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4)
2023(10045)
2022(8421)
2021(7423)
2020(5929)
2019(13309)
2018(13226)
2017(24054)
2016(12879)
2015(14331)
2014(14526)
2013(14633)
2012(14319)
2011(13503)
2010(13945)
2009(13113)
2008(12893)
2007(11654)
2006(10897)
2005(10441)
作者
(39717)
(33090)
(33001)
(31344)
(21622)
(15870)
(14967)
(13001)
(12716)
(12208)
(11746)
(11327)
(11173)
(10998)
(10446)
(10312)
(9844)
(9796)
(9691)
(9171)
(8910)
(8251)
(8080)
(8023)
(7606)
(7590)
(7360)
(7114)
(6830)
(6529)
学科
(82183)
经济(82127)
管理(33151)
(29813)
地方(27925)
中国(23538)
(21403)
企业(21403)
方法(20933)
(18294)
数学(17673)
数学方法(17566)
地方经济(16976)
业经(16848)
(15865)
(13129)
金融(13127)
农业(13028)
(12553)
环境(12293)
(11902)
银行(11893)
(11858)
(11712)
(10939)
贸易(10928)
(10492)
(10367)
(10133)
理论(9287)
机构
学院(199564)
大学(198741)
(92681)
经济(90862)
研究(79934)
管理(68819)
中国(60604)
理学(56638)
理学院(55836)
管理学(55055)
管理学院(54649)
科学(46663)
(44202)
(41573)
(40606)
(37709)
研究所(37200)
中心(34556)
财经(31057)
(30768)
师范(30501)
(30453)
经济学(29453)
(28508)
北京(28099)
(27773)
(26892)
经济学院(25962)
(25056)
业大(24746)
基金
项目(121252)
科学(95849)
研究(93032)
基金(85452)
(73674)
国家(73016)
科学基金(61605)
社会(60959)
社会科(57805)
社会科学(57791)
(49560)
基金项目(44167)
教育(41081)
(40589)
编号(37454)
自然(35587)
自然科(34621)
自然科学(34615)
资助(34259)
(34106)
自然科学基金(33964)
成果(31678)
重点(28617)
发展(28255)
课题(28253)
(27787)
(26187)
国家社会(25315)
(24906)
创新(23485)
期刊
(122641)
经济(122641)
研究(71346)
中国(48572)
(29546)
(29132)
管理(28482)
学报(28179)
科学(27365)
教育(25633)
(23332)
金融(23332)
大学(21301)
经济研究(19839)
农业(19786)
学学(19746)
技术(18910)
业经(18847)
财经(17250)
问题(15736)
(15095)
(12209)
技术经济(11773)
世界(11381)
国际(11360)
资源(10878)
图书(10246)
商业(10146)
(10089)
经济问题(10077)
共检索到338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蒋清海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历史的启示和理论的反思在我国40多年寻求区域发展的道路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平衡发展到倾斜发展的转变。前30年,国家为了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业布局畸形偏集于沿海地区的不合理状况,实现生产力的均衡配置和消灭区域差别,我们采取了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战略,将生产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泉斌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设》(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今后15年我国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战略重点和战略部署等一系列大政方针,鲜明地描绘了迈向新时期的宏伟蓝图,是跨世纪的伟大纲领,对于实现建立繁荣昌盛、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想,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和深远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栋生  
国民经济由各地区区域经济有机耦合而成。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作为地区经济很不平衡的多民族大国,区域协调发展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区域协调发展,除依靠科学布局、制度建设、政策支持外,还有赖于区际良性互动机制的健全,最主要的是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我国各省(市、区)域内部发展条件地区差别大,现有发展状况差异和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水平的差距亦很显著,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推进省(市、区)域内部区域协调发展,同样是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曾坤生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正在走上协调发展之路 ,但这种协调必须是一种动态协调。本文首次提出了区域经济动态协调发展理论 ,并阐述了动态协调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论依据、主要内容等基本理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启斐  巫强  
针对当前中国面临区域经济增长差距逐步扩大的问题,本文利用上海作为基准点,将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投入产出表和统计年鉴进行匹配,测度了长江经济带省级细分行业的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双重外包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离岸外包具有效率性特征,每增加1%会导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差距拉大0.074%;在岸外包具有公平性特征,每增加1%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升0.0726%。第二,服务外包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离岸服务外包还是在岸服务外包都可以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三,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具有典型的梯度特征,随着样本向内陆地区延伸,双重外包的作用强度在不断减弱。稳健性检验表明,实证结论不会随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变化。本文的研究表明,逆全球化格局下构建国内价值链、发展在岸外包和服务外包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冬梅  
通过分析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针对当前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增长方式粗放化、产业分布不均衡、发展环境不健全与专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的策略,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沿江物流发展、构建物流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加强物流产业标准化建设以及培养专业化等,实现长江经济带物流专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进而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丹  程伟  龚鹏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是目前国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采用因子评价模型对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两大系统进行发展差异评价,采用协调度函数和系统聚类分析进行了协调区划分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在城市群层面和城市圈内部都具有显著差异,部分区域有两极分化趋势;按照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匹配程度,在空间上划分为强协调(0.81.0)、较协调(0.60.8)、弱协调(0.50.6)、较不协调(0.20.5)和极不协调区(00.2),根据协调组合情况划分了5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海军  岳华  
金融开放对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通过测算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城市2005—2016年的金融开放水平,利用面板空间计量模型在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邻接空间三种权重矩阵下对金融开放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下,金融开放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关联性,说明城市之间经济的相对发展水平是影响金融开放溢出效应的原因;在邻近关系上,金融开放也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表明本地的经济增长除与本地金融开放水平有关外,也与相邻城市金融开放水平有关;但分析认为,地理距离不是决定金融开放经济效应的主要因素;存在金融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营商环境改善等实现机制,且金融开放溢出效应的叠加效应强化了该实现机制。据此,本文认为,以五大都市圈为单元进行金融开放,并与相应的发展政策相结合将是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廖荣华  
建国四十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经了平衡发展向倾斜发展战略的转移,提出过一系列空间布局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发育和逐步完善,原有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日显不足或弊端:区域分工弱化,产业结构趋同,地区分割和地区封锁愈演愈烈,加大了“马太效应”,东西间区域差距呈拉大趋势,区域摩擦加剧……区域经济关系的矛盾性和不协调性。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症结是平衡目标与效率目标的单项选择。在平衡目标驱动下,采取平衡发展战略,中央的投资重心向西部和中部倾斜,开发西部资源,经济效益低下,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飞   孙攀  
FDI是利用高质量外资的重要抓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测度出其具体数值;基于1990~202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全域莫兰指数对FDI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运用效应值可分解的空间联立方程模型,探究FDI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存在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1)FDI与区域协调发展相互促进。(2)FDI与区域协调发展都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利用高质量外资,以及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靖学青  
运用2000-2014年样本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沪苏浙三省市向长江经济带其他八省市进行了大规模产业转移,到2011年达到峰值,此后产业转移规模虽然有所缩小,但是区域产业转移的基本方向未发生变化;在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之间的经济差异在不断缩小,区域经济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异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差异缩小产生了显著影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彭劲松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乃至世界最为重要的流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区域互惠互利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可有效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可持续发展贯通,形成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格局。一、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存在的障碍长江经济带作为典型的流域经济形态,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述杰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江泽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集体智慧的结晶 ,也是江泽民同志在新时期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正确处理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实践的产物 ,更是他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成果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理论色彩。江泽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 :第一 ,深刻分析我国地区发展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二 ,正确认识和处理地区差距问题的方针原则 ;第三 ,缩小地区差距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钊平  
改革开放后,江苏形成了苏南、苏中、苏北三个梯度的经济格局,进入21世纪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呈逐渐扩大趋势。文章通过利用相关区域经济差异衡量指标,对江苏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测度,分析得出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主要源于第二产业的发展差异和苏南、苏中、苏北三组间的差异。为此,应采取措施缩小各产业的发展差异以及组间差异,以推动江苏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