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86)
- 2023(3504)
- 2022(3055)
- 2021(2834)
- 2020(2423)
- 2019(5308)
- 2018(5345)
- 2017(9668)
- 2016(5677)
- 2015(6228)
- 2014(6364)
- 2013(6315)
- 2012(6023)
- 2011(5587)
- 2010(5929)
- 2009(5656)
- 2008(5672)
- 2007(5413)
- 2006(5116)
- 2005(4418)
- 学科
- 济(23344)
- 经济(23239)
- 管理(15082)
- 业(10996)
- 地方(8778)
- 环境(8567)
- 企(8351)
- 企业(8351)
- 农(8286)
- 学(7783)
- 方法(7316)
- 理论(6263)
- 中国(5945)
- 业经(5936)
- 生态(5874)
- 农业(5512)
- 和(4843)
- 资源(4808)
- 划(4465)
- 数学(4374)
- 数学方法(4305)
- 财(4079)
- 地方经济(3963)
- 发(3959)
- 教育(3892)
- 制(3795)
- 融(3150)
- 金融(3148)
- 规划(3098)
- 经济理论(3046)
- 机构
- 学院(87548)
- 大学(84172)
- 研究(30153)
- 管理(29388)
- 济(27229)
- 经济(26468)
- 理学(24215)
- 理学院(23775)
- 管理学(23188)
- 管理学院(23023)
- 江(21436)
- 科学(21416)
- 中国(21388)
- 京(19412)
- 范(17237)
- 师范(17101)
- 所(15687)
- 财(14770)
- 研究所(14370)
- 师范大学(13699)
- 农(13696)
- 中心(13573)
- 州(13135)
- 业大(12224)
- 省(11677)
- 财经(11250)
- 北京(11243)
- 院(10832)
- 游(10457)
- 农业(10345)
- 基金
- 项目(55027)
- 科学(42959)
- 研究(42132)
- 基金(37293)
- 家(32197)
- 国家(31868)
- 科学基金(26998)
- 社会(26164)
- 省(25347)
- 社会科(24546)
- 社会科学(24536)
- 基金项目(20759)
- 划(19414)
- 教育(18903)
- 编号(17752)
- 自然(16545)
- 自然科(15907)
- 自然科学(15902)
- 自然科学基金(15571)
- 资助(14992)
- 成果(14779)
- 课题(13551)
- 发(13175)
- 重点(13023)
- 江(13020)
- 年(10928)
- 部(10826)
- 规划(10767)
- 创(10580)
- 发展(10409)
共检索到135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玲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是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和新的发展理论指导下,对过去长江上游经济建设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构建一条绿色屏障,保障长江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生物措施、经济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社会措施等手段组合的综合体系来实现。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生态屏障 建设体系 环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德忠 范研 吴琳
长江上游由于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导致其生态保护困难重重。基于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长效机制重在构建存量项目的救助机制、增量项目的筛选机制、区域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项目受害人的补偿机制等。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生态屏障 长效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冉瑞平 王锡桐
生态屏障是一个地域和功能概念,是指位于特定区域的具有良性生态功能的巨型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是屏障区域的生态安全系统,同时又是下游区域生态环境的"过滤器"、"净化器"和"稳定器"。不同地域建成的生态屏障,其结构和功能是有差异的。建设生态屏障,不能局限林草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还应包括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的治理;不能局限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还应包括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本文在深入探讨生态屏障的涵义、功能和特性基础上,认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目标体系至少应包括实现最大的绿色覆盖、最小的水土流失和优质水源,并提出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生态屏障 长江上游地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达凤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芸香
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屏障建设事关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利用指标体系评价模式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并以省行政单元为评价对象对该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婷
长江上游地区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也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这一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同时承担着建设长江上游经济带和流域生态屏障的双重任务。当前,在地方权益的支配下,上游地区采取的仍是以单纯追求区内经济发展为主的开发方式,流域生态屏障建设的主体仅是中央政府,导致上游地区生态功能恢复缓慢、新的破坏仍在继续,这样的现状使我们有必要将经济带与生态屏障作为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列系统,将其放在一个更大的区域系统中研究,真正实现“在发展中共建,在共建中发展”。
关键词:
长江上游经济带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共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在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大使命。三峡成库后,水体自净能力降低,生态更加脆弱,水环境保护压力更大,总书记对重庆提出了"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殷殷嘱托。在财政部关心下、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重庆财政发挥职能,统筹资金资源,加强激励引导,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提供财力支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生态屏障 激励引导 三峡库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平 樊杰
长江经济带是世界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和制造业基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建设长江生态屏障是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以金沙江区段为主的长江上游地区在流域生态屏障建设中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实地调研,以地处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滇川黔3省结合部的昭通市为例,分析了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屏障建设的互动机理。首先分析了昭通市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指出优化产业结构是昭通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昭通市应通过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以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屏障建设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生态屏障 长江上游 昭通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维祥
长江上游生态补偿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长江上游生态补偿存在着补偿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生态补偿主体单一,缺乏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等问题。我们要根据长江流域实际,构建中国特色的长江上游生态补偿机制:一是针对长江生态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生态补偿政策;二是建立多元化生态建设融资机制;三是构建长江上游生态补偿实施、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实现生态保护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生态补偿 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培坤,蒋宣明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雪山,全长6380公里,总落差5400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源头至干流宜昌段称为上游,长4511公里,流域范围涉及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贵州、甘肃、陕西等8个省区的348个县(区、市),面积105.4万平方公里,分别占长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祥浩 刘淑珍 范建容
长江上游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20世纪90年代森林覆盖率和地表植被覆盖度较60~70年代有了显著的提高,如四川盆地浅丘区森林覆盖率,60年代只有5%左右,到90年代后期达22.7%。虽然地表植被覆盖有了显著改善,但是生态退化问题仍比较严重,突出地表现在如下几方面:①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不合理,群落层片结构简单,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林种、树种组成单一,低山丘陵区针叶化倾向日趋明显,其林下枯枝落叶层缺失,森林土壤层很薄,一般只有30~40cm,土壤最大持水能力一般为300~500m~3/hm~2,而该地区原始森林土壤可达2000~2500m~3/hm~2。②草地生态系统退化面积在扩大,如长江上游源...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生态退化 恢复 重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唐俐 石颖
构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新型资金投入机制,可以从三个层面搭建:放宽企业直接投资管理、创新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管理及企业资本运营。放宽企业直接投资管理主要包括扩大企业投资自主权和减少官办项目,增加民办项目两条途径;创新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管理主要从培养风险投资主体和培养新兴的、有巨大竞争力的企业两个点入手;通过有效的企业资本运营投资,抓住时机,实现重庆市产业结构的新一轮提升,做大做强重庆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