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92)
2023(3982)
2022(3300)
2021(3172)
2020(2697)
2019(6142)
2018(6037)
2017(12463)
2016(6769)
2015(7387)
2014(7643)
2013(7492)
2012(7138)
2011(6503)
2010(6592)
2009(6412)
2008(6625)
2007(6227)
2006(5587)
2005(5441)
作者
(20507)
(16894)
(16731)
(16269)
(10976)
(8258)
(7718)
(6535)
(6422)
(6255)
(6025)
(5820)
(5702)
(5676)
(5582)
(5284)
(5028)
(4980)
(4858)
(4675)
(4380)
(4295)
(4066)
(4055)
(3971)
(3950)
(3897)
(3670)
(3504)
(3351)
学科
(24527)
经济(24495)
(18357)
管理(17394)
(16947)
银行(16802)
(15539)
(15497)
企业(15497)
(14081)
方法(12115)
数学(10170)
(10079)
金融(10078)
数学方法(10064)
业务(9502)
(9292)
制度(9287)
(8310)
银行制(8114)
中国(6949)
(6885)
(5581)
贸易(5573)
(5437)
(5431)
(5377)
财务(5367)
财务管理(5348)
理论(5286)
机构
大学(99865)
学院(96655)
(39445)
经济(38512)
中国(34948)
管理(33661)
研究(32992)
理学(27557)
理学院(27216)
管理学(26758)
管理学院(26564)
(23128)
(22866)
银行(21963)
(21208)
(20513)
科学(19563)
(19370)
财经(18015)
(17429)
中心(16957)
(16552)
(16353)
研究所(15662)
农业(15278)
(14075)
(13955)
金融(13773)
财经大学(13722)
经济学(13517)
基金
项目(57821)
科学(45384)
基金(43584)
研究(40628)
(38290)
国家(37979)
科学基金(32117)
社会(26434)
社会科(25182)
社会科学(25170)
基金项目(22412)
(21483)
自然(20996)
自然科(20562)
自然科学(20556)
自然科学基金(20220)
教育(19060)
资助(18788)
(18657)
编号(15067)
成果(13575)
(13507)
重点(13202)
(13176)
(11831)
教育部(11767)
(11475)
国家社会(11319)
科研(11287)
人文(11128)
期刊
(43323)
经济(43323)
研究(36915)
(32213)
金融(32213)
中国(19635)
(19629)
学报(18285)
(17140)
科学(15215)
大学(13618)
学学(12909)
管理(12326)
财经(11097)
教育(9802)
(9341)
农业(8579)
经济研究(6806)
理论(6567)
技术(6093)
实践(6000)
(6000)
农村(5969)
(5969)
问题(5952)
(5643)
国际(5623)
业经(5441)
(5179)
农村金融(4519)
共检索到164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蓝耕云  
怎样认识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金融界曾经经历这样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片面强调银行对国民经济的支持和服务作用;其次又进一步提出监督和反映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视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银行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又提到首要地位上来。从这三个阶段看,认识虽然是不断深化的,但还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没有触及,这就是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长期来存在着的缺乏应有的活力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银行作为调节经济的杠杆,就只能是机械的,僵死的。我们要使银行对经济的调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董玉华  
一、信贷资金比例管理是实现全面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步骤,是我国专业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比例管理是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国外商业银行(以美国为例)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就开始进行资产管理,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先后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冉光和  刘世香  
2002年以来,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凸现。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在对流动性过剩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2001—2007年的月度数据,对流动性过剩与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外汇储备增长率和储蓄存款增长率对银行存差增长率都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外汇储备和储蓄存款的不断增加成为促进银行存差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而股票市价总值增长率与银行存差增长率存在着负向的相关关系,股票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缩小银行存差。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应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蔡则祥  董菁  
银行信贷资金渠道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理论上银行信贷资金应当与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然而现实中却存在信贷资金"空转"、"脱实向虚"的现象,严重背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本文重点梳理分析银行信贷资金渠道"漏、弯、窄、堵"的表现及成因,提出了在供给侧改革导向下如何修复疏通银行信贷资金渠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沈小平  
商业银行应通过"盘活用好"来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应以"盘活用好"为契机,不断进行自身的转型升级,从而打造中国银行业的升级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国务院要求在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下,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切实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和资金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及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这对于确保实现今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发展目标意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许健  张育军  李金柱  
在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之时,改革的关键何在?这是人们颇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从近几年来金融体制改革的成败与得失的反思中,得到一个启示,即金融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关键点在于资金运行机制的再构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太峰  马海霞  
无论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考察,还是从我国证券市场平稳发展方面来考虑,信贷资金入市都是非常必要的。信贷资金入市的途径可以有以下几种: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对券商实施股票质押贷款;开办个人股票质押贷款和企业股票质押贷款;商业银行为券商提供除自营之外的其他业务贷款;开办股票信用交易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蔡则祥  董菁  
银行信贷资金渠道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理论上银行信贷资金应当与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然而现实中却存在信贷资金"空转"、"脱实向虚"的现象,严重背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本文重点梳理分析银行信贷资金渠道"漏、弯、窄、堵"的表现及成因,提出了在供给侧改革导向下如何修复疏通银行信贷资金渠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绍成  王学林  
近年来,南漳县银行系统信贷资金投入多、产出少、周转慢、效益低的状况一直未能从根本上扭转,银行每增加一元工业贷款,1989年创产值15.45元,1990年仅为1.34元,1991年也仅为1.41元,投入与产出的反差拉大,不仅加剧了资金供求紧张的矛盾,而且影响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应当从深层次探其原因,继而对症下药,使信贷资金步入良性循环。本文就信贷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和对策谈点看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周慧生  
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在讲求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必须充分考虑自身营运资金的增殖问题。但在实际的资金运动中,由于受物价、政策、管理等因素影响,致使信贷资金有形增殖而无形损耗,这一问题应予以重视。造成信贷资金无形损耗的原因大致如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谈铭斐  方华  
银行信贷资金入市满足了资本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增加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起到繁荣资本市场的作用,但同时银行信贷资金入市的负面影响众多,特别是信贷资金违规入市,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扰乱了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通过对信贷资金流向监管过程中的信贷资金使用者和监管者的行为分析,利用进化博弈论的知识,引入了有限理性博弈的概念,建立了一个关于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监管问题的动态博弈模型,并利用进化博弈方法在模型求解和参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晓求  宋清华  应展宇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宋清华  
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最主要的问题是金融风险问题 ,国外在这方面有过深刻的教训。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 ,不仅会引起微观金融风险 ,而且会引起宏观金融风险。一种好的金融体制能兼顾安全和效率两个目标。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有助于提高金融效率 ,由此而引起的金融风险也是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强防范和化解的 :一要加强对银行信贷资金入市的监管 ,二是构筑“防火墙” ,三是提高微观经济主体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