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59)
- 2023(9771)
- 2022(8099)
- 2021(7112)
- 2020(5951)
- 2019(13183)
- 2018(12915)
- 2017(24589)
- 2016(13066)
- 2015(14533)
- 2014(14670)
- 2013(14270)
- 2012(13581)
- 2011(12600)
- 2010(13153)
- 2009(12844)
- 2008(11418)
- 2007(10624)
- 2006(9898)
- 2005(9269)
- 学科
- 济(76602)
- 经济(76542)
- 管理(37643)
- 业(33736)
- 企(28337)
- 企业(28337)
- 融(26441)
- 金融(26433)
- 中国(24408)
- 方法(23911)
- 银(23808)
- 银行(23787)
- 行(23108)
- 地方(21809)
- 数学(20814)
- 数学方法(20687)
- 财(17570)
- 制(16906)
- 学(15371)
- 业经(15223)
- 农(14581)
- 地方经济(13559)
- 体(13273)
- 中国金融(11224)
- 理论(11041)
- 务(10829)
- 财务(10790)
- 财务管理(10774)
- 产业(10423)
- 企业财务(10398)
- 机构
- 学院(195564)
- 大学(195217)
- 济(93427)
- 经济(91582)
- 研究(71227)
- 管理(67656)
- 中国(59840)
- 理学(56576)
- 理学院(55923)
- 管理学(55014)
- 管理学院(54656)
- 财(44219)
- 京(40462)
- 科学(39668)
- 所(36023)
- 财经(34612)
- 中心(32997)
- 研究所(32335)
- 经济学(31529)
- 经(31156)
- 江(30692)
- 农(29617)
- 经济学院(28054)
- 北京(25803)
- 范(25648)
- 财经大学(25418)
- 师范(25362)
- 院(25056)
- 州(24968)
- 业大(24666)
- 基金
- 项目(119413)
- 科学(93925)
- 研究(89954)
- 基金(86116)
- 家(73873)
- 国家(73249)
- 科学基金(62417)
- 社会(59847)
- 社会科(56944)
- 社会科学(56927)
- 省(47647)
- 基金项目(44367)
- 教育(40668)
- 划(38754)
- 自然(36443)
- 资助(35655)
- 自然科(35596)
- 自然科学(35586)
- 编号(35365)
- 自然科学基金(34975)
- 成果(29992)
- 发(27928)
- 重点(27683)
- 部(26430)
- 课题(26059)
- 国家社会(25365)
- 创(24625)
- 性(23392)
- 发展(23288)
- 创新(23242)
共检索到318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伍琴
(一)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适应效率的实证分析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可以找到许多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适应或不适应的例子。如战后的日本,根据自身的国情,政府对金融体系实施了广泛的规管,并形成了以银行中介为主的金融结构。一方面,银行集中了资源,并利用自身在信息处理上的规模优势来分配这些资源;另一方面,主办银行制使得银企之间通过融资与持股的纽带建立了一种长期稳定的特殊关系,确保了银行低成本地获取有关企业的信息,并能很容易地识别好的投资项目、对企业进行控制和为有前景的企业动员储蓄。这种金融体系适应了当时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增长的瓶颈在于缺乏大量的资本来建设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设施的实体经济的需要,...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伍琴
金融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且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随着各国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变化而动态演进的过程。文章从不同全融结构在提供金融功能时存在不同的比较优势这一客观实际出发,认为金融体系究竟是推动还是阻碍经济增长,取决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适应效率,而这种适应效率正好展现了金融结构的动态演进轨迹。文章认为,未来金融结构的演变趋势是不同金融结构的融合,即兼收并蓄,优势互补。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高东胜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然而,通过对金融增速与经济增速的比较、金融增量与经济增量的比较,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金融扩张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呈现下降趋势。这一问题背后的原因何在,到底是什么阻滞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如何有的放矢的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这是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实体经济 经济增速 杠杆率 僵尸企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成思 张步昙
传统理论大多认为金融发展和金融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支持作用,然而金融危机后,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经济金融化问题也成为各国制定金融发展战略与金融改革顶层设计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本文对经济金融化的理论前沿进行系统梳理,归纳经济金融化的分类和界定标准,阐释经济金融化的多层动因与多重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均衡金融杠杆率作为评判金融化对经济发展利弊的基准之一,以期为探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现实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金融化 金融发展 金融杠杆 实体经济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凤芝 王群勇
利用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及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论仍然成立。(2)在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得到有效验证;在中、西部地区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这一影响并不显著。(3)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与金融要素重塑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升。(4)考虑空间因素后,数字普惠金融仍可以显著促进本地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升。研究结论为更好地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与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立杰
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湖北省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资金脱失向虚的现象也日益突出,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金融健康稳定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关注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的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立杰
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湖北省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资金脱失向虚的现象也日益突出,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金融健康稳定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关注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的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琳 李建伟
经济结构调整是“十五”我国发展战略的主线。经济结构调整不仅包括实体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也包括金融结构的转换与提升。理论和实证分析均表明 ,金融结构提升既是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经济结构升级及经济实现最优增长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 ,金融业也面临着入世后的全面开放问题 ,需要应对入世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因此 ,探明金融结构转变与实体经济结构升级的关联机制 ,既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 ,也是促进实体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保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金融结构 实体经济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园 郑忱阳 江萍 刘超
金融科技以金融业的科技创新为桥梁,通过改善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企业的效率,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最终助力实体经济。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金融科技指数,选择2003—2016年除金融业、房地产业外的上市公司样本代表实体经济企业,采用投资效率模型测度企业的投资效率,探讨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效率呈"U"型关系,即金融科技在发展初期会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效率,在加以金融监管配合后的后期将有助于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当前,中国金融科技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处于"U"型的上升阶段,即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投资效率正逐步得以实现。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实体经济 投资效率 金融监管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阮健弘 秦栋
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命题,可以从明确职责目标、提高服务效率、加强监管保障三个方面入手。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大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目的,促进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新形势下,把握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命题,可以从明确职责目标、提高服务效
关键词:
服务实体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深德 徐红芬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工作的三大任务之首,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三大攻坚战意义重大。近年来,河南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实证结果显示,各项贷款尤其是第二产业贷款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正向作用,其中工业贷款对经济增长、投资增长的支持效率最高,增加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信贷投入,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当前河南金融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增强金融自身发展能力,不断改善融资环境,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质效。
关键词:
金融 实体经济 融资总量 支持效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小玄 周晓艳
采用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水平的数据(2000~2007年平衡面板),本文考察了信贷资源在企业的配置状况。通过分析企业外部短期融资的决定因素,我们发现,企业的短期融资或信贷资源主要是以企业固定资产和销售收入为依据来配置的。然而,这样的融资配置与企业利润的相关性很弱,甚至经常是负相关性,表现为很低的融资配置效率。在同样规模的基础上,民企的融资成本和利率弹性均显著高于国企,对于承受了较高实际利率的民企或小企业来说,虽然其往往具有较好绩效,但只能得到较少的融资来源。相反,国企的实际利率和融资成本都低得多,相对民企其却能得到较多外部融资。这可能是企业融资与绩效负相关的主要原因。这样的金融市场传导给商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贾非 于鸿
从货币化进程视角来看,金融、实体经济与货币需求存在关联性,三者间关联机制的结构突变时点与2008年金融危机一致,变点前后金融、实体经济和货币需求的关联机制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为,结构变点后实体经济货币需求大幅下降,股票对货币资产的替代作用明显下降。这意味着结构变点后,产品市场货币化进程趋于稳定,金融市场成为货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不必过度关注M2/GDP比值的高低,而应对货币需求的结构变化做出反应;货币需求函数仍具有分阶段稳定性,央行应将金融市场预期收益率作为设定货币供应量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货币化 货币需求 结构性突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谈俊 綦鲁明
金融结构失衡是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的主要短板,集中表现在直接融资占比仍较低、中小型金融机构市场份额仍偏低、金融创新能力薄弱、新兴金融业务领域监管相对滞后等,应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着力增强金融创新能力、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
金融结构 实体经济 补短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