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60)
- 2023(9150)
- 2022(7585)
- 2021(7175)
- 2020(5960)
- 2019(13239)
- 2018(12592)
- 2017(22312)
- 2016(12155)
- 2015(13729)
- 2014(13379)
- 2013(12725)
- 2012(11886)
- 2011(10928)
- 2010(11330)
- 2009(11343)
- 2008(10489)
- 2007(9572)
- 2006(8729)
- 2005(8155)
- 学科
- 济(42947)
- 经济(42895)
- 管理(38766)
- 业(36950)
- 企(32863)
- 企业(32863)
- 融(26365)
- 金融(26357)
- 银(23919)
- 银行(23899)
- 行(23236)
- 中国(22849)
- 制(15433)
- 财(15395)
- 方法(13670)
- 技术(13020)
- 农(12038)
- 业经(11942)
- 学(11376)
- 地方(11225)
- 中国金融(11157)
- 理论(11066)
- 体(10881)
- 数学(10445)
- 数学方法(10311)
- 务(9681)
- 财务(9640)
- 财务管理(9615)
- 技术管理(9376)
- 企业财务(9228)
- 机构
- 大学(165386)
- 学院(164493)
- 济(67302)
- 经济(65670)
- 研究(59951)
- 管理(57170)
- 中国(53687)
- 理学(46721)
- 理学院(46141)
- 管理学(45363)
- 管理学院(45016)
- 财(36699)
- 京(35574)
- 科学(33787)
- 所(30235)
- 中心(29859)
- 江(27677)
- 财经(27257)
- 研究所(26793)
- 农(25703)
- 经(24597)
- 范(23442)
- 师范(23202)
- 州(22852)
- 北京(22822)
- 院(21551)
- 经济学(21330)
- 银(20565)
- 业大(20481)
- 财经大学(20119)
- 基金
- 项目(100086)
- 科学(78560)
- 研究(77845)
- 基金(70699)
- 家(60918)
- 国家(60331)
- 科学基金(51178)
- 社会(49569)
- 社会科(46927)
- 社会科学(46915)
- 省(40207)
- 基金项目(36098)
- 教育(35549)
- 划(33447)
- 编号(31799)
- 自然(29761)
- 自然科(29108)
- 自然科学(29099)
- 自然科学基金(28589)
- 成果(28210)
- 资助(27828)
- 创(24074)
- 课题(23593)
- 重点(23300)
- 创新(22725)
- 发(22382)
- 部(21553)
- 国家社会(20790)
- 性(20782)
- 项目编号(20169)
共检索到287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鲍新则 李宏杰
单位实施贷款诈骗的,不能避开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仅按照自然人犯罪论处;2014年刑法立法解释并没有改变2001年司法解释对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归责原理,该款是一条注意规定;信用卡诈骗罪和有价证券诈骗罪没有增设单位犯罪主体的必要,前置性法律规范已然有效规制相应行为,但修改和完善现行《刑法》第200条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关键词:
单位犯罪 贷款诈骗罪 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延军
我国刑法关于信用卡诈骗罪犯罪主体的规定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刑法学界对此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文章就信用卡诈骗罪犯罪主体的立法完善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并就此问题提出独立的司法建议。
关键词:
信用卡诈骗 犯罪主体 立法完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秋芳
一、保险诈骗罪的犯罪构成特征(一)保险诈骗罪的客观方面特征保险诈骗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险法律、法规,进行保险诈骗,数额较大的行为。保险诈骗罪的行为手段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法条中规定的五种行为方式。第一种是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诈骗保险金。所谓"故意虚构保险标的"是指行为人为了骗取保险金,违背法律关于诚实信用原则,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时,在保险对象上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林跃
贷款诈骗罪严重侵犯了我国金融机构的财产所有权和国家对金融机构贷款的管理制度,其在主观上只能是直接故意,且有非法占有之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均不能构成贷款诈骗罪。贷款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其方式在实践中表现多样,易与其他行为相混淆。本文通过对我国刑法第193条的贷款诈骗罪主客观要件的认定分析,以及对本罪与它罪界限的严格区分后,期冀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能够对日益猖獗的贷款诈骗行为进一步防范,并为切实有效地保障金融安全提供法理支撑。
关键词:
贷款诈骗罪 主观 客观 虚假证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一力
1991年4~月间,浙江人赵××与湖南人王××在罗马尼亚相识后,共同策划回国办理劳务输出护照,从中牟利。二人按照商定,回国后分头行动。赵××到浙江省某县联系出境人员及其户口迁移证;王××到湖南省联系办理出国护照手续。1991年6月中旬,赵××在办理了出境材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月斌
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法制经济,完备的市场经济中应该没有欺诈犯罪行为的容身之地。然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特别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期,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伺机大发横财,猖狂地进行金融欺诈犯罪活动,严重扰乱了国家正常金融秩序。金融欺诈是经济生活中一种变异现象,已引起法学界、金融界等关注和探讨。然而,当前在我国,从理论与实务上对金融欺诈进行比较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总结与探讨,尚处初步阶段。鉴于此,本文拟就金融欺诈犯罪内涵、构成、类型、特点、成因及控制诸方面试作肤浅论述。金融欺诈犯罪内涵 科学合理的内涵是从事一项研究课题的出发点和基本点。根据刑法理论的基本要求,一般...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万楚雄
保险诈骗犯罪是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的犯罪之一。在当前贯彻“三防一保”精神的工作中,应当把预防保险诈骗犯罪活动列为重要内容。 笔者曾就保险诈骗犯罪的特征及处罚专门作过论述(见《保险研究》1992年第5期)。本文根据保险与司法实践的一些具体情况,拟从法律与非法律两个方面探讨预防保险许骗的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祥红
信用卡是当今发展最快的一项金融业务之一。随着信用卡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犯罪——信用卡诈骗罪。并且此类案件在数量和金额上呈上升的趋势,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本文从介绍信用卡诈骗罪及行为方式入手,对信用卡诈骗案件的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
信用卡 单位犯罪 信用卡诈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立志
近年来,信用卡在中国已广泛使用,成为一种安全快捷方便的结算方式,但利用信用卡进行犯罪的现象也逐渐增多,如何对其实行有效的防范已成为急需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信用卡 信用卡诈骗犯罪 立法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安 魏建
运用1981年~2006年中国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中伤害犯罪与财产诈骗犯罪的数据,检验以基尼系数衡量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对伤害、财产诈骗两类犯罪的影响,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收入差距与犯罪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且收入差距扩大初期犯罪率加速上升,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二是犯罪防御行为对犯罪的抑制作用没有得到验证。最后根据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犯罪率 收入差距 防御犯罪 犯罪门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樾
金融诈骗是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类新型犯罪,在修订后的刑法中被单列一节。深入研究这类犯罪的构成特征,对于实践中正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限于当时的客观实际,刑事立法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适应当前打击金融诈骗犯罪的需要,应作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
金融诈骗罪 构成特征 立法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