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06)
2023(5798)
2022(4842)
2021(4312)
2020(3624)
2019(8308)
2018(7718)
2017(15711)
2016(8038)
2015(8973)
2014(8954)
2013(8965)
2012(8154)
2011(7450)
2010(7866)
2009(8103)
2008(7066)
2007(6654)
2006(6098)
2005(5768)
作者
(22857)
(18883)
(18661)
(17761)
(11888)
(9024)
(8583)
(7424)
(7072)
(6828)
(6431)
(6391)
(6049)
(5921)
(5855)
(5826)
(5587)
(5460)
(5295)
(5048)
(4770)
(4587)
(4395)
(4389)
(4353)
(4264)
(4122)
(3842)
(3813)
(3645)
学科
(39294)
经济(39257)
(27698)
(26450)
金融(26449)
管理(26421)
(24606)
企业(24606)
(23449)
银行(23441)
(22810)
方法(18343)
中国(17730)
数学(16110)
数学方法(16045)
(12837)
(11975)
中国金融(11149)
(9255)
财务(9236)
财务管理(9224)
企业财务(8954)
业经(8939)
地方(8830)
(8529)
(7407)
贸易(7394)
(7365)
理论(7270)
(7129)
机构
大学(123101)
学院(121430)
(57065)
经济(55948)
管理(46058)
中国(38812)
理学(38811)
理学院(38447)
研究(38394)
管理学(37962)
管理学院(37754)
(30038)
(24357)
财经(24053)
(21750)
(19910)
中心(19814)
经济学(19634)
金融(19585)
(19094)
科学(18936)
(18600)
银行(18467)
财经大学(18100)
(17985)
经济学院(17672)
(17158)
研究所(16318)
人民(15850)
(15696)
基金
项目(71753)
科学(57876)
研究(54478)
基金(54346)
(45342)
国家(44939)
科学基金(39781)
社会(37625)
社会科(36000)
社会科学(35988)
基金项目(28328)
(27115)
教育(24859)
自然(23826)
自然科(23361)
自然科学(23358)
自然科学基金(23015)
资助(22645)
(22271)
编号(21003)
成果(17652)
(16813)
重点(15966)
国家社会(15772)
(15562)
教育部(15369)
(15354)
人文(15169)
(14637)
创新(14525)
期刊
(63060)
经济(63060)
研究(42760)
(32976)
金融(32976)
(24465)
中国(23233)
管理(17964)
学报(15915)
科学(15276)
财经(14580)
(13375)
大学(12869)
(12472)
学学(12181)
经济研究(10352)
教育(10113)
业经(9078)
技术(8837)
问题(8235)
理论(7953)
农业(7615)
(7260)
实践(7056)
(7056)
国际(6818)
技术经济(6433)
商业(6373)
世界(5576)
现代(5549)
共检索到196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何泽荣  徐艳  
本文论述了金融市场有效性(效率)的衡量标准、金融市场效率与金融伦理的关系以及金融市场金融伦理的建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蒋寒迪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出了金融伦理缺失问题,金融机构缺乏社会责任、金融市场伦理缺失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根源之一。本文在全面分析了金融市场伦理缺失的根源之后,指出了金融市场伦理构建途径在于对金融市场的从业者进行必要的"责任"伦理文化教育;调动金融市场的责任主体自觉自愿地参与责任伦理的建设,变道德他律为道德自律;发挥政府和监管者在金融市场伦理建设中的舆论导向功能;营造金融市场的伦理文化,做到"文化管人";将伦理投资产品理念引入金融产品开发的视野;加强金融机构伦理规范化整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艳  
从金融市场实践的结果来看 ,主流经济学所倡导的没有伦理思考 ,只是追求经济单位自身利益最大化并用来推导经济学模式的惯性思维受到了市场本身的严重挑战。从金融市场金融伦理冲突与矛盾的现状我们可以得出金融伦理已经不仅仅涉及到微观个体的行为是否合情合理 ,而且还直接关系金融市场的核心问题即公平与效率。忽视其存在 ,将会导致市场的公信力下降 ,最终影响金融资源的最佳配置和金融市场的高效运行。因此就金融市场而言 ,法制与道德的建设均不可偏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海龙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金融市场一直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但由于受到金融经济学理论偏误导向和现实实践的影响,造成金融活动中大量的伦理缺失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金融伦理是金融市场实现效率与公平兼得的必要保证。实践证明,要实现我国金融市场良性发展,不仅仅需要完善法律和监管,更需要在金融活动中坚持伦理价值、调节伦理关系、运用伦理规范,最终发挥和实现伦理因素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作用与自身价值。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建新  
现代金融危机实质上是一场信用危机,它在本质上是经济目的要求之"利润"和伦理关系要求之"责任"之间的冲突,是信用关系中客观存在的"伦理责任"缺失殆尽的后果。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伦理责任的缺失并不仅仅停留在信用关系的某个环节或某个方面上,而是发生在整个信用体系当中。因此,为了维护财经信用体系中健康的利益流动和财经活动的健康发展,必须以塑造和坚守伦理责任为中心开展道德建设,以支撑和维护稳定有序的财经信用关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丁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同时也暴露了诸多伦理失范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互联网金融伦理的概念和相关原则,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伦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构建互联网金融的具体措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治平  
"金融",是指金钱(资金)的融通,"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金融伦理",就是指在金融活动的人际关系中所普遍遵循的道德准则。这里涉及的"人",包括出资人、融资者、以及他们的中介(商业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我们都知道,金钱是一个现代人生活中须臾不可离身的东西,没有它便不能交易,不能买吃的穿的用的,也便无法生活。作为一个普通人,"没啥别没钱",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有时候,"一分钱都会蹩死英雄汉"。在现实生活中,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志强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我国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上溯到《周礼》:"听称责以傅别。"所谓"称责"就是借贷。中国的民间借贷发生既早,则必有其深刻的原因在。这原因就在于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基础上形成的以儒家道德为核心支撑的社会伦理结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承宗  
金融伦理在金融市场建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现在的金融市场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存在着许多的伦理缺失,主要表现为诚信缺失、公信力下降和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几个方面。要使我国金融市场保持稳定和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加强金融伦理构建,完善金融伦理规范,提升金融伦理文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吴英刚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经济政治中心,成渝经济区的核心之一,已将金融业作为其支柱性发展产业,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也进入深化建设阶段。本文试图从金融伦理的角度对成都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深入建设进行阐述,分析在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典型金融伦理微关系并给出金融伦理软约束机制建设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丁瑞莲  徐婷婷  
随着经济金融化的不断深入和公众金融资产的不断增加,金融的社会属性日益明显。金融既是现代社会的核心公共资源,又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手段,金融对发展权利、社会稳定、代际公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经济的金融化凸现了金融在社会和谐中的价值指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邓学衷  
金融市场的利益冲突和不断发生的丑闻引起了学术界和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伦理问题的关注。文章从金融市场伦理理论、伦理冲突、伦理风险、金融伦理的价值以及金融伦理与法律的关系对国外金融伦理研究进行评述以展示其发展动态,旨在对我国的金融生态和金融市场建’设产生借鉴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肇光  詹纯喆  
开展对现代金融伦理文化文献研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主义金融文化中的前沿性问题。从研究过程来看,金融伦理文化文献研究呈现出时代性、渊源性、针对性和指导性等四大新特点。正确认识这些新特点,对我们有效地挖掘和运用现代金融伦理文化研究的三次文献,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金融风险防范、金融文化建设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颖  曾康霖  
在认识论上,发展普惠金融首先需要基于对普惠的理解。本文从经济伦理与中国固有的本末区分角度研究普惠的政策实践与得失,结论如下:第一,不同个体所具有的先验和后验禀赋不一致性造成了要素配置、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非均等性;由此普惠由伦理理想演化为政策取向:在要素配置、收入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的均等性和反哺性。第二,普惠的包容边界应该覆盖所有人。从经济史的本末关系看,基于抑制某一群体以保护另一群体的狭义普惠存在向"排他"收敛的倾向,立足于本末兼重的广义普惠,则普惠金融框架设计成功概率更高。第三,普惠的基础是"俱乐部",具有相同禀赋条件的人具有互助合作的伦理前提。弱势群体间的互助、合作、众筹可以成为普惠的基本实...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华征  
由于不断通过创新工具提高杠杆率,增强金融复杂性,金融链延伸的过程中,也拉长了风险链。在金融风险链中,包含不可避免的道德风险和伦理危机。资源配置的传统均衡被金融工具打乱重置,资源配置的"效用"被货币简化了。金融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但金融创新使金融虚化加速,"虚拟"和"实体"竞争激烈。金融必须服务于人的需要,但金融在活动宗旨上存在"人本"与"资本"的冲突。金融必须服务于人的发展,过度金融化的实质是在金融系统与民众之间树立一种彼此对立和财富拉锯的关系,是对金融互惠性的抛弃。反思金融的实践逻辑,能够使金融活动在经济性和人民性中再次得到调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