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29)
2023(6233)
2022(5106)
2021(4837)
2020(4065)
2019(8998)
2018(8938)
2017(17247)
2016(9672)
2015(10677)
2014(11174)
2013(10598)
2012(9948)
2011(9116)
2010(9142)
2009(8564)
2008(8786)
2007(8320)
2006(7351)
2005(6938)
作者
(30014)
(24797)
(24537)
(23707)
(15902)
(12042)
(11326)
(9585)
(9478)
(9186)
(8656)
(8533)
(8352)
(8228)
(8146)
(7579)
(7357)
(7183)
(7115)
(7100)
(6419)
(6228)
(6119)
(5847)
(5828)
(5670)
(5516)
(5439)
(5216)
(5120)
学科
(32170)
经济(32114)
管理(24877)
(22908)
(19046)
企业(19046)
(18464)
银行(18319)
(17459)
(17086)
方法(13547)
(11686)
金融(11678)
中国(11045)
数学(11008)
数学方法(10869)
(10637)
制度(10632)
(10606)
(10029)
业务(9597)
(9232)
(8345)
理论(8291)
银行制(8277)
业经(7021)
体制(6736)
教育(6187)
(6040)
财务(6011)
机构
大学(139093)
学院(136580)
(51140)
研究(50226)
经济(49763)
管理(45575)
中国(44272)
理学(37446)
理学院(36921)
管理学(36140)
管理学院(35862)
科学(31637)
(30633)
(28684)
(28508)
(26990)
研究所(24527)
中心(23364)
(23092)
农业(22719)
财经(22196)
(21422)
业大(20852)
银行(20542)
(20111)
北京(19260)
(19220)
(19105)
(19096)
师范(18950)
基金
项目(86137)
科学(66355)
基金(61718)
研究(61300)
(55329)
国家(54841)
科学基金(45308)
社会(37632)
社会科(35584)
社会科学(35572)
(33628)
基金项目(31623)
自然(29498)
(29031)
教育(28990)
自然科(28846)
自然科学(28832)
自然科学基金(28333)
资助(25970)
编号(24055)
成果(21665)
重点(19962)
(19068)
课题(18274)
(17986)
(17743)
(17470)
科研(16515)
计划(16447)
创新(16403)
期刊
(58790)
经济(58790)
研究(46926)
中国(31712)
(29486)
金融(29486)
学报(28637)
(25994)
(23948)
科学(23084)
大学(20860)
学学(19699)
教育(19045)
管理(17302)
农业(15323)
财经(13032)
(11153)
技术(10442)
经济研究(9313)
业经(8506)
(8036)
问题(7861)
(7830)
理论(7134)
业大(7057)
(6711)
论坛(6711)
图书(6696)
实践(6457)
(6457)
共检索到224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陆磊  
中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影响当前货币政策的重要冲击因素。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在于短期的银行上市筹资因素、中期的人民币升值因素和长期的高储蓄率因素。流动性过剩导致了低利率和信贷投放高涨,价格指数间的传递关系被屏蔽,将可能造成中国经济面临“投资膨胀-通货紧缩”压力。文章提出,有必要在承认高储蓄率和国际收支失衡的前提下,通过综合性的货币政策组合全面治理流动性过剩问题。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道万  
目前,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这一现象在我国近年来表现尤为突出,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资产价格泡沫,都与流动性过剩有关。对于流动性过剩现象及风险,必须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认识,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理方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国刚  
在超额准备金大量存在的条件下,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并无紧缩货币的政策效应,但有着避免银根放松的政策效应;提高存贷款利率,缺乏紧缩信贷的政策功能,却有着刺激信贷增长的实践效应;2007年以后的物价、股价和房价上涨,并非主要由资金过剩所引致,相反,过剩资金的存在和增加起着抑制这些价格上涨的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国刚  
流动性过剩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体系中的资金相对过剩。把握资金过剩的直接指标应是超额存款准备金。中国经济运行中的资金过剩不是由全球流动性过刺引致的,也不是由外贸顺差快速增长引致的,它源于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储蓄>资本形成+外贸顺差"格局,因此,这种资金过剩不是"外生"的,而是"内生"的。与此对应,缓解这一现象的对策,应从中国经济内部去寻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国刚  
资金过剩对中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一些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笔者认为,减少外贸顺差不论选择何种路径,都是作茧自缚,对中国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通过扩大居民"吃、穿、用"等方面的消费来拉动内需,不仅难度很大,而且潜力相当有限。要落实扩大内需政策,必须分离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通过加快非生产性投资的发展,提高与居民"住、行、学"消费相关的供给能力,为缓解资金过剩创造实体经济面的条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夏红芳  
从2003年开始,我国银行体系就已出现广义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存贷差比例加大及贷款增长过快等流动性过剩现象。近5年来,尽管宏观调控措施和力度丝毫没有减弱,但流动性过剩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缓解。2008年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4%,增幅比上年末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谈正达  顾巧明  胡海鸥  
宏观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当前我国最为关注的经济问题之一。本文从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出发,采用2002-2010年的月度数据,定量分析了广义货币M2增长的主要来源及其与M2变动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外汇占款是广义货币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金融危机后外汇占款为国内信贷扩张提供了支持,而国内信贷扩张最终导致广义货币的迅速增长,所以从长期来看外汇储备过多是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崎  
影子银行是一种行使传统银行功能,但运作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银行的融资方式。影子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以证券化的方式创造流动性,这是一种广义的、内生于金融市场内部的流动性扩张,在过去几年导致整个社会可贷资金总量的快速增加。影子银行提供的流动性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较高,容易在短期内出现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紧缩的转变,造成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因此,一国政策当局应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所创造的流动性的管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买建国  
流动性管理历来被商业银行视为金融风险管理的重点。商业银行要在保证一定的盈利水平下,对资产与负债结构进行有效地匹配,防范流动性风险,避免由于银行资产与负债非预期变化产生的流动性问题,使银行面临支付困难或流动性过剩压力。在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一直是金融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崔晓芙  
通过对流动性概念、流动性管理理论进行梳理,然后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结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不同类型机构、不同金融工具之间、金融市场内部及不同时点上的流动性差异较大。对我国央行流动性管理有效性进行的实证检验显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净投放、贷款基准利率对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都有很好的调节效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对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影响也符合预期。最后,从加强流动性预期管理等方面对我国流动性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田代臣  王东刚  
造成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因素很多,本文以广西为实证,从研究国库资金的运行规律出发,分析国库资金影响银行流动性的机制以及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最后提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协调搭配以缓解我国流动性的问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积生  
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凸现出来的经济现象。在基于国际收支、金融脱媒、货币流通速度三个角度基础上,本文对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发展趋势做了分析。由于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经济发展中的资金融通仍主要通过银行体系来进行,货币流通速度加快,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在未来一段时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常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卞家涛  余珊萍  
文章基于宏观经济波动、同业风险传染和不同风险演化的视角研究了不同压力与复杂压力冲击下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研究发现复杂压力冲击危害在一定范围内不随压力程度的增加而加大,滞胀背景下复杂压力冲击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危害将大于其他压力情景,复杂压力因素冲击并不比单一压力因素具有更强的危害,但银行体系流动性将随着压力的传递与深化出现复杂变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崔萌  陈烨  夏广军  
本文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的经验,根据加强外汇流动性监管的要求,在考虑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反映商业银行外汇流动性状况的指标体系,以有效评估银行外汇资产流动性,从而确保银行外汇资产的安全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宇明  曲洪建  张相贤  
本文在银行流动性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然后采用2003年10月~2013年9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逆回购、财政性存款、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保险新增量、信托新增量会降低银行体系流动性;从政策的效果看,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票据的影响程度较大,再贴现率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外汇占款短期可以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长期反而降低银行体系流动性;受到多方资产管理联动的影响,资本市场会提高银行体系流动性;对外业务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影响甚少,随着对外业务的开展,该影响将越来越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