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9)
2023(7320)
2022(6065)
2021(5802)
2020(4714)
2019(10751)
2018(10619)
2017(20494)
2016(10994)
2015(11904)
2014(11928)
2013(11321)
2012(10490)
2011(9704)
2010(10406)
2009(10380)
2008(9694)
2007(8780)
2006(8461)
2005(7950)
作者
(28539)
(23448)
(23217)
(22751)
(15307)
(11105)
(10780)
(9282)
(8780)
(8765)
(8045)
(7817)
(7808)
(7706)
(7620)
(7460)
(6909)
(6876)
(6769)
(6548)
(6203)
(5722)
(5642)
(5557)
(5505)
(5485)
(5237)
(5105)
(4752)
(4735)
学科
(39923)
经济(39870)
管理(31914)
(31401)
(26768)
企业(26768)
(26322)
金融(26321)
(24212)
银行(24211)
(23579)
中国(21008)
(16409)
(15917)
(13447)
方法(11733)
业经(11264)
中国金融(11181)
地方(10879)
(10434)
(9888)
数学(9740)
数学方法(9561)
(9048)
财务(9018)
理论(9011)
财务管理(8998)
体制(8951)
农业(8697)
企业财务(8634)
机构
学院(149584)
大学(147759)
(66714)
经济(65167)
管理(53547)
研究(52826)
中国(48655)
理学(43699)
理学院(43266)
管理学(42694)
管理学院(42377)
(38527)
(30768)
财经(27939)
科学(26882)
(25930)
中心(25853)
(25196)
(25154)
研究所(22608)
(22553)
银行(21812)
经济学(21394)
(21069)
师范(20951)
(20647)
(20574)
(20530)
财经大学(20427)
北京(20341)
基金
项目(83772)
研究(69625)
科学(66224)
基金(59183)
(48815)
国家(48270)
社会(44021)
社会科(41786)
社会科学(41777)
科学基金(41704)
(32747)
教育(32295)
编号(29869)
基金项目(29332)
成果(27485)
(27039)
资助(24940)
自然(23117)
自然科(22539)
自然科学(22534)
自然科学基金(22139)
课题(21849)
(19986)
(19319)
(19138)
重点(19029)
(18473)
项目编号(18344)
(18124)
(17891)
期刊
(82759)
经济(82759)
研究(58218)
(36684)
金融(36684)
中国(35671)
(30559)
教育(23647)
管理(21697)
(19198)
学报(16683)
科学(16197)
财经(15637)
大学(14064)
(13460)
经济研究(13068)
学学(12759)
业经(12661)
技术(12658)
农业(11309)
问题(10344)
(9250)
理论(8754)
国际(8698)
实践(7787)
(7787)
改革(7706)
(7706)
(7411)
论坛(7411)
共检索到260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乔海曙  杨蕾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理应充分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但在现实中,中国金融供给存在总量与结构方面的双重问题:货币宽松而资金紧张,低效供给过多而有效供给不足。金融供给未能充分满足实体经济有效需求,金融资源存在"脱实向虚"、"体内循环"现象。政府管理部门应立足于金融供给现存问题,从实际出发分析供需失衡的成因,引出金融供给侧改革思路,从金融环境、市场以及金融结构的角度提出经济新常态下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对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协同课题组  吴少新  
以"投资、消费、出口"为"三驾马车"的刺激需求的政策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中国的经济问题是结构问题,唯有从供给侧入手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下,中央审时度势地作出了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大举措,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旨在匹配有效供给与需求,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社会的有效供给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鹏辉  
金融促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运用金融资源促进"三去一降一补",并在此过程中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山东作为北方经济大省,石油、煤炭、钢铁等能源重化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较大。近年来,随着能源和钢铁行业不断下行,山东经济也受到明显影响。山东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在工业。金融促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运用金融资源促进"三去一降一补",并在此过程中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从山东情况看,当前,金融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保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促进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尽快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2016年,山西金融主动作为,紧抓历史机遇,积极加大资金投入,努力调整资金结构,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保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促进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尽快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2016年,山西金融主动作为,紧抓历史机遇,积极加大资金投入,努力调整资金结构,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勾东宁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来源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其中需求侧因素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和消费者信心,供给侧因素则主要包含要素积累和技术进步,即经济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2013年开始,中国名义GDP与人均GDP增速均明显下降,2015年中国股市与人民币汇率的震荡引发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消费者信心受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穆争社  穆博  
深化农村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大力发展小微型金融机构、农村互联网金融、农村合作金融,建立完善金融风险缓释机制,积极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等重点政策措施,以有效化解深化农村普惠金融供给侧改革面临的高成本和高风险难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樊鑫淼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步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时期。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绿色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不良资产、惠普金融、银行监管、科技创新等方面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揭示目前中国金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贾康  苏京春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现实生活促使人们做出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框架和宏观调控"需求管理"为主实践经验的反思与"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努力,引发了学界和决策层对"供给管理"调控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所未有的重视。"供给侧改革"是2015年年末以来中国经济的热词,本文试基于"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努力,从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创新、问题导向下引领新常态的动力体系再造创新、通盘规划的系统工程式全局长远创新、以改革为核心、以现代化为主轴攻坚克难的制度供给创新等4个层面系统论述供给侧改革及相关认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蒋红芸  贺世豪  
一、引言自改革开发以来,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经济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位,但粗放式、高能耗的发展也导致了我国经济质量和经济结构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自2013年以来,我国进入了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我国的经济表象是需求不足,但其实质是供需错配。面对这种情形,2015年11月初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蒋红芸  贺世豪  
一、引言自改革开发以来,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经济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位,但粗放式、高能耗的发展也导致了我国经济质量和经济结构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自2013年以来,我国进入了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我国的经济表象是需求不足,但其实质是供需错配。面对这种情形,2015年11月初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小全  
有效化解金融供给矛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在"破"与"立"上下更大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公开提及"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新时代金融系统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文玉  王晨姝  
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涉农机构趋利避险的本质特性与农村金融的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弱质性特征之间的矛盾。农业经济具有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易受自然因素影响等特点,抵御自然灾害或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农业经济对金融资源吸引力不足,致使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业务的内在积极性不高,缺乏金融支农动力。信贷产品要素设计与集约化生产经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文汇  
201 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因此,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引导"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政策。那么,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智富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金融支持方式既要增加金融资源总量"补短板",又要优化金融服务结构"推改革"江西作为传统农业省份,在农业产业化背景下,金融支持逐步由以往鼓励量的增长向"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并重"转变,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结合实际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