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8)
- 2023(1433)
- 2022(1274)
- 2021(1267)
- 2019(2475)
- 2018(2499)
- 2017(4784)
- 2016(2627)
- 2015(3084)
- 2014(3241)
- 2013(3215)
- 2012(3076)
- 2011(2859)
- 2010(3117)
- 2009(3052)
- 2008(3208)
- 2007(3208)
- 2006(3047)
- 2005(3019)
- 2004(2891)
- 学科
- 银(10385)
- 银行(10385)
- 行(9581)
- 济(9250)
- 经济(9238)
- 制(8611)
- 业务(6676)
- 管理(6312)
- 制度(6252)
- 度(6252)
- 业(5966)
- 银行制(5760)
- 企(5546)
- 企业(5546)
- 融(5032)
- 金融(5031)
- 方法(3603)
- 理论(3599)
- 中国(3555)
- 教育(3509)
- 学(2838)
- 体(2673)
- 财(2487)
- 数学(2415)
- 数学方法(2388)
- 体制(2359)
- 业经(2158)
- 农(1980)
- 和(1754)
- 法(1724)
- 机构
- 大学(42260)
- 学院(40150)
- 中国(15821)
- 济(15200)
- 经济(14747)
- 研究(12837)
- 银(12761)
- 银行(12348)
- 管理(12285)
- 行(11652)
- 财(10468)
- 京(9343)
- 理学(8983)
- 理学院(8840)
- 管理学(8719)
- 管理学院(8625)
- 江(8074)
- 财经(7739)
- 范(7252)
- 师范(7232)
- 州(6992)
- 经(6875)
- 所(6767)
- 科学(6731)
- 中心(6522)
- 融(6467)
- 金融(6398)
- 北京(6164)
- 人民(5884)
- 研究所(5845)
共检索到80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金林祥
从1922年起,陶行知一贯推崇武训,主张学习武训精神。在1940年至1945年间,他以重庆育才学校为阵地,几乎每年都举行各种形式的武训纪念、宣传活动,成为当时我国主张学习武训,光大武训精神的代表性人物。他曾建议政府根据武训诞辰设立兴学节、兴学周、兴学月,以推动全国普及教育发展。他反对把武训当作异人、苦行者、圣人和“陶派的人”,也反对复活历史上的武训,而主张要学习“三无四有”的“武训的真精神”。陶行知对武训及武训精神的倡扬,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而且对于今天正确评价武训,推进教育普及,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良才
陶行知既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又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民主战士;既是一位勇于创新的理论家,又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人民缅怀他、崇敬他,不仅是因为他实验了一条中国乡村教育改造的新路子,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反对“传统旧教育”和“洋化教育”的斗争中创立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他那“不避艰难险阻,不顾敌人威胁利诱,不计个人得失安危,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和人民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可以说,陶行知精神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是永远激励后人奋进的一股强大精神力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水娟 茅佳清
艺友制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是陶行知基于近代中国尤其是农村极度落后的实际而创造的一条行之有效的乡村教育师资培养之路。艺友制缘于传统学徒制的教学关系,又对其进行了批判性改革。其以"艺"为载体,以"做"为中心,以"友"为宗旨,主张"以朋友之道教人学艺",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共教共学共做、亦师亦友的教学共同体关系。其倡导的以艺为友、互教互学、生利利群、教学相长及其层次递进、各美其美的育人思想,不仅在近代发挥了较大作用,在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今天,也依然能够提供诸多的理论启示和方法借鉴,并在实践中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
陶行知 艺友制 学徒制 职业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金林祥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李维汉长期关注陶行知,最早对陶行知作全面深入的研究。他率先提出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思想,他的政治"也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深刻地揭示了陶行知教育思想从杜威主义——生活教育——新民主主义政治——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展轨迹;辩证分析了生活教育理论的进步性及其存在的不足;结合当时革命斗争和根据地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了研究和学习陶行知的原则和方法。李维汉对陶行知的论述,成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评价陶行知的思想先导,对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评价陶行知也有积极指导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董宝良
论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董宝良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进行整体的全面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因为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是其教育理论研究和办学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他能在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和全面教育各次运动中留下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晓风
陶行知诞辰考●胡晓风关于陶行知诞辰的确切时间,历来众说不一。章开沅、唐文权著《平凡的神圣——陶行知》①和日本牧野笃的博士论文《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及其特征——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②对此都有比较详尽的介绍。最初的混乱是由报导陶行知1946年7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婧 周洪宇
陶行知在职业教育方面进行了先驱性探索,这与当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同时,深受杜威、蔡元培、黄炎培等人思想的影响,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汇入生活教育学说并不断发展演变。他认为,职业教育本质观表现在:以生利为主义的职业教育本质;以物利群与以事利群的职业教育功能;衣食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师资观表现在:有生利之经验;别具生利之学识;为生利之教授法。发展观表现在职业教师、设备、课程、学生之发展。他在职业教育实践方面进行了"平民教育""乡村小学、幼稚园""山海工学团"等先驱性探索。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中"生利主义""艺友制"等思想与实践,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尤其是中国特色学徒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陶行知 职业教育 生利主义 生活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克贵
略论陶行知教学思想的几个问题●杨克贵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也是其教学论。本文就其中几个问题作些探讨,以就教于读者。一、关于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国枢
生活教育理论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兼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全”功能●胡国枢生活教育理论是现代科学的教育观与人生观。它是以陶行知(1891—1946)为代表的一批进步教育家,批判地继承与发展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精华,改革封建传统教育的结晶,是中国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伟
陶行知德育思想探微●黄伟陶行知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教育家。生活教育是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精华之所在,其体系博大精深,如若仔细探究,就会发现德育思想贯穿于生活教育始终,并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政 庄西真
陶行知思想中的技术文化集中于三个典型特征:以"生利主义"为代表的"工具"技术、以"教学做合一"为代表的技术特征以及技术需要"面向大众"和"从小抓起"。
关键词:
陶行知 技术文化 生利主义 特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童富勇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改造,为中国教育寻找出路。他一方面猛烈批判中国传统的“旧八股”和西化的“洋八股”教育,另一方面又在批判的基础上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实质上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不但对当时的中国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生活教育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理论,由于受杜威实用主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晓婷 牟世华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思想教育家,其提出的一系列教育管理思想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将其应用到当前教育事业中能够对提高教育工作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深度挖掘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能够获取丰富的教育管理价值,对完善自身教学管理体系起到有效的推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陶行知教育管理思想的内涵,将其与当代学校教育管理相结合,以期提高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学校教育管理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陶行知 教育管理思想 价值引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建中 肖海燕
教育家陶行知受到"五族共和"论及民国时期边疆民族问题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主张维护国家统一、推进国内民族团结、尊重民族群众的民族地位及反对大民族主义的民族观。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系列民族教育思想。这些思想侧重在发展民族教育的作用、方针和教学语言等方面,其旨趣在提升各族民众的国家认同感、给予少数民族文化一定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陶行知 民族观 民族教育思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