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1)
- 2023(11245)
- 2022(9173)
- 2021(8534)
- 2020(7069)
- 2019(15751)
- 2018(15148)
- 2017(28849)
- 2016(15415)
- 2015(16931)
- 2014(16531)
- 2013(16232)
- 2012(14923)
- 2011(13625)
- 2010(14216)
- 2009(14026)
- 2008(13083)
- 2007(12297)
- 2006(11260)
- 2005(10457)
- 学科
- 济(62891)
- 经济(62784)
- 业(58101)
- 农(51066)
- 管理(45406)
- 企(35784)
- 企业(35784)
- 农业(34731)
- 融(26801)
- 金融(26798)
- 银(24825)
- 银行(24815)
- 中国(24106)
- 行(24062)
- 业经(22619)
- 制(21734)
- 财(20668)
- 方法(18994)
- 数学(16037)
- 数学方法(15861)
- 地方(15291)
- 体(15008)
- 农业经济(12586)
- 务(12326)
- 财务(12290)
- 财务管理(12263)
- 企业财务(11766)
- 发(11682)
- 体制(11597)
- 中国金融(11074)
- 机构
- 学院(222016)
- 大学(217271)
- 济(95912)
- 经济(93931)
- 管理(82557)
- 研究(73977)
- 理学(70358)
- 理学院(69647)
- 管理学(68614)
- 管理学院(68218)
- 中国(65279)
- 农(53435)
- 财(48166)
- 京(44095)
- 科学(41366)
- 农业(40183)
- 中心(36856)
- 财经(36605)
- 所(36562)
- 业大(35853)
- 江(35318)
- 经(33095)
- 研究所(32349)
- 经济学(29464)
- 范(28716)
- 师范(28493)
- 州(28387)
- 北京(27176)
- 财经大学(26635)
- 经济学院(26452)
- 基金
- 项目(140463)
- 科学(111730)
- 研究(109337)
- 基金(102582)
- 家(87499)
- 国家(86555)
- 科学基金(74775)
- 社会(72647)
- 社会科(68468)
- 社会科学(68452)
- 省(56376)
- 基金项目(54079)
- 教育(48466)
- 编号(45493)
- 划(45206)
- 自然(43937)
- 自然科(42886)
- 自然科学(42879)
- 自然科学基金(42156)
- 资助(39768)
- 成果(37890)
- 制(33825)
- 部(31890)
- 发(31793)
- 重点(31407)
- 课题(31319)
- 农(31094)
- 国家社会(30533)
- 创(29831)
- 性(29676)
- 期刊
- 济(118017)
- 经济(118017)
- 研究(69352)
- 农(60188)
- 中国(51915)
- 农业(39960)
- 融(39748)
- 金融(39748)
- 财(38207)
- 学报(33344)
- 科学(31658)
- 管理(27841)
- 大学(27631)
- 学学(26466)
- 业经(24787)
- 教育(22577)
- 财经(19616)
- 业(17669)
- 技术(17302)
- 经(16740)
- 问题(16607)
- 农村(15840)
- 村(15840)
- 经济研究(15381)
- 农业经济(15064)
- 版(13780)
- 世界(12934)
- 经济问题(11739)
- 社会(11476)
- 现代(10557)
共检索到354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建新
一直以来,非正规金融处于被打击的状态,但是,作为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产物,它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在许多地区呈扩大之势。非正规金融的制度优势使其在农村反贫困中发挥了正规金融难以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对于反贫困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反贫困 非正规金融 制度安排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成颂
本文在对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联接的必要性以及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联接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进行水平联接和垂直联接的几种模式构想,在相关的制度安排上建议让非正规金融合法化、加强金融监管、完善服务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永忠 范龙昌
文章认为,新形势下农村贫困问题复杂:绝对贫困大有改善,相对贫困日益突出,返贫现象凸显严重,追根溯源权利贫困是导致农村贫困的根源。文章透过制度分析,通过重塑农村组织,深化市场体制,完善制度创新,强化运行机制,厉行执行监督系统化措施,构建农村反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强化制度之间的联动效应,将农村贫困治理融入区域和整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框架内,实现农村扶贫工作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中国 农村贫困 诱因 制度 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锡明 王海芳
反贫困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过去的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政府主要采用了“经济增长扶贫战略”和“目标瞄准扶贫战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而,现阶段我国的贫困人口分布发生了改变且扶贫任务更加艰巨,反贫困行动需要采取新的思路来取得全面突破。本文认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该是新时期政府扶贫战略应采取的新举措,并从社会保障和扶贫的关系、农村贫困特征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进行了分析探讨,论述了社会保障在反贫困战略中的支撑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亚飞 董景荣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农村广泛存在非正规金融现象,对非正规金融的演进以及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探寻农村正规金融的制度缺失与非正规金融具有的经济效应、制度效应入手,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深入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演进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并指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应是市场诱致性制度变迁与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合。
关键词:
农村 非正规金融 制度变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文芳 李记林
我国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率最高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由于近些年国家扶贫政策以及金融反贫困的不断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本文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贫困现状以及西部农村地区反贫困绩效,并且对西部金融机智的创新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
西部农村 金融机制 创新 反贫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宁 张兵
本文从微观视角阐述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与贫困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江苏省农村地区1202户农户的调研数据以及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道义小农的属性使得非正规金融市场上生活消费借款通常不收取利息,而其理性小农的属性又使得生产投资借款一般收取高利息,且借入零息非正规借款的多为低收入农户;基于社会网络,农村非正规金融主要服务于低收入农户,一个村的非正规金融发展规模对该村基尼系数以及贫困人口占比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农户纯收入占比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农村非正规金融通过为低收入农户提供金融服务而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及贫困具...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农户内部收入差距 贫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言林 李体欣
农村贫困,需要金融帮扶,但资金从农村净流出问题却长期得不到解决。本文以马克思对土地制度的论述为基础,结合土地是农村家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农业金融资本赖以附着的载体的实际,运用农业投入产出模型和和金融需求供给模型,分析了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对农村家庭投资和农村金融机构放贷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不但影响农村家庭投资,而且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进而影响农村金融反贫困效果。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农村金融 贫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雷文杰 王敏杰 周磊 王杰 谭曌 曾双珠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4年数据,构建了包含个人行为能力和主观感受的多维贫困识别体系,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非正规金融对我国农村居民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正规金融与农村居民多维贫困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在非正规金融借贷规模较小阶段,随着非正规金融借贷的增加,会加剧贫困,而在其借贷规模到某一临界值之后,则会抑制多维贫困的发生,且减贫效应随着借贷规模增长不断增强。因此在制定脱贫政策时,政府应积极发挥非正规金融的正向作用,加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合作,有效利用非正规金融缓解农村居民多维贫困状况。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林乐芬 林彬乐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产生源于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之间的缺口。本文着重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形成特点,形式及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对非正规金融的疏导策略———即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时期适当放宽对农村金融业的限制和农村市场准入,完善监控体系和法制结构,发展民间中小金融机构。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制度变迁 非正规金融 疏导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朝运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钱水土 俞建荣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以及非正规金融与政府管制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阐述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形式的变迁过程及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制度的演进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引导和规范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制度变迁 演进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安菁蔚 任大鹏
一、农村非正规金融面临的现实困境2004年五六月间,福安市民间标会发生崩盘。短短几天,约25亿元的民间资本便从这个年财政收入不过2亿的县级市里蒸发,很多“会头”和中标的“会脚”趁乱卷走巨款,让成千上万的会员损失惨重,当地经济遭受致命打击,直接影响到近65万人的生活。福安的标会崩盘后,地方政府着手清理相关债务。但是普通民众最为担心的问题是:在会首的资产被用于偿债时,参与清理标会的政府官员是否会优先偿还他们亲友的债务,而其他人则血本无归?颇有争议的“孙大午案”以判处孙大午非法吸收存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邵传林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私人治理机制进行剖析不仅有助于揭开农村非正规金融的高治理效率之谜,还有助于为农村非正规金融规范化转型与发展提供新的线索。研究发现,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私人治理机制是指一系列旨在保障民间私人借贷契约有效执行的各种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有机组合;扎根于乡土社会里的村庄信任机制、高效的信息搜集方式、灵活多样的担保手段、强有力的道德约束机制、无限期重复博弈机制、嵌入式的社会交往过程等因素是农村非正规金融私人治理机制有效运转的核心制度构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红丽 李宁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两大资金供给主体,二者长期共存并相互影响,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演化博弈视角探讨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动态合作机制并对其演化路径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双方合作时达到帕累托最优均衡状态;选择合作策略的概率越大,选择该策略的时间也越短;创建良好的合作环境、创新双赢的合作模式、完善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能够减少合作投入成本、增大合作收益、避免单方面选择竞争,进而促进二者相互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