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7)
- 2023(9134)
- 2022(7668)
- 2021(7114)
- 2020(6083)
- 2019(13502)
- 2018(13664)
- 2017(26108)
- 2016(14598)
- 2015(16701)
- 2014(17099)
- 2013(16871)
- 2012(15615)
- 2011(13929)
- 2010(14357)
- 2009(13815)
- 2008(13791)
- 2007(12601)
- 2006(11293)
- 2005(10527)
- 学科
- 济(52924)
- 经济(52827)
- 管理(51294)
- 业(43611)
- 企(36737)
- 企业(36737)
- 财(30500)
- 方法(20972)
- 制(20333)
- 中国(19643)
- 数学(18289)
- 数学方法(18056)
- 农(16034)
- 务(14956)
- 财务(14908)
- 财务管理(14860)
- 体(14449)
- 企业财务(14068)
- 财政(13881)
- 银(13072)
- 银行(13052)
- 业经(12393)
- 行(12384)
- 体制(11281)
- 政(11081)
- 融(10791)
- 金融(10784)
- 学(10469)
- 度(10299)
- 制度(10296)
- 机构
- 学院(209525)
- 大学(209359)
- 济(86537)
- 经济(84548)
- 管理(76273)
- 研究(69779)
- 理学(64085)
- 理学院(63445)
- 管理学(62465)
- 管理学院(62087)
- 中国(56283)
- 财(55027)
- 京(44355)
- 科学(39421)
- 财经(38641)
- 所(35326)
- 经(34698)
- 江(33292)
- 中心(31588)
- 农(31226)
- 研究所(30813)
- 北京(28439)
- 财经大学(28157)
- 经济学(27331)
- 业大(27155)
- 州(25833)
- 范(25418)
- 院(25289)
- 师范(25134)
- 经济学院(24657)
- 基金
- 项目(127098)
- 科学(98973)
- 研究(97015)
- 基金(90744)
- 家(77730)
- 国家(77075)
- 科学基金(65243)
- 社会(61386)
- 社会科(58134)
- 社会科学(58119)
- 省(49779)
- 基金项目(46787)
- 教育(45340)
- 划(41387)
- 编号(40441)
- 自然(39352)
- 自然科(38353)
- 自然科学(38342)
- 资助(37723)
- 自然科学基金(37628)
- 成果(35596)
- 制(29503)
- 课题(29142)
- 部(29059)
- 重点(28715)
- 发(26834)
- 性(26257)
- 创(26135)
- 国家社会(25327)
- 项目编号(25182)
共检索到336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森
集权与分权的边际收益都是递减的,因此在政府间合理划分财政管理权限需要在二者之间实现边际收益相等。假定政府是利他的,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则无论采用"自上而下"分权的思路还是采用"自下而上"授权的思路,都可以在集权与分权之间实现均衡;但如果政府是自利的,则采用"自下而上"授权的思路比采用"自上而下"分权的思路更有利于在二者之间实现均衡。我国财政体制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国政府间特殊的权力划分关系,要解决我国的体制问题需要实现由"自上而下"分权向"自下而上"授权的转变。
关键词:
集权 分权 均衡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段国旭
财政体制服务于财政职能。河北省财政推动县对乡镇实行统收统支加激励和分税制财政两种体制,对于优化县乡财政资源配置、促进收入分配结构的优化、推动县乡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又是财政体制功能的内在要求,更是以非均衡理念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文春 王薇 李洋
中国财政体制的演变反映出财政分权程度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了财政集权的趋势;当前中央和地方间的事权错位,财权上移,事权下放,导致基层政府的支出责任过大;不当的事权和财权的划分造成了我国财政纵向不平衡较高,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依赖度较高,但税收控制度低;财政分权对政府规模、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等有着不确定的影响;未来的改革还需要在进一步权衡分权和集权优劣的基础上作出选择,适当的分权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
财政体制 财政分权 经济效应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文春 王薇 李洋
本文立足中国财政体制30年的实践分析了中国财政体制的演变过程。文章在评述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历程的基础上,按照国际组织的分权标准对我国财政分权的现状进行了评估,对中国财政分权影响效果的部分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最后对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做了总结。文章的结论是,中国的财政体制经历了集权、分权又回到集权的演变过程,财政分权对政府规模、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等有着不确定的影响,未来的改革还需要在进一步权衡分权和集权的优劣的基础上做出选择。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刘亮
一个科学的财政体制应该兼顾激励与公平。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虽然财政收入增长迅速,但地区间财力差距反而拉大。本文通过对分税制激励效应与均衡效应的实证分析,认为分税制是激励有余而均衡不足,并就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分税制 财政体制 激励 均衡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欧阳峣 李圣喆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集权与分权关系是大国经济治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均衡化视角提出一个分析框架,认为大国财政关系的关键在于实现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权力均衡,利益冲突则会使既有的财政体制失衡,而双方的利益调整将伴随着财政体制的演变。在这个框架下考察新中国财政集权与分权关系的演变过程发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主要经历从“统收统支”到“央地权力均衡”、从“放权让利”到“地方主义”失衡、从“分税改革”到“制度均衡”的探索,总的趋势是各级政府和区域利益关系的均衡化及相应的制度化。为此,需要通过制度化和法治化构建均衡化的长效机制:基本目标是围绕大国财政治理中的关键性问题,进一步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即在走向均衡化的过程中构建中央和地方财政利益均衡的长效机制;基本任务是建立和完善职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即完成职责、财力和区域均衡“三位一体”的任务;基本要求是形成各级政府事权、支付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稳定制度,即遵循现代财政制度的事权、责任和财力协调的“三项原则”,构建有效的财税体制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岚
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福利的提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各国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基于我国现阶段公共服务提供不均等的现状提出的。本文在明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角度出发,就如何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共财政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彭健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与基本导向。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需要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明确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职责,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及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形成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持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坤
在我国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构成中,大约有50%的收入和80%的支出发生在地方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疆域广阔、人口众多、地方千差万别的发展中大国,研究地方财政体制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省以下财政体制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中央与地方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整体效果,政府间财政关系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地方财政问题的恰当处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晨飞
一、财政分权化改革制度演进的分析(一)特殊的初始动力与特殊的特轨环境:理解演进轨迹的切入点。回顾我国的财政分权化改革的历程时有两个情况格外地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其一,关于改革的初始动力。按照西方的财政分权理论来说,财政分权的动力常被归纳为在于提高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使地方性公共物品在最优规模上以最小化的成本提供。但是考察我国财政分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曙光 蔡德发
财政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块"硬骨头",它的调整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勾勒其制度变迁轨迹、分析总结其演变规律,有益于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因此,回顾建国60年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过程,展望其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趋向,并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优化我国现代公共财政体制是当前财政学界一个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财政体制 制度变迁 税权划分 公共财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邵学峰 许梦博
财政生态是指财政制度与政策内部的运行机理及其与外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作用结果。从本质上看,财政制度与政策是为了实现公共支出而筹集公共收入,改变市场低效状态和纠正市场失灵的一种政府再分配行为。因此,政治权力决定了财政的存在形式和服务对象,社会生态
[期刊] 改革
[作者]
贾康
中国财政体制如何处理集权-分权关系,为人们所反复讨论。回顾总结已有的改革,应特别注重由"行政性分权"转为"经济性分权"所内含的制度变革逻辑。分析1994年以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问题,不可陷入似是而非的"因地制宜"论和简单看待中央、地方收入占比高低,而应牢牢把握市场经济大局对财政制度规范的客观要求和中央、地方事权合理化这一"源头"问题,处理好扁平化、地方税体系建设、理财法治化与民主化、转移支付合理化等重大问题。较适当合理的中央、地方收入占比,主要应是在制度建设、机制变革中自然生成的。
关键词:
财政体制 财政制度 财政运行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昕 史建民 闻德美
文章通过设计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评价指数,从纵向和横向计算了1995~2009年全国和各省区的指数值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计算各年度中央-省财政分权度和各省内财政分权度指标,并将其与义务教育均衡指数以及人均GDP指标结合在一起设计了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模型,运用STATA10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全国和各省层面上财政分权度与义务教育均衡的关系恰好相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建华 张应强
本文分析了我国基础教育行政体制从新中国初期建立高度集权体制到2001年后"以县为主"体制改革的变迁历程,探讨基础教育行政体制权责结构在集权趋向与分权趋向之间交替变革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以县为主"体制未来权责调整方向的影响因素做了预测,对今后基础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相关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