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0)
2023(6847)
2022(5576)
2021(5210)
2020(4310)
2019(9499)
2018(9740)
2017(18090)
2016(10095)
2015(11254)
2014(11429)
2013(11055)
2012(10237)
2011(9440)
2010(9516)
2009(8779)
2008(8539)
2007(8061)
2006(7253)
2005(6407)
作者
(28818)
(24831)
(23973)
(22947)
(14830)
(11754)
(10897)
(9557)
(9318)
(8691)
(8410)
(8128)
(7713)
(7623)
(7579)
(7266)
(7184)
(7016)
(6928)
(6846)
(6245)
(6207)
(6035)
(5853)
(5687)
(5523)
(5415)
(5312)
(5082)
(5020)
学科
(44514)
(41043)
经济(40992)
(31880)
农业(29562)
管理(22024)
业经(14157)
中国(12780)
(11746)
企业(11746)
方法(11427)
地方(10996)
(10864)
数学(10084)
农业经济(10064)
数学方法(10003)
(9569)
(9267)
(9081)
农村(9075)
(8346)
土地(8087)
(8038)
发展(7666)
(7655)
(7068)
建设(7015)
及其(6952)
(6857)
(6853)
机构
学院(138904)
大学(132393)
(56481)
经济(55190)
管理(51127)
研究(49604)
(48631)
理学(43455)
理学院(43039)
管理学(42309)
管理学院(42085)
中国(39054)
农业(37135)
科学(30519)
业大(29908)
(28375)
(25277)
中心(24441)
(23994)
(23756)
农业大学(22883)
研究所(22792)
(19481)
(18842)
师范(18616)
(18133)
(18032)
财经(17959)
经济管理(17390)
(17094)
基金
项目(92537)
研究(72348)
科学(71770)
基金(63678)
(55480)
国家(54858)
科学基金(46064)
社会(44769)
社会科(41780)
社会科学(41769)
(39909)
基金项目(34177)
编号(32659)
教育(32137)
(31405)
(28604)
自然(27517)
自然科(26795)
自然科学(26789)
自然科学基金(26300)
成果(26064)
资助(24305)
课题(22461)
(21918)
重点(20722)
(20379)
(19195)
(18459)
(18391)
(18328)
期刊
(73473)
经济(73473)
(54557)
研究(39275)
中国(38426)
农业(36868)
学报(24224)
科学(21447)
教育(19719)
业经(19386)
大学(19169)
学学(18071)
(16883)
(16811)
(15663)
金融(15663)
管理(14285)
农业经济(13559)
技术(13537)
农村(13406)
(13406)
问题(10770)
(9689)
农村经济(8907)
世界(8789)
经济问题(8492)
经济研究(8431)
财经(8260)
业大(8249)
社会(7823)
共检索到221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潘佳瑭  
随着集体土地用途的改变,土地收益通常发生显著的变化,客观上存在公平与效率俱损的问题,表现为国家征地补偿标准偏低,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加剧了贫富分化,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城市化进程受到制约。基于这些现实问题,本文提出实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国有化政策,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分配征地补偿费或建设用地收益等政策性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实质是改革现有的征地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模式,有助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实现,但它的消极影响也显而易见:农用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利益失衡加剧,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受冲击,传统的农用地保护行政管制手段亟需改进与完善。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公平合理配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能更好地贯彻环境公平原则,彰显农地的发展权,保障农民共享改革成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公共利益的实现。农用地的生态补偿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的模式,补偿标准宜采用机会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根民  
自2000年起,甲村村民王某就承包了10亩荒地用于种植土豆,但未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亦未约定土地承包期限。2020年8月,甲村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召开全体村民会议,拟占用王某的土地,用于规模化养牛项目。征求村民意见时,包括王某在内的参会村民均同意,王某亦领取了补偿费。2021年2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绍安  李应鑫  
农村集体非农用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吴绍安李应鑫农村集体土地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土地使用权交给了农户。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集体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已经以各种形式进入非农建设市场流转,尤其是市、县城郊结合部和经济比较发达的集镇更为活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诚  
从“农村集体非农用地进入市场”问题谈起周诚《编者按》农村集体非农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问题,是当前土地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它涉及到一系列理论和政策问题,而且现在认识不一,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使其得以解决。对此,我们在《探索与争鸣》栏目内刊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月蓉  
对农村集体非农用地进入市场的思考张月蓉在改革开放、商品经济大潮的推动下,“三资”企业不仅在沿海城市及其开发区发展起来,同时,也扩展到内地直至建制镇。也就是说,“三资”企业用地不仅涉及国有土地,而且也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自1990年55号令颁布以来,城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月蓉  
农村集体非农用地进入市场的思考张月蓉在改革开放、商品经济大潮的推动下,“三资”企业不仅在沿海城市及其开发区发展起来,同时,也扩展到内地直至建制镇。也就是说,“三资”企业用地不仅涉及国有土地,而且也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自1990年国务院55号令颁布以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思源  曲福田  倪绍祥  
文章以土地管理法的相关法律条文为依据,分析了农用地的转用价格组成。农用地转用价格由农用地质量价格、农用地社会价值量、地面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三部分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农用地社会价值量评估方法。结合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考虑土地的社会价值量在整个社会价值量中的比重,可以确定农用地的社会价值量,进而可以对农用地转用价格进行评估,并以宝应县为例就此评估方法做介绍。评估结果分析表明,该评估较好地反映了农用地的转用价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军连   张凤荣  
将两种性质不同的土地适用同一种法律程序的做法,是产生征地问题的重要原因。 对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均发生转移的,取消征用制度,选择农用地转用与征购路径。 对土地所有权转移、使用权人不发生变更的,可选择转用与整建制转归国有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秀霞  刘金国  
农用地价值是农用地功能与效益的综合体现,但由于对农用地价值缺乏完整认识,导致我国农用地大量被低价转为建设用地。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从完全资源价格角度出发,探讨了园菜地生态价值构成,并利用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影子价格法、市场替代法、碳税法对其生态价值进行评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曲承乐  任大鹏  
研究目的:分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为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及推广提出建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研究结果:(1)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合法存量并非源于法律授予,而是源于对既成事实的默许;(2)不均衡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存量受到入市政策的刺激,将脱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设置的初衷,再加上耕地保护政策的限制,两者共同挤压了农村产业发展的用地空间;(3)多种农地利用政策的交互作用将会导致不同的农地政策在落地时出现目标冲突,进而影响农村土地的实际利用。研究结论:应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全面入市之前厘清存量差异的均衡办法、使用权价格形成机制,简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所承载的多元目标,从而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更好的服务于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月明  梁山  
对农用地也要分等定级许月明,梁山(河北农业大学)为解决农用地浪费,除加强宣传有关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人们在思想上形成以土地法规为准绳,珍惜利用每寸土地的自觉意识外,还需要对土地的质量、生产能力做出科学评估,确定其质量等级与价格,以乡、村为最基本单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海  李红梅  
本文以安徽农垦为例,分析了农垦“两田制”的变化:身份田承包经营权因流转回农场而呈现价值化或股份化,身份田向招标田与农场统一经营田转化,招标田租赁权短期化。农垦“两田制”变化,因强化农场公司制规模经营,将引领农垦国有农用地权利体系重构为“所有权+农场国有农用地使用权+股权+招标田租赁权”。其中,身份田承包经营权面积比较少且已价值化或股份化,不宜定性为用益物权;农场统一经营田之使用权即为农场国有农用地使用权,宜按照用益物权的性质进行制度构造;而招标田租赁权因期限短、支配性弱,宜定性为债权。这一变化不同于集体农用地“三权分置”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的延长权利链思路,会启迪宜强化“所有权+股权+以其他方式承包之土地经营权”的实施路径,并为重构集体农用地“三权分置”权利体系提供示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汪军民  
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受土地供求状况、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人口规模和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农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是土地利益相关者利益驱动机制作用的结果,是土地资源流动定律的反映。现行法律所规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制度,存在着对农民不公平、土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为了实现公平、有效的土地利用制度目标,必须合理配置农用地与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资源保护的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