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05)
- 2023(9824)
- 2022(8194)
- 2021(8023)
- 2020(6536)
- 2019(14613)
- 2018(14631)
- 2017(27878)
- 2016(15468)
- 2015(17553)
- 2014(17688)
- 2013(17343)
- 2012(16565)
- 2011(15060)
- 2010(15832)
- 2009(14959)
- 2008(15127)
- 2007(14484)
- 2006(13318)
- 2005(12258)
- 学科
- 济(64387)
- 经济(64312)
- 农(50059)
- 业(48892)
- 管理(40659)
- 农业(33248)
- 企(27721)
- 企业(27721)
- 中国(20393)
- 业经(20306)
- 方法(18997)
- 制(16142)
- 财(16095)
- 地方(15900)
- 数学(15686)
- 数学方法(15298)
- 策(13957)
- 学(13120)
- 发(12588)
- 贸(12578)
- 贸易(12569)
- 农业经济(12525)
- 易(12273)
- 银(11675)
- 银行(11662)
- 及其(11527)
- 行(11164)
- 体(10892)
- 理论(10438)
- 融(10351)
- 机构
- 学院(224768)
- 大学(220392)
- 济(92109)
- 经济(89842)
- 管理(81225)
- 研究(79767)
- 理学(67356)
- 理学院(66642)
- 中国(65554)
- 管理学(65313)
- 管理学院(64903)
- 农(55424)
- 京(47572)
- 科学(47151)
- 财(45288)
- 农业(41687)
- 所(41280)
- 江(38763)
- 中心(38308)
- 业大(36807)
- 研究所(36301)
- 财经(33102)
- 范(32742)
- 师范(32520)
- 州(30739)
- 北京(30380)
- 经(29686)
- 省(28875)
- 院(27309)
- 经济学(26147)
- 基金
- 项目(133501)
- 研究(105620)
- 科学(103939)
- 基金(93154)
- 家(79747)
- 国家(78842)
- 科学基金(66384)
- 社会(65253)
- 社会科(61157)
- 社会科学(61141)
- 省(54051)
- 基金项目(47882)
- 教育(47811)
- 编号(46666)
- 划(43843)
- 成果(40567)
- 自然(39510)
- 自然科(38537)
- 自然科学(38531)
- 资助(38067)
- 自然科学基金(37810)
- 课题(32465)
- 农(31011)
- 发(30789)
- 部(29932)
- 重点(29772)
- 性(28073)
- 年(27006)
- 创(26666)
- 制(26117)
- 期刊
- 济(123128)
- 经济(123128)
- 研究(74052)
- 农(61636)
- 中国(56954)
- 农业(41424)
- 学报(35438)
- 财(34768)
- 教育(32687)
- 科学(32574)
- 融(29251)
- 金融(29251)
- 大学(28653)
- 管理(28487)
- 学学(26473)
- 业经(25047)
- 技术(20593)
- 业(19042)
- 问题(17379)
- 财经(17372)
- 经济研究(15584)
- 农村(15523)
- 村(15523)
- 农业经济(15279)
- 经(15076)
- 版(14309)
- 图书(13418)
- 世界(13339)
- 贸(12705)
- 经济问题(12081)
共检索到378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水群
陕西省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和谐。但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仍然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科学地分析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陕西 新农村建设 问题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晓明
陕西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但由于新农村建设尚处于启动、摸索的初级阶段,必然会面临诸多突出问题。因此,应深入探索促进陕西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陕西 新农村建设 健康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游鑫荣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大发展的前提下,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目标既涵盖了农村经济发展,又涵盖了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要求;既涵盖了美化农村整体面貌、改善农村环境,又涵盖了提升农民素质,还涵盖了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等一系列内容,是一项全面而完整的系统工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伟大成绩,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问题,阻碍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在认真分析研究这些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创新,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以更好地推...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业 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建中
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农地产权虚置,水资源短缺,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城乡收入差距悬殊及村级债务风险等是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风险。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加强农业制度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企业等,应该是避免风险的对策选择。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面临风险 对策选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唐智能
一、当前金融支持“三农”面临的问题(一)政府“惠农”措施不到位。表现在:1、对当地农业资源调查、宣传不到位;2、市场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不到位;3、职能部门收取贷款相关费用过高;4、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薄弱;5、国家扶持农村金融的措施不到位。上述因素俱制约农村金融的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德忠
我国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机械化程度过低严重制约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天生弱质的地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增收效应过弱;政府项目调控的非科学性导致新农村建设资金严重浪费;新村聚居点缺乏科学规划,未能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公共服务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科学规划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前置条件;合理安排新村建设示范点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公共服务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硬核;新农村综合体是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载体。
关键词:
新农村 建设 问题 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良超 赵华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据推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未来15年内全国平均每位农民需要投资约为1700元到4900元,如果按8亿农民计算,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缺口将在1.36万亿元至3.92万亿元之间。这个需求量,仅靠政府和民间投资是难以完成的。因此,金融支持对建设好新农村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金融 金融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樊宝洪 王荣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努力的过程。本文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剖析了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指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三农”特点和发展规律,坚持分类指导、差别发展的原则,树立“科学发展首先是发展、人力资本是农村第一资本和依法治农依法兴农”的理念,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培植和开发农村人力资本,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关键词:
新农村 建设 难点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艳丽
从社会性别视角研究了农村女性的人力资本投资问题,分析了农村女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面临的挑战,运用社会性别理论研究了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统筹解决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新农村 农村女性 人力资本投资 社会性别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新前
我国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诸多困难与问题,其产生的基本原因在于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太弱。因此,应继续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坚持量力而行的逐步推进原则、加大中央支持的力度、吸引外部资本参与、提高"职业农民"素质等,以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法一,蔡蔚荣,刘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忠贵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程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以来,在各地的部分村庄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分析影响其落实的因素,主要包括干部因素、补偿问题难以解决、程序不合理等。按《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要求,各级政府应加强领导,加大资金转移支付力度,改变需要"三分之二"通过承包土地方案的程序,加大执法力度,逐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农村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
土地承包法 影响因素 规范措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阳俊雄
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已超过农村劳动力总量的三分之一,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有所放慢。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 (一)2003年末已转移农村劳动力约1.7亿人。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2003年末,农村转移劳动力达16950万人(约1.7亿),比上年增加490万人,增长3%。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34.9%,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