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19)
2023(14062)
2022(11350)
2021(10475)
2020(8918)
2019(19684)
2018(19514)
2017(36122)
2016(19750)
2015(21931)
2014(21596)
2013(20765)
2012(18799)
2011(16687)
2010(17040)
2009(16272)
2008(16339)
2007(15037)
2006(13372)
2005(12438)
作者
(54550)
(45604)
(45195)
(43190)
(29018)
(21498)
(20453)
(17336)
(17219)
(16429)
(15614)
(15238)
(14997)
(14802)
(14524)
(13977)
(13403)
(13152)
(13024)
(12937)
(11627)
(11063)
(10928)
(10667)
(10267)
(10203)
(10152)
(10089)
(9110)
(9031)
学科
(71012)
经济(70905)
管理(68494)
(62400)
(54975)
企业(54975)
(32598)
中国(25561)
方法(23692)
(22397)
(20866)
业经(19864)
数学(18527)
数学方法(18229)
技术(18205)
(16818)
(16792)
财务(16772)
财务管理(16718)
(16588)
企业财务(15907)
地方(15643)
(15312)
银行(15281)
理论(15230)
(14536)
财政(14356)
(13761)
金融(13753)
农业(13263)
机构
大学(271784)
学院(270126)
(107460)
经济(105083)
管理(99848)
研究(92915)
理学(84136)
理学院(83198)
管理学(81740)
管理学院(81212)
中国(72279)
(62359)
(57934)
科学(54735)
(46550)
(44821)
财经(44644)
中心(41829)
研究所(41222)
(41048)
(40166)
(36595)
北京(36491)
师范(36206)
业大(36001)
(34862)
(34070)
经济学(33272)
财经大学(32478)
农业(31597)
基金
项目(172903)
科学(137085)
研究(131001)
基金(124156)
(107557)
国家(106618)
科学基金(91872)
社会(84218)
社会科(79694)
社会科学(79676)
(68993)
基金项目(64488)
教育(60831)
(57207)
自然(56250)
自然科(55020)
自然科学(55004)
自然科学基金(54028)
编号(52569)
资助(48451)
成果(45503)
(40968)
重点(39645)
课题(38675)
(37779)
创新(37416)
(37365)
(36957)
国家社会(35257)
(33921)
期刊
(129828)
经济(129828)
研究(89760)
中国(67510)
(55334)
管理(42903)
学报(42668)
(38853)
教育(38659)
科学(38455)
大学(33513)
学学(31015)
(28012)
金融(28012)
农业(25196)
技术(24553)
财经(24245)
(20933)
经济研究(20873)
业经(20388)
问题(16575)
科技(14198)
会计(14143)
(14072)
(13826)
图书(13440)
财会(13251)
(13239)
技术经济(12982)
(12688)
共检索到437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建锁  
如何构建一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环长三角城市联盟体制,抛开行政区划的樊篱,加强各地政府及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实现该区域综合资源的最大利用和高效配置,推动长三角经济在原有基础上更快地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在对制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财政制度因素分析后,提出通过变革税制、优化财政体制和税收支出政策,以有效地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兴政  邓益清  
从国家财政制度创新角度,分析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提出通过推进长三角财政制度创新来促进经济一体化的新思路:经济一体化应与财政制度创新同步;"区域公共产品"需由各地区财政共同投资,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和推进必须依靠财政手段,以此才能尽快实现长三角城市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战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志彪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通过突出"高质量""一体化"两个关键词,逐步形成强大的区域统一市场,成为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最重要的推进器。长三角区域在制度创新实践中,把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概括为"战略一盘棋、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环保一根线、市场一体化、治理一个章、民生一卡通、居民一家亲"的理想模样,按照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以及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推进一体化操作次序,首先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省内全域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为了在现有的"行政区经济"格局中进一步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克服各种行政门槛和政策障碍,应在长三角地区大力推进"制度创新+项目化推进"双线管理方法等在内的一些新的制度创新方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豪  
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而长三角港航一体化的实现绕不开央地关系这一命题,尤其是诸多垂直领导部门的配合对相关工作至关重要。但是,现实中垂直领导部门经常因其垂直领导的性质和现有制度的束缚,难以积极回应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地方需求,有时甚至会起阻碍作用,形成了长三角港航一体化的央地关系制度悖论。浙江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过程中,为该制度悖论提供了典型事例和集中体现。该制度悖论的根本成因在于现行制度体系缺乏有效的制度供给,不能促进“地方需求”与“垂直领导”之间的高效协作。对此,应以“事权法治制度一体化”的方略,以“三大清单”为路径,提供有效制度供给,促进中央和地方的良性联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妍妍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度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已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杭州、南京、苏州、合肥为副中心的创新城市网络。与上海张江、北京怀柔、深圳并列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定位为合肥建设全球性的科创枢纽城市打开成长空间。目前,合肥在重大创新平台集中度、企业研发投入、人才吸引力凝聚力、加强金融推动创新等方面存在不足。对此,应加快前沿交叉平台建设,推动研发机构、研发投入与重大项目等资源向企业汇集,创新高层次人才集聚管理,加大政府前端培育资助规模,提供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促进成果转化的组织系统和中试基地建设,政府主导构建网络化协同创新机制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汤蕴懿  
通关一体化改革既体现了全球贸易规则改革的新方向,也是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这一改革为新的开放形势下我国货物贸易监管创新明确了方向,更形成了"以点带面,由面到片"的"可复制推广"措施路径,对推动区域政府管理体制的全面转型开拓了思路,积累了经验。随着上海自贸区改革的推进,监管制度重构、法律体系调整、创新监管主体等一系列后续措施政策亟待跟上,其中不仅要借鉴国际通关一体化的成功经验,更要结合中国开放经济的新需求,以政府职能转变为目标,形成新型的海关监管体系格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侯蔚  
基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战略,长三角高校应当通过建立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教师合作交流机制和学生学分互认机制,实现协同发展。为此,必须逐步构建以利益保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外围发展机制为核心架构的综合保障机制。着眼于区域一体化的视角,未来长三角高校需要立足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整体需求,通过整体策划、重点扶持、突出特色、协同发展,实现专业结构的系统优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晓露  
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城市创新质量提升具有更强迫切性。利用1990-2017年长三角城市尺度数据,以城市群渐次扩容为基础,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多角度评估一体化区域扩容对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一体化区域扩容显著抑制了城市创新质量提升,且一体化区域扩容对不同类型、不同时期、不同批次及不同区域城市的创新质量影响均存在明显差异,印证了融入一体化实现创新质量提升中政策制定、实施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一体化区域扩容通过市场规模效应、要素竞争效应、策略创新效应等影响城市创新质量,且市场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弱化了一体化区域扩容的创新质量负效应。因此,在以城市群一体化区域扩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应加强关注城市群一体化可能的负面效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晶  张珏  
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因源于政府宏观层面调控的国家战略布局需求,市场中观层面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微观层面的更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需求。其本质是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是对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和标准的全新探索,是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新变化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走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合理的行政干预功效,建立一体化发展规划与引领的统筹机制;调动社会系统化参与的积极性,构建一体化发展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完善法律制度和评价体系建设,构建一体化发展的协调和激励保障机制。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强  姚洋  蒋洪  郭庆旺  刘小川  张牧扬  
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财政制度该如何创新?斯密在《国富论》中的一句话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对重商主义的批评中,斯密曾睿智地说:"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办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意味着,一方面,市场要起决定性作用,其前提是公正法律的存在:市场的自由运行、个体的自由选择要以公正法律的建构为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在事先所设定的公正法律规则下,任何个人、任何单位和组织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对于个体的自由选择与市场的自由运行进行干预和强制。进而,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财政制度创新的要义就在于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振祥  储节旺  
[目的/意义]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给区域内高等学校的知识创新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为高等院校的知识协同创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及知识创新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新的局面。[方法/过程]以长三角“双一流”高校为对象,构建了“双一流”高校的知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较为客观的熵权TOPSIS模型设置指标权重、测算各“双一流”高校2013-2017年的知识创新能力,并以长三角一体化为视角,分析提升长三角“双一流”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的对策。[结果/结论]结果显示:一流高校相对于一流学科高校而言知识创新能力更强;各高校的知识创新投入、产出能力不相匹配;长三角“双一流”高校知识创新能力最突出的特征是创新能力差距悬殊,并且呈现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最终会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产生高校知识创新的“马太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知识创新能力提升策略:在长三角一体化视角下,提升“双一流”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的核心是知识创新协同一体化发展。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促进知识创新协同一体化的高校知识创新生态系统,并从转变知识创新观念、制定发展规划、建立高校知识创新联盟这个三个方面提出高校知识创新协同一体化发展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军  张兴平  丁正源  
创新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长三角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最快,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准确把握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对提升区域竞争能力和维持发展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角度研究区域创新能力的培育,提出多元化(包括供给多元化和需求多元化)是影响创新的关键因素,并就打造长三角创新中心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志强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已从区域合作布局、要素合作阶段迈入一体化协调发展和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实现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在顶层设计层面进行制度创新和协调机制创新。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制度机制建设应以顶层设计一体化为基础,落实长三角区域规划协调机制;以营商环境一体化为抓手,构建市场一体化机制;以科技创新一体化搭建创新平台,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机制及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治理机制一体化。具体应以建立跨省域的协调机制为基础,从合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入手,以改革措施的突破、落地和系统集成为抓手,利用区域公共服务与政策优势,吸引优质要素资源,打造具有掌控全球价值链能力的企业与产业集群。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志强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已从区域合作布局、要素合作阶段迈入一体化协调发展和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实现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在顶层设计层面进行制度创新和协调机制创新。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制度机制建设应以顶层设计一体化为基础,落实长三角区域规划协调机制;以营商环境一体化为抓手,构建市场一体化机制;以科技创新一体化搭建创新平台,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机制及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治理机制一体化。具体应以建立跨省域的协调机制为基础,从合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入手,以改革措施的突破、落地和系统集成为抓手,利用区域公共服务与政策优势,吸引优质要素资源,打造具有掌控全球价值链能力的企业与产业集群。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海文  
文章通过长三角商贸零售业态创新环境中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分析,逐一明晰零售市场一体化的启动特征、进展特征、趋势特征,力求推动长三角商贸零售业态在市场一体化进程中,实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布局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