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94)
2023(10658)
2022(8837)
2021(7922)
2020(6561)
2019(14826)
2018(15124)
2017(27856)
2016(15368)
2015(17200)
2014(17696)
2013(16974)
2012(15964)
2011(14971)
2010(15530)
2009(15045)
2008(14827)
2007(13685)
2006(12718)
2005(12041)
作者
(44923)
(37615)
(37457)
(35950)
(24151)
(17680)
(16946)
(14461)
(14358)
(13604)
(13190)
(12594)
(12501)
(12254)
(12163)
(11623)
(11064)
(10868)
(10738)
(10473)
(10015)
(9214)
(9154)
(8855)
(8471)
(8418)
(8418)
(8180)
(7610)
(7362)
学科
(80876)
经济(80773)
管理(49040)
(39305)
(35217)
企业(35217)
方法(23960)
中国(20030)
(19720)
地方(19130)
数学(18992)
(18866)
数学方法(18807)
业经(17855)
(17315)
(15833)
(15766)
理论(14780)
(13574)
金融(13566)
(13170)
银行(13153)
地方经济(13094)
(12703)
体制(11730)
(11140)
环境(11054)
(10104)
农业(9962)
教育(9957)
机构
大学(234490)
学院(232038)
(103513)
经济(101292)
研究(84218)
管理(81460)
理学(67855)
理学院(67066)
管理学(66051)
管理学院(65587)
中国(64024)
(53349)
(49796)
科学(46727)
(42576)
财经(40196)
(37958)
研究所(37696)
中心(36428)
(36010)
经济学(33696)
(32487)
(32446)
师范(32154)
北京(31940)
(29799)
经济学院(29625)
(29537)
财经大学(29247)
业大(28073)
基金
项目(138480)
科学(109234)
研究(106688)
基金(99397)
(85128)
国家(84382)
科学基金(71939)
社会(69828)
社会科(66035)
社会科学(66020)
(53949)
基金项目(50787)
教育(50197)
(44726)
编号(43103)
自然(41983)
自然科(40934)
自然科学(40921)
资助(40358)
自然科学基金(40198)
成果(38529)
课题(32190)
重点(31964)
(31563)
(31120)
(30630)
国家社会(29335)
(28389)
(28305)
教育部(27867)
期刊
(132923)
经济(132923)
研究(82763)
中国(54043)
(44137)
管理(35061)
学报(33967)
教育(32822)
科学(30880)
(30797)
大学(26936)
学学(25048)
(24679)
金融(24679)
财经(23145)
经济研究(21602)
技术(21499)
(20190)
农业(19605)
业经(18067)
问题(16689)
(12453)
技术经济(12271)
世界(11608)
改革(10956)
(10956)
国际(10838)
(10641)
现代(10603)
理论(10532)
共检索到381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洪林  
作者认为,邓小平在研究、探索、指导中国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把握各种矛盾的内在联系,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法论,其特点可归纳为:1.善于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2.善于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3.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4.善于把握质量互变规律;5.善于把握规律性和目的性。在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认真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艳涛  
国外研究者对邓小平领导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进行了诸多研究,他们分析认为,正是因为摆脱了僵化的意识形态的束缚,采取了先农村后城市的改革道路,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支持,中国的改革正确处理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才得以在复杂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取得巨大成功。认识和分析国外相关研究结论,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振华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和指导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他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和世界新的格局下,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许多新的贡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十二大以后全面展开.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崭新的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伟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确立了中国的市场经济,脱去了过去强加在市场经济上意识形态的外衣,恢复了市场经济客观性的本来面目;确定了中国的改革目标,即以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突破了斯大林所设置的社会主义体制,改变了其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三大经济特征;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否搞市场经济近百年的争论画上了句号。可以说,它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里程碑。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周维彪  
我国医院经济体制改革的取向是市场化取向,是由行政计划型的规范性体制向市场导向型的规范性体制转换。这不是人们主观上可以随意指定的结果,也不是理论家们在理论上演绎的产物,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巨大成果。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汪海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已经20周年。20年来在会议精神的指引下,我国改革的指导思想实现了质的飞跃,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为今后的改革、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振磊  吴丰华  
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改革杂志社、西北大学市场经济与现代企业制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暨后改革时代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学术论坛"于2012年5月11日在西北大学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卓元  樊纲  汪同三  裴长洪  高培勇  
2018年6月28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智库论坛"首场学术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出席并致开幕词,两位主讲嘉宾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卓元研究员和中国改革基金会理事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研究员,两位评论嘉宾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汪同三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原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裴长洪研究员。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学部委员高培勇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学部委员蔡昉出席本次会议。为了全程记录这次会议,本刊特刊发论坛实况。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卓元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由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与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共同主办的改革开放与经济理论创新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参加会议的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朱厚泽、杜润生、吴明瑜、保育钧、吴象、张卓元、周叔莲、陆学艺、贾康、李义平、刘佐、毛振华、何伟、晓亮、黄范章、赵人伟、吴念鲁、杨继绳、赵海宽、贾文广、杨启先、宋养琰等就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分析,现将部分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慰庭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本主义成长时期的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曾总结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了当时有关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就整个国民经济运动过程作了较系统的论述。他的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后,大大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广泛影响。目前我们要发展的是社会主义经济,与当年斯密要极力发展的社会经济有着本质区别。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振一  
论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责任物质化机制·何振一·经过多年改革探索,我国国有经济改革的总思路和目标模式已初步确立,并在改革的实践中取得了喜人的成就,这表明我们确定的改革方向十分正确。但在前进中也碰到一个难题,那就是国有产权约束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强化起来。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伍庚福  汪苏华  
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出发点和目标模式是什么?我们认为就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商品理论和建立起有计划的医疗卫生服务商品经济新体制。因此,运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探讨卫生改革时,首先要正确认识卫生事业的本质,分析卫生事业的经济性(包括生产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