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20)
- 2023(11316)
- 2022(9052)
- 2021(8334)
- 2020(7147)
- 2019(15786)
- 2018(15398)
- 2017(29477)
- 2016(15458)
- 2015(17212)
- 2014(16411)
- 2013(16446)
- 2012(14586)
- 2011(12825)
- 2010(13522)
- 2009(13547)
- 2008(13194)
- 2007(12524)
- 2006(11240)
- 2005(10564)
- 学科
- 业(84934)
- 企(80941)
- 企业(80941)
- 管理(72271)
- 济(65134)
- 经济(65060)
- 业经(28979)
- 财(27667)
- 融(26335)
- 金融(26334)
- 方法(25113)
- 银(24990)
- 银行(24985)
- 行(24155)
- 中国(22670)
- 务(22232)
- 财务(22195)
- 财务管理(22167)
- 农(21953)
- 企业财务(21051)
- 制(20046)
- 技术(19901)
- 农业(16758)
- 数学(16524)
- 数学方法(16427)
- 理论(16366)
- 策(15585)
- 体(14302)
- 划(14224)
- 技术管理(13618)
- 机构
- 学院(218864)
- 大学(212456)
- 济(95251)
- 管理(93680)
- 经济(93346)
- 理学(77443)
- 理学院(76799)
- 管理学(76199)
- 管理学院(75738)
- 研究(62446)
- 中国(60972)
- 财(50526)
- 京(43764)
- 财经(38172)
- 江(36299)
- 经(34413)
- 科学(32440)
- 中心(31755)
- 农(29726)
- 所(29683)
- 州(29634)
- 经济学(28336)
- 商学(27978)
- 财经大学(27943)
- 商学院(27726)
- 北京(27562)
- 研究所(25774)
- 经济学院(25410)
- 业大(25238)
- 经济管理(24402)
- 基金
- 项目(128855)
- 科学(104445)
- 研究(102016)
- 基金(93878)
- 家(77810)
- 国家(76971)
- 科学基金(69911)
- 社会(67359)
- 社会科(64114)
- 社会科学(64097)
- 省(52934)
- 基金项目(49375)
- 教育(45370)
- 自然(41977)
- 划(41152)
- 自然科(41096)
- 自然科学(41090)
- 编号(41050)
- 自然科学基金(40493)
- 资助(36625)
- 创(34581)
- 成果(33075)
- 业(32781)
- 创新(31100)
- 发(28375)
- 重点(28197)
- 部(28186)
- 制(28175)
- 课题(28076)
- 国家社会(27725)
- 期刊
- 济(117163)
- 经济(117163)
- 研究(70506)
- 中国(49184)
- 财(46672)
- 管理(45218)
- 融(38265)
- 金融(38265)
- 农(28995)
- 科学(25118)
- 学报(22780)
- 技术(22467)
- 教育(21841)
- 财经(21062)
- 业经(20651)
- 大学(19358)
- 农业(18771)
- 经(18309)
- 学学(18137)
- 经济研究(17207)
- 技术经济(14429)
- 财会(14332)
- 业(14030)
- 问题(13966)
- 现代(12801)
- 会计(12798)
- 商业(11433)
- 科技(11012)
- 贸(10948)
- 经济管理(10904)
共检索到359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型胜
近年来,我国金融企业的创新步伐虽然不断加快,但总体上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金融企业要实现持续不断的创新,仅仅认识到创新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掌握一些创新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探索建立有效的、系统的创新管理机制,对创新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
关键词:
金融企业 金融创新 组织管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燕航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然而缺乏资金往往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瓶颈。本文从技术创新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银行、资本市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提出了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企业 技术创新 金融支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纪光欣 雷军杰
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企业创新需要有效的管理。美国企业的“创新管理”可以概括为目标管理、人文管理、开放式管理、参与式管理、风险管理、危机管理等方面。这些“创新管理”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关键词:
美国企业 创新 创新管理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韩柏
随着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企业的资本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资本管理仍然存在着管理目标单一、手段落后、短期行为严重等问题。因此,我国应从定期编制资本计划、建立资本充足率预警机制、加快开发或引进资本管理系统等方面着手,加强资本管理工作。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敏 袁歌骋
基于1988—2010年25个OECD国家制造业行业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金融中介创新对企业整体技术创新和不同类别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行业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总体而言,金融中介创新对企业整体技术创新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即当金融中介创新达到某一特定临界值之前,其对企业技术创新发挥着促进作用,而当金融中介创新超过特定的临界值后,其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抑制作用。相较于科学价值和风险较低的增量型技术创新和在企业现有技术基础上的创新,金融中介创新对科学价值较高、风险较大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和吸收企业外部技术进行的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更明显。而且,金融中介创新对企业整体和不同类别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效应随着行业技术密集度的提高而增强。从影响机制看,金融中介创新主要通过影响企业创新投入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因此,在当前防范系统性风险和推动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机制形成的过程中,监管部门既要认识到金融中介创新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鼓励金融中介进行以提高项目筛选能力、风险转移和管理能力为主的金融创新,又要防止过度的金融中介创新对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抑制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沛林
企业文化代表了一种企业精神,是企业具有活力的能动源。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完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管理 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戴德群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型企业已成为我国非常活跃的经济主体,其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以独特的经营模式与灵活的生产模式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安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对于金融市场而言,无论是国内的或是国际的,金融创新均会持续出现,愈来愈多的金融创新已为竞争之焦点。金融创新不仅有成功,而且也存在失败的案例,此种状况愈加增添了金融创新之复杂性,金融创新的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倪志良 张开志 宗亚辉
近年来,实体企业金融化趋势日益凸显,深刻冲击企业资产配置决策,从而使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基于微观企业视角,构建演化博弈理论模型研究企业金融化过程及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并基于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IV-GMM估计方法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化显著抑制企业创新能力,金融化程度越高,其创新能力越低。且该影响因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不同而存在差异,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金融化对其创新的抑制效应更显著;融资约束宽松的企业,金融化对其创新的抑制效应相对弱化。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化对企业主营业绩具有负向冲击,不利于其长期成长。因此,应优化创新激励政策以引导企业创新行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避免企业过度金融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亚平 赵昊华
本文基于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公司的数据样本,匹配中国地级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实体企业金融投资行为与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实体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显著抑制企业创新;第二,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金融投资行为对企业创新的挤出效应;第三,对于中小微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融资依赖度高的弱势企业,数字普惠金融的调节效应机制依然显著存在,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效应让弱势群体获利更多。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融合数字经济与创新发展提供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引导企业合理配置资产,避免资产"重虚轻实";第二,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激发创新活力;第三,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第四,加大数字普惠金融扶持力度,助力融资弱势企业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薛楚江 潘博
金融发展和金融科技状况是影响企业创新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选取国内306个城市904 443个企业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以信贷业务为主的传统金融发展与金融科技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区域异质性和企业所有制异质性。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传统金融发展和金融科技均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然而金融科技的发展挤出了传统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从区域视角看,我国中西部地区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的挤出效应要大于东部地区;从企业视角看,在国有企业中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的挤出效应要大于私营企业。因此,要持续推进传统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和国有企业中推广金融科技,释放金融科技赋能发展的潜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平
分析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利用2009-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对各种机制作用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金融负债渠道对于企业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正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创新规模而非比重上;金融资产渠道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企业房地产投资显著负向影响企业创新规模;股东价值导向渠道对企业创新未表现出显著作用。进一步区分企业产权性质的研究表明,金融负债渠道对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次之,中央国有企业不显著;金融资产和股东价值导向渠道没有表现出产权异质性。因此,可从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严控实体企业房地产投资行为、推进股票市场改革、探索更为多元和有针对性的创新支持措施4个方面不断提升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于企业创新的正面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京星 张荣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