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7)
2023(7683)
2022(6459)
2021(5920)
2020(4816)
2019(10712)
2018(10221)
2017(20196)
2016(11071)
2015(12126)
2014(12154)
2013(12138)
2012(11484)
2011(10707)
2010(11193)
2009(10315)
2008(10414)
2007(9743)
2006(8973)
2005(8172)
作者
(32283)
(26948)
(26819)
(25688)
(17442)
(12732)
(12156)
(10289)
(10260)
(9724)
(9282)
(8969)
(8836)
(8591)
(8537)
(8529)
(8045)
(7904)
(7820)
(7820)
(6845)
(6694)
(6594)
(6330)
(6201)
(6047)
(5892)
(5820)
(5352)
(5323)
学科
(51372)
经济(51331)
管理(33928)
(29615)
(23576)
企业(23576)
中国(17909)
地方(16697)
方法(15991)
数学(13572)
(13505)
数学方法(13382)
(12773)
业经(10174)
(9864)
(9716)
(9538)
地方经济(9193)
农业(9095)
环境(8470)
理论(8390)
(8218)
金融(8216)
(8065)
银行(8053)
(7821)
贸易(7818)
(7751)
(7488)
(7269)
机构
学院(166342)
大学(165555)
(70735)
经济(68936)
管理(61355)
研究(60073)
理学(51259)
理学院(50576)
管理学(49839)
管理学院(49494)
中国(45198)
(35486)
科学(35303)
(35050)
(30190)
研究所(27003)
(26997)
财经(26669)
中心(26573)
(25558)
师范(25439)
(23999)
(23013)
北京(22616)
经济学(22045)
(21782)
(21740)
师范大学(20498)
业大(19963)
经济学院(19627)
基金
项目(104091)
科学(83585)
研究(79229)
基金(75347)
(64924)
国家(64365)
科学基金(55471)
社会(52043)
社会科(49310)
社会科学(49300)
(40024)
基金项目(39196)
教育(36006)
(34670)
自然(33916)
自然科(33092)
自然科学(33080)
自然科学基金(32442)
编号(32245)
资助(30272)
成果(27703)
(24294)
重点(23889)
课题(23605)
(23244)
国家社会(21495)
(20831)
(20097)
发展(20074)
教育部(19918)
期刊
(86317)
经济(86317)
研究(57468)
中国(32960)
(26624)
管理(22667)
科学(21986)
学报(21813)
教育(21024)
(21012)
(18718)
金融(18718)
大学(16708)
学学(15525)
财经(14500)
农业(13982)
技术(13494)
经济研究(13050)
问题(12962)
业经(12799)
(12607)
(9359)
(9199)
现代(8905)
资源(8040)
技术经济(7961)
国际(7944)
(7749)
论坛(7749)
城市(7540)
共检索到262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卫华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且面临建设资金困境。要加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必须引入非公有资本。城市基础设施引入非公有资本的新模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待研究,并应探讨吸引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相关政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杜伟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这一规定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国清  
由于基础设施供给属性上具有市场性和非市场性并存的特征,因而,它不仅仅是单纯非公有资本或单纯的政府活动就可以使其有效发展的,它通常需要二者的有机结合并相互采取多样化的所有制实现形式。鉴于我国的国情和非公有资本的现实状况,我们不能照搬国外非公有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的方式或模式,但为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经营的效益,应当采取多种形式拓宽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的渠道。(一)鼓励非公有经济采取联合、联营、集资、入股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二)通过实行特许权招投标、选择项目法人的方式吸引民营资本进入;(三)盘活存量资产吸引民营资本;(四)通过资本置换方式吸引民营投资;(五)以项目捆绑组合方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冯冠胜  
民间资本介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使这一过程显得异常艰难。文章首先论证民间资本介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分析民间资本介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阐述民间资本介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供选择的方式以及推动民间资本介入城市基础设施的政策措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家勇  
基础设施领域“政企合一”体制损害了效率、公平和社会福利 ,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领域。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开放基础设施领域产权 ,允许非国有资产进入 ,以形成较强的所有者约束和有效的治理结构;强化市场竞争 ,通过替代性竞争、非垄断业务的竞争性经营和争夺垄断业务经营权的竞争 ,提高基础设施企业市场反应的敏感性;政府则应转换职能 ,由直接经营者变为公正、严格的规制者。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颖  罗新星  
2005年初,国务院3号文件明确规定,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领域。我国目前正经历一个"国退民进"的过程。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的边界怎样划分一直是理论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该研究从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本质属性出发,通过政策回顾和文献检索,分析了非公有资本进入各行业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学习、借鉴非公有资本进入卫生领域的国际经验,对其进入我国卫生领域的总量、结构、形式等做了相对客观的总结和评价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伟  
经济发达国家民间资本如何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张伟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而民间资本分散、追求低风险。基础设施建设中似乎难以吸收民间资本。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在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方面创造了很多经验,它们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丽娅  
中国基础领域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重新确定政府自身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功能和作用,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这是政府在基础领域市场化改革中所要充当的经济角色。要进一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中介机构的关系,把政府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的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集中力量搞好统筹规划,制定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秦珍子  
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放松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又必须加强监管规制建设,才能使之有序、健康发展。目前,尽管国家出台了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有关政策,但在现实运作中还面临思想观念限制、所有制限制、部门利益限制和管理体制限制等突出障碍,阻扰了非公有资本进入。另一方面,目前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存在比较突出的市场无序问题。因此,应在进一步放松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同时,加强政府的监管规制建设。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冯云廷  
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效应及其政策取向冯云廷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个以城市化发展为背景,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为主导的产业关联带动型的发展态势,其突出表现是,以城市基础设施为主体的投资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强烈的拉动因素。投资方向的这种新变化,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翔红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民间资本总量已超过11万亿元,但其投资额不到总量的20%,与民间资本存量相比,我国民间资本还基本上处于“蓄势待发”阶段。因此,如何激活民间资本,使其充分流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大势所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高健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领域以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为主,地方政府是制度创新的主体。但是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的同时,却又为了自身和集团利益片面强调垄断和管制,导致了“行为悖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晋东  
在政府进行较强程度规制甚至直接进行垄断经营的体制下,基础设施领域的低效运营状况几乎不可避免。基础设施领域各产业独特的技术经济特性决定了竞争机制引入方式的多样性;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采取增加生产者数量、利用潜在进入者和替代产品的威胁、增强买方和供方的侃价能力等多种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政府应采取打破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垄断、以合同约束取代行政管理、建立统一高效的监管体系、完善公共收费和支出体系、重新界定现有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等措施,为各种竞争机制的顺利引入创造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