地被征用为非农用地时获得高收益,又可以保证其在农地不被征用时通过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高峰  
土地私有制虽然出现很早,但秦汉时期土地的国有性浓厚,而私有性不足。土地私有权的强化始于东汉,魏晋之际迅速发展,西晋解体后,北方政权逆转了汉魏以来的土地私有化潮流;而南方政权一方面由于皇权衰落,大族势力膨胀,无力控制国有土地,另一方面,南方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而加快了土地私有化的进程。土地私有权的强化表现在一是土地买卖现象的增加与土地买卖获得了法律的确认;二是私有化的国有土地,其私有权也得到了一定的保证。国有土地的私有化,有利于南方土地特别是山林川泽的开垦,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成林  何自力  
本文明确反对土地私有化政策,并在重新界定土地职能的基础上,证明了土地私有化在带来生产增益和经济绩效改善的同时,必将对中国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在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土地私有化将使中国爆发"马尔萨斯危机"的可能性处于不可控制的境地。另外,作为基础性制度安排的现有土地产权制度是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特征,是缓解经济危机失业压力的重要缓冲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吟棠  王秀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建成  
俄罗斯土地制度转型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不论成败几何,其土地制度已由一种旧的状态跃迁到一种新的状态,并呈稳固化趋势。疾风暴雨式的转型告一段落,新的土地制度框架已浮出水面。选择这个时点来全方位考察俄罗斯土地制度转型,可谓恰逢其时。俄罗斯通过确定土地制度转型中的政策工具、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最终形成其独特的转型路径。在推进私有化和培育土地市场方面,俄罗斯取得了巨大成就,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土地所有制结构已经形成,土地市场也已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巨变。但同时,俄罗斯土地所有制结构远未达到预定目标,土地市场的发育也面临重重障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毛亦可  
明清两代卫所屯田的所有权形态,以雍正五年(1727)至七年的屯田私有化政策为界,之前完全为国有制,之后转以私有制为主。在屯田国有制时期,以宣德十年(1435)至正统二年(1437)"诏免正粮上仓"为界,屯田经营方式可区分为领种制和租佃制两个阶段。在租佃制时期,屯军逐渐拥有屯田的永佃权、田面权,分割、削弱了国家的屯田所有权,对屯田走向私有化起到关键作用。雍正年间,清廷颁布屯田私有化政策,起初试图采用"赎买私有化"的办法,结果遭到各省官民抵制,不得不改为"无偿私有化"。该方案在清代归并州县的卫所屯田中切实推行,只有尚未裁撤的漕运卫所、新建卫所屯田仍然保持国有制属性,禁止买卖。福建省的屯田契约文书展示了屯田交易实态的变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毛亦可  
明清两代卫所屯田的所有权形态,以雍正五年(1727)至七年的屯田私有化政策为界,之前完全为国有制,之后转以私有制为主。在屯田国有制时期,以宣德十年(1435)至正统二年(1437)"诏免正粮上仓"为界,屯田经营方式可区分为领种制和租佃制两个阶段。在租佃制时期,屯军逐渐拥有屯田的永佃权、田面权,分割、削弱了国家的屯田所有权,对屯田走向私有化起到关键作用。雍正年间,清廷颁布屯田私有化政策,起初试图采用"赎买私有化"的办法,结果遭到各省官民抵制,不得不改为"无偿私有化"。该方案在清代归并州县的卫所屯田中切实推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凌风  
俄罗斯联邦非私有的私有化:私有化的变形与出路[美]小雷蒙德·J·布兰查德导论俄罗斯的私有化浪潮是迄今为止世界史上规模最大、进展最快的私有化。遵循中欧和东欧私有化的典型经验,俄国通过"小规模的私有化"开始成功地执行其私有化纲领,实现国有财产的转移。"小...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冯苏  王争  
1997年8月,一个国际财团以14亿美元的巨资从以色列政府手中购买了该国最大的国家金融机构———工人银行(BankHapolim)43%的股份。至此,以色列经济私有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工人银行在以色列建国前即作为一个工人运动的经济机构而存在,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璐璐  
俄罗斯在农地私有化改革过程中,确立了农民的农地私有产权。但是这种私有产权只是名义上的权利,是一种份额权利,而不是实质性对土地的所有。叶利钦政府看到这个问题的缺陷,推进农地流转的尝试,但是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农地流转尝试并不成功。因此,叶利钦时代的农地私有化改革只是确立了产权形式,而未能发挥农地产权的激励效应。普京政府看到了私有产权在没有土地流转下的困境,于是,通过《俄罗斯联邦农地流转法》,建立私有产权的自由流转制度,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俄罗斯农地制度变迁史证明,单纯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并不能发挥农地作为生产要素的配置作用,只有将农地制度改革和农地流转制度进行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地产权的全部权能和激励效应。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进宝  
晚唐五代宋初 ,土地私有化的步伐已大为加快 ,其标志之一便是土地拥有者之间可以自由地对换土地。由于敦煌归义军政权实行据地出税的政策 ,从自身的统治考虑 ,它也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土地耕种者的利益 ,大中六年“官有处分 ,许博田地”就是这一政策的体现 ,其核心是“各取稳便” ,即让土地拥有者更方便地使用土地。这时期的土地已和百姓的屋舍、耕牛一样 ,完全成了私有财产 ,百姓可以自由买卖、对换。土地的自由对换 ,并非是毫无节制地随便对换 ,其中主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入官措案为定” ,即必须经过官府的登记备案 ,以便有效地征纳赋税 ,否则 ,也是不合法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连成  
俄罗斯、乌克兰私有化问题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着重分析了两国私有化的现状和若干特点,进而对两国的私有化做了较为详细的总体评价和前景展望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唐朱昌  
俄罗斯的私有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基本特征是通过产权转换,形成以非国有经济为主体的,产权结构多元化的民营经济,在资本的占有、支配和使用上表现为多种“色层”。俄罗斯宣布放慢今年的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步伐,是俄罗斯私有化陷入误区后进行的一个调整。这些误区妨碍了俄罗斯私有化预期目标的达到,但可为我国的经济转轨提供有益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