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1)
2023(1973)
2022(1780)
2021(1715)
2020(1581)
2019(3474)
2018(3391)
2017(6444)
2016(3438)
2015(3694)
2014(3702)
2013(3706)
2012(3481)
2011(3215)
2010(3426)
2009(3365)
2008(3741)
2007(3582)
2006(3056)
2005(2831)
作者
(10271)
(8694)
(8471)
(8171)
(5531)
(4094)
(3810)
(3262)
(3242)
(3129)
(3009)
(2938)
(2892)
(2780)
(2635)
(2634)
(2625)
(2518)
(2440)
(2342)
(2238)
(2120)
(2119)
(2087)
(2035)
(1960)
(1938)
(1819)
(1662)
(1649)
学科
管理(13872)
(13769)
经济(13741)
(12139)
(10360)
企业(10360)
方法(6261)
(5099)
数学(4622)
数学方法(4511)
(4202)
(4077)
理论(4033)
(3667)
财务(3651)
财务管理(3642)
(3520)
业经(3518)
企业财务(3442)
(3425)
中国(3372)
农业(3109)
(2729)
银行(2727)
教育(2705)
(2539)
(2487)
(2486)
金融(2485)
(2262)
机构
大学(58793)
学院(56346)
管理(21537)
(20908)
经济(20443)
理学(18098)
理学院(17900)
管理学(17565)
管理学院(17455)
研究(16304)
中国(13289)
(12630)
(12115)
财经(9815)
科学(9469)
(9102)
(8988)
师范(8933)
(8738)
(8212)
北京(7746)
中心(7464)
(7363)
师范大学(7280)
(7230)
财经大学(7102)
研究所(7055)
业大(6599)
经济学(6280)
(6208)
基金
项目(31951)
科学(25655)
研究(24381)
基金(24100)
(20595)
国家(20399)
科学基金(17771)
社会(15985)
社会科(15092)
社会科学(15088)
基金项目(12587)
教育(11766)
(11287)
自然(11178)
自然科(10949)
自然科学(10947)
自然科学基金(10770)
编号(10128)
(9893)
资助(9657)
成果(9441)
(7656)
教育部(6845)
重点(6836)
课题(6707)
人文(6704)
国家社会(6610)
项目编号(6495)
(6390)
(6385)
期刊
(25271)
经济(25271)
研究(18892)
(11979)
中国(11133)
学报(9462)
教育(8150)
管理(8102)
科学(8056)
大学(7534)
学学(6894)
财经(6563)
(6386)
(5569)
(5273)
金融(5273)
图书(4549)
技术(4349)
农业(3958)
业经(3601)
问题(3544)
(3533)
书馆(3452)
图书馆(3452)
经济研究(3283)
会计(3250)
财会(2995)
(2892)
技术经济(2845)
理论(2775)
共检索到88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赵一平  
失信惩戒制度的规制对象应为"严重失信行为",合理衔接"违法行为"与"严重失信行为"是依法行使失信惩戒权的关键。可依循"行政裁量均衡论"兼顾社会治理效益与公民个体权利的理念,构建制度化衔接机制,以形成标准化的违法行为失信惩戒基准;应设置"违法行为社会危害公示机制""违法行为纳入失信听证机制""违法行为阶梯分级记分机制""违法行为记分多元修复机制",形成四位一体的"违法与失信"制度化规制基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国海  
一、会计信息的产品观就经济生活而言,会计信息就是一种产品,只是这种产品比较特殊——"制造"这种产品的人需要具备特殊技能、保持较高的职业操守,"制造"过程需要遵循特定的法律法规,"制造"完成的产品需要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优质的产品能够促进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效果的提升,劣质产品将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失误甚至经济损失。
[期刊] 征信  [作者] 宋哲泉  
企业违法违规后由于受到市场声誉惩罚,信贷融资通常会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但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违规,市场声誉惩罚可能失灵。以我国2010—2019年间环保严重违法失信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我国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信贷融资效应的有效性和可能存在的局限。实证结果表明:(1)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实施之前,企业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不受环保违法失信负面影响;(2)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实施之后,企业银行贷款受环保违法失信影响而显著减少;(3)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实施之后,企业债券融资受环保违法失信影响平均为负但并不显著;(4)我国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在信贷融资方面产生了积极效应,缓解了市场声誉惩罚失灵问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崇实  汪慧  
应用犯罪与处罚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惩处制度中惩处率与惩处严厉度对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影响机理,进而区分出有效与无效的惩戒制度。在此基础上,通过两个模型的构建,以2007年深圳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惩处率与惩处严厉程度两个维度对我国证券市场惩戒制度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惩戒行为与市场违法行为不存在负相关的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惩处制度的有效性较差,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敏  
构建民办教育办学领域失信惩戒制度可遏制民办学校办学中的失信问题,提升民办教育的公信力与信誉度。我国尚没有法律法规明确失信行为的法律概念,在民办学校办学失信行为惩戒的实体规范中,对失信行为的界定是对其进行规范的基础性与前置性问题。失信行为是失信惩戒的基础,把握失信行为的核心内涵与边界对规范民办学校办学失信惩戒是必要而迫切的。当前,应明确界定失信行为、民办学校办学失信行为的概念,进一步明确民办学校办学失信行为的认定与分类规范,实现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有效监督与民办学校信用主体合法权益保护的有机统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近日,南宁市发布了《南宁市城市管理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办法(试行)》。根据该《办法》,87种失信行为被划分为三档并记不同分值,累计达到一定分值将被列入"黑名单",影响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办法》以列举的方式,将87种个人、单位的不良信用记录按性质轻重划分为轻微、较重和严重失信行为3个类别,每条各记1分、3分和6分。例如,时下大爷大妈们热衷的广场舞,若音量超标将被记1分;道路上"撒野"的泥头车,最高可能被记6分;拍拍屁股走人,擅自弃管小区的物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勇  刘燕南  
我国《反垄断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均没有为行政机关针对垄断违法行为实施行政罚款制定明确的实施细则,在实践中主要依靠行政执法机关自由裁量。而在欧盟和美国,对于垄断违法行为的罚款(罚金)都有一套完整的评估和计算方法。本文借鉴欧美经验,提出通过制定实施细则等方式对我国反垄断行政罚款的计算做出更为明确具体的规定,使之更加完善和更具可操作性。
[期刊] 征信  [作者] 柯林霞  
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崛起重新引发关于“信”的纷争。研究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中的“信”,首先要廓清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与诚信原则、社会信用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认为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维护的“信”与法律意义上的诚信没有关系的观点存在曲解;其次要明确“信”这一概念的论域,法律领域的“信”和社会领域的“信”容易混淆;再次要将“信”置于诚信社会建设、社会信用立法等因素组成的整体关系网络中系统衡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施阳  
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研究也随之增加。在对现有文献进行归纳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博弈理论,尝试建立道路交通博弈的收益矩阵,得出该博弈存在一纳什均衡,并对均衡存在的条件加以分析,以期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规制提出有效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舒明远  
非法转让土地行为根据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将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进行了单列。因此,对非法转让土地行为的概念就有所限制。非法转让土地是指未经依法批准,擅自将已获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出售、赠与、转让等行为。非...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佩文  祥生  万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燕南  
《价格法》等法律法规一直没有给价格违法行为以明确的定义。本文在对价格违法行为的涵义进行大致描述后,对不正当价格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价格垄断行为这几个相互之间关系密切的法律概念进行了梳理,进而在此基础上运用剔除法,对价格违法行为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准确的重新界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卜一兵  
统计违法行为及其界定卜一兵一、统计违法行为的构成。统计违法行为,是指违反统计法规,从而给法律所维护的统计关系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统计违法行为的成立应具备以下4个条件:(一)违反统计法规,危害《统计法》所维护的统计关系.(二)在不同程度上侵犯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宁  刘扬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不确定法律概念+空白要件"的形式为教育惩戒权行使留出较大的裁量空间和判断余地。教育惩戒裁量基准是指对《规则》中裁量事项的具体化,旨在为学校和教师在作出惩戒决定时提供判断选择标准。教育惩戒裁量基准发挥着为惩戒权行使提供具体化裁判标准、为受教育权提供能动性保护和实现惩戒权自我约束的多重功能。教育惩戒裁量基准应遵循过惩相当、平等对待和明确性的法治原则。建构教育惩戒裁量基准制度,应厘清裁量基准的创制主体与效力位阶,引入情节细化和效果格化的二元技术框架,并完善教育惩戒裁量基准中的程序性规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