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57)
2023(6393)
2022(5398)
2021(4756)
2020(3658)
2019(8510)
2018(8339)
2017(15414)
2016(8529)
2015(9499)
2014(9654)
2013(9743)
2012(9742)
2011(9181)
2010(9612)
2009(8968)
2008(9053)
2007(8188)
2006(7753)
2005(7353)
作者
(26810)
(22242)
(22236)
(20974)
(14689)
(10904)
(9996)
(8936)
(8543)
(8431)
(7930)
(7851)
(7628)
(7462)
(7166)
(6931)
(6756)
(6663)
(6505)
(6273)
(6015)
(5628)
(5523)
(5466)
(5165)
(5114)
(5071)
(4982)
(4613)
(4479)
学科
(45313)
经济(45274)
(21707)
管理(20804)
地方(19564)
中国(16569)
(15017)
企业(15017)
(14147)
业经(11593)
地方经济(10889)
农业(10083)
方法(9832)
(9579)
(9520)
(8971)
金融(8970)
(8434)
银行(8426)
(8306)
环境(7927)
(7807)
数学(7465)
数学方法(7398)
(7295)
贸易(7284)
(7049)
发展(6935)
(6898)
(6896)
机构
学院(131001)
大学(128633)
(53493)
研究(52679)
经济(52307)
管理(43895)
中国(40194)
理学(35382)
理学院(34822)
管理学(34265)
管理学院(34000)
科学(32413)
(30264)
(28493)
(28128)
(25608)
研究所(25106)
(23460)
中心(23093)
(22091)
师范(21883)
(19344)
(19138)
北京(19028)
财经(18887)
(18816)
农业(17898)
业大(17777)
师范大学(17437)
(16743)
基金
项目(77195)
科学(60359)
研究(59848)
基金(52389)
(45230)
国家(44744)
科学基金(37379)
社会(37345)
社会科(35280)
社会科学(35269)
(33428)
基金项目(27292)
(26699)
教育(26488)
编号(25033)
(23919)
自然(21962)
成果(21557)
自然科(21300)
自然科学(21297)
资助(20913)
自然科学基金(20883)
发展(19564)
课题(19447)
(19197)
重点(18316)
(16277)
(15748)
(15575)
(15223)
期刊
(75777)
经济(75777)
研究(47098)
中国(34894)
(23274)
教育(20327)
学报(20157)
科学(19082)
(18993)
管理(18297)
(16701)
金融(16701)
农业(15849)
大学(15084)
业经(13990)
学学(13821)
技术(11963)
经济研究(11051)
财经(10423)
问题(9922)
(8998)
(8163)
资源(8087)
图书(7840)
(7153)
(7066)
论坛(7066)
世界(6954)
(6826)
商业(6767)
共检索到228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焦泰文  
本文分析了湖北等省份多年水灾资料,并对水灾的成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根治水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长安  
分蓄洪区是平原防洪的一种重要措施。20世纪 50 年代,我国在长江中游地区共规划分蓄洪区 14 处,其中荆江分洪区、洪湖分蓄洪区和杜家台分洪区为国家确定的重点蓄滞洪区。随着长江上游三峡等一系列大型电站的兴建,中游堤防加固工程的实施,长江中游仍需要200×108m3 分蓄洪区。基于地学规律和长江中游目前的防洪形势,从有效的防洪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考虑,建议取消荆江分洪区和其它一般分蓄洪区,仅保留洪湖分蓄洪区和杜家台分洪区,重点建设洪湖分蓄洪区。建议按照“梯级化”和“垦殖和养殖区”进行洪湖分蓄洪区规划和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南岳  
文章阐明了长江流域所孕育的长江经济带的地位和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和流域协调发展问题,分析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殊性,指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应采用建设长江防护林带、强化环境管理和提高环保意识、建立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流域直辖市管理机构等对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冰  周雄兵  
长江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王冰周雄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非常丰富,是指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有机结合的整体发展,以及当代利益与未来利益相互统一的平衡发展。但是,也不可否认人口、资源、环境是影响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问题。如果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伍新木  
中国入世不仅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对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深刻影响。主要的负面影响是 :①长江流域的钢铁、汽车、化工、农业等产业将受到国际竞争的巨大挑战 ;②新的开放、开发、投资、建设热将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新的巨大压力。主要的正面影响是 :①入世加快了各级政府的职能转变 ,政府转变职能使长江的保护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新阶段 ;②入世强化了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作为一种外在的强制将大大有利于长江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 ;③入世使中国进入了新的大开放时代 ,新的大开放背景将使世界在开发、保护诸方面都关注长江 ;④入世和申奥成功使中国大跨度的调水战略提前实施 ,中国和世界将进入“以水为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先瑞,黄建武  
把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基础上,已成为世人的共识。文章概述了长江流域的资源环境状况,揭示了长江流域面临的严重资源环境问题: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水土流失严重;湿地萎缩加剧;自然灾害频繁;水污染加重。提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对策,包括: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减缓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植树造林,构筑"绿色屏障";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发展资源产业,增强产业的基础地位;建立综合协调的资源环境管理体系;提高公众环境意织,树立生态道德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翟金良  何岩  邓伟  
本文论述了洪泛作用对洪泛区的景观维系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意义及我国洪泛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我国实际提出了洪水和洪泛区优化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同明  
长江经济带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区位优越,发展前景广阔。应以结构调整为核心,带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的综合开发;加强长江全流域经济综合开发的统筹协调;健全全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大力加强长江全流域的资源环境保护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梁四海  万力  方斌  
长江源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点区,也是重灾区。在收集大量研究资料和总结野外勘查结果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源区出现气候、水文、水文环境的变化,生态环境退化以及人类的破坏性活动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持生态系统有利于流域安全发展与实现西部开发可持续发展是科技的一项紧迫任务,同时提出了保护的途径、对策和措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琴  庞占龙  蔡强国  余新晓  张克斌  孙莉英  
长江流域因其复杂的地质地貌及气候条件成为我国山洪灾害发生最为密集的地区。山洪灾害易发区划分是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长江流域大尺度(跨省级)区域的山洪灾害易发性研究可为长江流域及相似区域的山洪灾害评价研究以及规划、部署、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综合考虑影响山洪灾害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以县域为评价单元,构建各类山洪灾害易发程度指标体系,基于Matlab,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类山洪灾害易发性指数。据此,利用Arc GIS自然间距分类方案将长江流域划分为4个山洪灾害易发区,即高易发区、中易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国勤  周泉  陈阜  张洪程  
长江中游地区水稻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该地区水稻生产具有起源早、历史久,产量高、贡献大,力量强、成果多,条件优、潜力大等诸多优势与特征。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中游地区水稻生产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研究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切入点,通过对长江中游地区水稻生产地位与特征的分析,指出了当前该地区水稻生产面临的问题,从区域尺度上提出了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与措施。研究表明,导致该地区水稻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的主要表现:水稻种植面积缩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正祥  张桢禛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优势,主动承接"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打造经济增长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巩固城市群核心竞争力,是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支撑条件,采用面板数据从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产业集群辐射作用、需求结构、交通设施改善等角度出发,研究了现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资源因地制宜利用、产业转移发展等对策建议,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安录  杨钢桥  
流域生态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虽然有着各自的特点 ,但也有着共同的规律性。通过分析流域生态经济特征、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殊背景、管理的基本原理 ,借以指导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成新  解晓南  姚士谋  
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驱动轴,其发展速度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但目前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生态安全遭到威胁,三大差距不断拉大,严重影响到21世纪长江流域的长远发展。而循环经济以其“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三大准则,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长江流域的循环经济建设需从生态产业、生态工业园、生态城市和生态流域等不同层面上加以推进,其实施和推广不仅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企业、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同时依赖于资金、技术以及法律、制度等软硬环境的强力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