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74)
2023(4333)
2022(3446)
2021(3150)
2020(2658)
2019(5898)
2018(5563)
2017(10925)
2016(5463)
2015(6058)
2014(5777)
2013(5674)
2012(5306)
2011(4758)
2010(5207)
2009(5423)
2008(4393)
2007(4215)
2006(3916)
2005(3797)
作者
(14677)
(11743)
(11735)
(11178)
(7556)
(5642)
(5402)
(4765)
(4336)
(4297)
(4090)
(4024)
(3881)
(3845)
(3676)
(3654)
(3538)
(3473)
(3236)
(3023)
(3009)
(2916)
(2801)
(2800)
(2798)
(2718)
(2621)
(2425)
(2414)
(2339)
学科
(25851)
金融(25850)
(23117)
银行(23117)
(22535)
(19839)
经济(19813)
(18716)
管理(17811)
(16899)
企业(16899)
中国(14804)
中国金融(10943)
(10702)
(10037)
(7494)
财务(7474)
财务管理(7455)
企业财务(7237)
方法(6647)
(6560)
业经(6438)
地方(6344)
体制(5976)
理论(5546)
数学(5239)
数学方法(5195)
(5085)
制度(4959)
(4959)
机构
大学(75889)
学院(75429)
(32538)
经济(31736)
中国(28059)
管理(26109)
研究(23499)
理学(20948)
理学院(20738)
管理学(20485)
(20480)
管理学院(20339)
(16794)
银行(16104)
财经(15683)
(15240)
(15189)
(15025)
金融(14920)
(14107)
中心(13757)
人民(13113)
(12101)
国人(11984)
中国人(11930)
财经大学(11790)
中国人民(11750)
经济学(11484)
科学(11471)
(11272)
基金
项目(42506)
研究(34473)
科学(33546)
基金(30905)
(25396)
国家(25119)
社会(22857)
科学基金(21938)
社会科(21807)
社会科学(21802)
(16447)
基金项目(15823)
教育(15420)
编号(14149)
(13424)
成果(12945)
资助(12592)
自然(11976)
自然科(11733)
自然科学(11733)
自然科学基金(11555)
(10595)
(10196)
课题(9963)
重点(9732)
(9680)
国家社会(9624)
项目编号(9540)
(9383)
(9289)
期刊
(37171)
经济(37171)
(28892)
金融(28892)
研究(28832)
(17736)
中国(16259)
学报(10143)
管理(10126)
财经(9623)
科学(8450)
大学(8367)
教育(8189)
(8160)
(8158)
学学(7846)
经济研究(5722)
理论(5284)
技术(5140)
中国金融(5073)
业经(4889)
实践(4784)
(4784)
问题(4708)
财会(4251)
农业(4176)
国际(4164)
(4013)
财经大学(3611)
会计(3595)
共检索到131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齐萌  李明镜  
金融监管的公众认同是社会公众对于金融市场的治理及其效果的认可和接受。公众认同之于金融监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在当下中国,金融监管的公众认同面临监管主客体之间存在信任障碍、威权管制模式不适应金融监管发展趋势、忽视金融消费者保护、金融排斥问题严重等现实障碍。因此,金融监管公众认同的实现路径有赖于社会资本和制度资本的共同作用。一方面,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理论,化解金融监管的理念困境,扩展监管思路;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和设计制度资本以弥补社会资本的缺陷和不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其务  
金融的脆弱性和金融资本的趋利性本质 ,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的客观存在 ,决定实施金融监管以维护金融安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与金融霸权相结合 ,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风险丛生 ,建立国际金融监管新制度 ,成为当前协调全球经济金融新秩序的重要主题。金融监管制度安排的出发和立足点 ,要服从和服务于金融创新 ,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金融安全。一个有效率的金融监管制度应该符合四条原则 ,才能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中的七大关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欧明刚  夏德兴  
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对金融风险的广泛关注,加强金融监管的呼声日益高涨。事实上,各国不是没有金融监管制度,而是金融监管制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因此,有效的金融监管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多层次监管是有效金融监管的前提1.内部监管(内部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振亚  
市场失灵是引入政府干预的重要原因。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效应、公共产品特性、非自由竞争、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等金融市场失灵现象的客观存在是政府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进行外部监管的根本原因。相对于难以量化的金融监管目标收益,金融监管的成本要透明地多,在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的同时,如何降低监管的成本和福利效率损失,也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兵  胡炳志  
有效金融监管 ,是指能够通过监管使建立金融制度的目的充分实现的金融监管 ,它是有效金融制度的组成部分 ,也是有效金融制度的必要条件。目前 ,我国的金融监管不是一种有效监管 ,而只是一种存在诸多缺陷的权力监管。要使我国金融监管成为一种有效监管 ,必须将目前的权力监管转化为权威监管 ,即监管当局的监管基础要建立在其监管措施具有技术合理性、符合技术指标的内在规定性之上 ,而不是建立在行政权力之上。对金融监管基础、金融监管环境、金融监管体系及手段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是建立权威监管的必由之路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金山  王安  
亚洲金融危机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证金融安全高效稳健地运行,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事实上,我国不是没有金融监管制度,而是金融监管制度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因此,实现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树英  
金融监管国际化是金融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巴塞尔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和欧盟在监管国际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其缺陷也是不言而喻的。以完善各国的国内监管制度为基础 ,建立区域性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尝试建立统一的监管组织 ,是金融监管国际化之现实选择。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郑丽  
金融创新作为客观发展规律对金融监管的影响是决定性的,金融监管在某个时段可能会影响金融创新,但它最终要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本文应用博弈论分析方法论证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动态博弈关系,并借鉴美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动态博弈的例证,探讨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下,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转变监管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凤华  
有效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为实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鼓励市场创新目标而进行的效率和效果并重的金融监管。基于对国际经验教训和我国金融现代化基本特征的现实考虑,我国应通过对金融监管体制的审慎调整与变革,通过树立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构建和混业经营相适应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加速培育有效金融监管的外部条件等措施,不断加强有效金融监管,稳步推进金融现代化,并以此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现代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姜学军  
本文从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和发展的分析中,论证了金融服务和金融监管的辩证关系,即金融服务是有效金融监管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的金融服务,就没有有效的金融监管,而有效的金融监管又是金融稳定和健康发展的保证。并结合金融监管的现状,提出了加强金融服务的对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慧中  
文章通过分析美国金融监管中监管信息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指出有效监管的前提是监管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并对我国金融监管的信息共享机制进行了探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纪琼骁  
本文从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缺乏对监管者监管机制的客观事实出发,运用公共选择、寻租经济学理论,认为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是为了防止监管者作为"经济人"被俘获、防止监管"创租"与"寻租",并提出当前加强对金融监管者监管的四条措施。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马东浩  高宇辉  
对于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是采取内部改进还是与央行分开这两种不同的改革思路 ,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分析监管职能与货币政策制定实施的矛盾、金融风险向央行集中、监管的监管等问题 ,论证了监管职能分开的可取之处 ,并初步探讨了分开的方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