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52)
- 2023(5646)
- 2022(4710)
- 2021(4655)
- 2020(3758)
- 2019(8420)
- 2018(8480)
- 2017(13826)
- 2016(9231)
- 2015(10839)
- 2014(11253)
- 2013(10046)
- 2012(9581)
- 2011(8790)
- 2010(9364)
- 2009(8163)
- 2008(8405)
- 2007(7958)
- 2006(7135)
- 2005(6709)
- 学科
- 济(23167)
- 经济(23135)
- 教育(21236)
- 管理(20290)
- 业(16949)
- 企(15393)
- 企业(15393)
- 中国(14066)
- 理论(12089)
- 学(11463)
- 教学(9427)
- 方法(8849)
- 财(7697)
- 数学(6272)
- 农(6063)
- 数学方法(6053)
- 技术(5686)
- 业经(5609)
- 制(5599)
- 发(5444)
- 学法(5198)
- 教学法(5198)
- 学校(5085)
- 思想(4987)
- 和(4838)
- 政治(4824)
- 务(4817)
- 财务(4801)
- 财务管理(4789)
- 发展(4700)
- 机构
- 学院(126635)
- 大学(126181)
- 研究(46138)
- 济(34186)
- 管理(33990)
- 经济(32870)
- 教育(32305)
- 范(29916)
- 京(29785)
- 师范(29750)
- 科学(29379)
- 中国(28464)
- 理学(27834)
- 理学院(27303)
- 管理学(26377)
- 管理学院(26123)
- 师范大学(24388)
- 所(24363)
- 技术(24077)
- 职业(23800)
- 江(23016)
- 研究所(21979)
- 北京(19761)
- 财(19751)
- 中心(19522)
- 州(18436)
- 农(17162)
- 职业技术(16849)
- 技术学院(16475)
- 院(16449)
- 基金
- 项目(72429)
- 研究(61968)
- 科学(57575)
- 基金(46349)
- 家(40030)
- 教育(39627)
- 国家(39455)
- 社会(33209)
- 科学基金(32068)
- 省(31230)
- 社会科(30807)
- 社会科学(30798)
- 编号(30190)
- 划(28687)
- 成果(27959)
- 课题(25606)
- 基金项目(23213)
- 年(22554)
- 自然(19528)
- 重点(19133)
- 自然科(19035)
- 自然科学(19031)
- 资助(18881)
- 自然科学基金(18663)
- 规划(18071)
- 项目编号(17472)
- 部(17407)
- 性(17269)
- 发(16457)
- 度(16028)
共检索到208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毅 陈世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伟大的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立德树人"的德育工作是各类人才培养、教育的基础,开发利用长征精神丰富而现实的德育价值,用长征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树立起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对破解高职德育工作困境并探索合理科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长征精神 内涵 德育价值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闫长远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文明演变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但是在近代东西方文明的剧烈碰撞中中国因屡遭失败而陷入集体迷惘,难得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尤其是红军长征胜利后中国人逐渐走出了迷惘,民族精神得以重构。
关键词:
长征 长征精神 中华民族 民族精神 重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吕博宇 曹继东
“长征精神”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爱国主义、坚忍不拔、实事求是、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等多重精神品质。这些品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集体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至关重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媒体平台、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更好地发挥“长征精神”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袁婷
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和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价值愈加突出,但由于高职院校存在"重专业、轻素质,重技能、轻人文"的特点,教育多以应试为主,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引导与浸润。因此,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可以采取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德育教育、文化经典研读、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生实践以及发挥图书馆优势有机结合的途径强化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浸润。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高职教育 浸润 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梦影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隐性教育独特的理论视角、多元的教育载体也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培养传统文化隐性教育的主体,拓展传统文化隐性教育的载体,丰富传统文化隐性教育的内容,形成二者结合的高职院校有效德育模式,对于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德育 传统文化 隐性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前新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论述了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应确立的教育理念三大办学理念——市场理念、产业理念、特色理念;三大人才理念——素质理念、创新理念、创业理念。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办学 人才 理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玉芹
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不能只注重于"知"的层次,而是要实现"知行合一",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学生的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能否吻合则是考量职业教育的重要尺度之一。这是职业院校培养合格职业人才的深度思考及对策研究,以价值观教育为核心的选修课——《Learning To Do》,给了我们有益的启迪。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云涛
"大学精神"通常包括"人文关怀"、"理性光辉"和"自由独立"三层基本涵义。高职院校由于起源、主体、使命责任、培养模式等根本性差异,大学精神未完整地传承。"职业情怀"、"经世济用"和"开放协作"是高职教育视域下大学精神的新架构。
关键词:
大学精神 高职教育 大学精神重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丽媛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企业、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当前青少年的价值迷失,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体自我认识缺失的表征。从个体自我认识的发展出发,引导个体走向与他人、世界的关系之中,拓展个体人生的价值内涵,把个体引向对善好人生的追求,这实际上是教育的基本内涵。当前有一种弱化教育价值引导的倾向,必须重视教育的价值引导,并把这种价值引导落实在个体自我认识的提升与个体价值精神的超越之中。
关键词:
价值教育 自我认识 价值引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新科 邓虹
在高职教育发展问题上,大多院校采取全盘化"拿来"、标准化"推行"的借鉴方式,弱化了教育的文化和传统。受其所囿,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悬置传统教育的人文色彩,淡化文化底色,忽视社会、行业、企业、职业等对专业的需求,本本主义、功利主义和经验主义现象严重,导致"文化休克"和"文化失语"等现象,专业成了"失魂的专业"。本文尝试从专业自身的角度阐述高职教育专业为什么需要文化;从育人以及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回答高职教育专业需要什么特色的文化,进而分析高职教育专业文化从校内到校外空间扩展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大学文化 专业建设 专业文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绍芬
高职教育不应是专科层次的终结性教育,而应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总体目标,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各层次,具有相对完整的,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独立体系,能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和个人终身学习的需要。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定位 终身学习 社会需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宏建
本文认为依据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案例教学在高职教育类课程中的运用发展可分为师班互动式案例教学、师个互动式案例教学与合作式(师组互动式)案例教学三种类型。其中合作式案例教学是案例教学在高职教育类课程中的最新发展,它开放度最高,给高职师范生提供的探究空间最大,教学形式最为灵活,案例与理论的耦合也最为深入全面。但这些优势的发挥还必须注意这一模式的运用范围、教学速度控制以及教师的组织点拨。
关键词:
合作式案例教学 高职教育类课程 案例教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潘升
优秀传统文化是高职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价值指引和理想范式,也是高职教育传承与培育工匠精神的宝贵资源与有效给养,同时还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竭之源和有益启示。然而,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断层与缺失已客观形成,令人堪忧。为实现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价值,应完善制度设计,突出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融入时代精神,赋予与时俱进的现代感;创新传播载体,扩充多元支撑的教育路径。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高职教育 价值探析 实现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樊流梧
高职教育的服务从宏观上讲是一种“合目的性”价值追求,从微观上讲是“合目的性”的“合规律性”价值追求。高职教育的管理工作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优劣,加强管理必须以先进的理念为先导,还必须借助先进的管理手段或工具。实现高职教学质量的基础是课程建设,实现教学质量目标的过程是管理的过程。高职教育的服务观、管理观和质量观的价值定位,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彼此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这在未来的办学实践中必将引起人们的长期关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