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80)
2023(11066)
2022(9155)
2021(8555)
2020(7255)
2019(16369)
2018(15775)
2017(30907)
2016(15759)
2015(17620)
2014(17264)
2013(16647)
2012(14760)
2011(13028)
2010(12849)
2009(12186)
2008(10443)
2007(8861)
2006(7399)
2005(6532)
作者
(41088)
(34113)
(33890)
(32177)
(21581)
(16353)
(15597)
(13287)
(13217)
(11855)
(11744)
(11479)
(10824)
(10514)
(10470)
(10269)
(10028)
(9823)
(9756)
(9660)
(8255)
(8170)
(7961)
(7938)
(7739)
(7730)
(7329)
(7115)
(6649)
(6648)
学科
(62157)
经济(62090)
管理(48200)
(46949)
(40518)
企业(40518)
方法(31120)
数学(27290)
数学方法(26901)
(26405)
金融(26403)
(24069)
银行(24062)
(23240)
中国(22353)
(19822)
(15928)
(14926)
业经(14774)
(13911)
财务(13856)
财务管理(13828)
企业财务(13230)
地方(13009)
理论(11966)
(11562)
贸易(11551)
(11277)
中国金融(11211)
(11181)
机构
大学(214063)
学院(213251)
(89820)
经济(88118)
管理(86507)
理学(75137)
理学院(74454)
管理学(73240)
管理学院(72831)
研究(63520)
中国(55764)
(43954)
(42453)
科学(35851)
财经(35805)
中心(33636)
(32651)
(29885)
经济学(29156)
(28475)
业大(28032)
(27582)
财经大学(27122)
(26661)
经济学院(26478)
师范(26387)
研究所(25860)
北京(25679)
(24800)
商学(23705)
基金
项目(149713)
科学(120411)
研究(112220)
基金(111963)
(95943)
国家(95143)
科学基金(84167)
社会(73922)
社会科(70448)
社会科学(70432)
基金项目(59381)
(57603)
自然(53137)
教育(52019)
自然科(51995)
自然科学(51982)
自然科学基金(51055)
(48361)
编号(44792)
资助(44597)
成果(35266)
(33964)
重点(33745)
(32626)
(31956)
国家社会(31703)
创新(30465)
教育部(30314)
人文(29879)
课题(29729)
期刊
(89339)
经济(89339)
研究(61822)
中国(36410)
(36077)
(34028)
金融(34028)
管理(31393)
学报(29577)
科学(27516)
大学(24280)
(23979)
学学(22896)
教育(20037)
技术(19678)
财经(18950)
(16308)
农业(15449)
经济研究(14571)
业经(14481)
问题(12050)
理论(11606)
实践(10622)
(10622)
财会(10170)
技术经济(10084)
图书(9557)
(9545)
(9315)
统计(9283)
共检索到307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洋林  黎杰生  
近年来,许多国家相继出现金融不稳定状况,世界银行和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以及许多国家中央银行也定期发布金融稳定报告。但学术界并未就金融稳定的内涵以及如何维护金融稳定等问题达成共识。根据系统论观点,某系统的稳定与否不仅取决于该系统内因素,也和系统外因素紧密相关。因此,文章认为金融体系稳定框架的构建应当审视影响金融体系运行的所有因素,在分析一国金融不稳定的来源后,将获知的有关指标同金融稳定指标相比较。如果不出现了一致,则需进一步预测它们对金融稳定所造成的影响,进而制定相应措施来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行为审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以行为为主题的审计现象,其核心内容是从众多的行为中找出缺陷行为。行为审计理论作为一个观念系统必须回答行为审计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就是审计理论构成要素,包括:行为审计本质、行为审计需求、行为审计目标、行为审计主体、行为审计客体、行为审计内容、行为审计机制、行为审计环境。非线性关系是行为审计核心理论要素之间的主要关系形式,行为审计和审计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交换关系,表现为资源、压力、功能和污染。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爱俭  
近年来 ,随着金融自由化、国际化、一体化的发展 ,在金融制度变迁中 ,世界各国更加注重建立和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 ,进行制度性协调。本文解释了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理论涵义 ,并探讨了经济发达国家所建立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 ,提出在发展中国家建立该机制的必要性 ,最后通过构建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理论框架提出建立该机制的功能定位与组织设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平祥仁  
金融稳定是《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的一项全新职能,本文分析了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经济稳定的关系,提出人民银行从支付体系、应急机制、协调机制、职责分解等四个方面加强金融稳定的措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刚  吴畏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低利率环境下对冲基金规模、市场影响和行业特征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从金融稳定视角看,对冲基金既可以基于不受直接监管的特点,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充当系统性风险"缓释器",也可以因高杠杆、隐蔽的操作直接或间接触发市场危机。为趋利避害,在构建对冲基金监管框架时,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避免直接限制对冲基金投资活动和风险管理细节,防止对其像共同基金或银行那样实施监管;二是在把握对冲基金市场影响传导机制的基础上控制监督关键变量,提高预警能力;三是在多元治理视角下,努力引导加强市场纪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佳  朱建武  
文章构造了一个四期二叉树模型,对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仅以维护货币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无法同时实现金融稳定。基于此,文章对货币政策框架进行了修正,将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纳入统一的货币政策框架予以考察,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VAR检验结果表明,银行信贷增长率和房地产价格指数都是我国货币政策应当关注的金融稳定指标。货币政策应根据金融稳定指标进行逆周期调控,调控重点是金融稳定指标预期,而非稳定指标本身。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楚旋  
学校改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由多个主体和多个维度构成的横向与纵向结合的系统。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提出"四主体-四维度-三重认识论"的综合学校改进研究框架。该框架的意义就是基于技术认知兴趣、实践认知兴趣、解放认知兴趣这三重认知论,从理念、结构、行为、关系四个维度,对四个主体即政府、学校、变革代理人、社区的改进进行研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自力  
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外学者对二者关系的研究,然后从金融危机的预防和对危机机构的救助出发,分析了双方在短期的矛盾和冲突;接着通过建立投资—通胀模型,揭示了长期货币稳定对金融稳定的促进作用。文章认为,把握好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的这种短期冲突性与长期一致性,对于同时肩负实现货币稳定和维护金融稳定两大职能的中央银行来说,不无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巍  张志超  
本文构建一个包含外汇储备、金融不稳定、资本流动以及实体经济变量的系统分析框架,探讨影响新兴市场经济体外汇储备的相关因素,继而模拟出中国合意的外汇储备规模。研究结果表明,若国内金融稳定受到冲击或者跨境资本流动日益频繁,外汇储备在广义货币量中的占比就会增加;金融不稳定和实体经济状况对外汇储备占比的边际影响都呈现递减的态势,说明外汇储备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另外,模拟结果显示,在确保国内金融稳定的前提下,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并不过度,正处于合意的区间范围之内。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兰  
传统意义上央行负有物价稳定的职责。在纸币制度下,货币的价值是可变的。经济的稳定依赖于币值稳定。本文从基于物价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视角分析货币政策框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和发展,得出金融体系的不断扩容使得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得更为复杂,兼顾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仍需要不断探索。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兰  
传统意义上央行负有物价稳定的职责。在纸币制度下,货币的价值是可变的,经济的稳定依赖于币值稳定。本文从基于物价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视角分析货币政策框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和发展,得出金融体系的不断扩容使得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得更为复杂,兼顾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仍需要不断探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荣  崔琳琳  
鉴于全球金融危机所暴露出的影子银行体系两面性,国际主要市场国家正在积极开展监管改革,改善传统微观审慎金融监管与宏观调控体系,以期在发挥影子银行体系资金融通系统重要性作用的同时,克服其对全球金融体系和各国金融稳定运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探讨了危机后国际社会影子银行监管改革进展和政策设计,为我国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和实现金融体系稳定提出有益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本文将金融稳定因素纳入货币政策框架,对基于稳定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表明,相比传统仅仅盯住产出和通胀缺口的利率规则,纳入金融稳定考虑后的货币政策需要一个相对更高的利率规则值来抑制金融体系的过度风险承担。实证分析也发现,危机前的货币政策利率通常存在着系统性低估,这种低估主要源于紧盯价格稳定的货币政策忽略了低利率政策对系统性风险的诱导作用。本文结论对货币政策框架的基本启示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取向会影响宏观经济大环境和市场主体(尤其是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倾向,因而有着确切的金融稳定内涵,适宜的货币政策需要充分考虑这种内涵,并对金融体系的风险承担做出必要的反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宜霞  
会计不是天然存在的,从制度经济学和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它是人们为了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而赋予了较多期望职能、人为制造的一种信息系统。但是,会计的期望职能往往不能自发实现,它需要会计制度提供保证,这就构成了会计制度的动因。从而,会计制度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会计的具体操作指南,而是基于会计的期望职能和动因基础之上,由正式的规则、规则的实施机制和非正式约束构成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政府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生成、发布、传递等所制定的规则、规范、监督实施机制以及会计行业的自律等机制共同构成了会计制度(accountinginstitution)。从结构上来看,会计制度包含三个要素,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框...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郑联盛  
金融稳定治理框架的目标是以治理安排为支撑来维系金融体系稳定性,包括政策目标、赋权主体、政策工具、协调机制以及危机处置等要素,呈现出单一机构体系、双支柱框架、新加坡模式和责任共担模式等政策实践。危机后,英国对其金融稳定政策及治理框架进行了全面反思,以应对金融稳定的内在挑战和完善金融稳定的治理安排,并据此进行重大的制度改革。英国是全球危机10年来金融稳定体系建设和改革最为深远的经济体之一,构建了以英格兰银行为核心主体,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三支柱相融合,三个专业委员会相对独立决策,突出宏观审慎政策主导功能的金融稳定治理体系。这为正在进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调控体系建设以及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中国提供重要的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