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00)
2023(3970)
2022(3401)
2021(3287)
2020(2686)
2019(6081)
2018(5956)
2017(12167)
2016(6700)
2015(7438)
2014(7534)
2013(7375)
2012(7035)
2011(6604)
2010(7071)
2009(6842)
2008(6913)
2007(6551)
2006(6232)
2005(5755)
作者
(19073)
(15806)
(15730)
(15254)
(10468)
(7494)
(7190)
(6146)
(6117)
(6049)
(5466)
(5305)
(5230)
(5208)
(5182)
(4879)
(4721)
(4683)
(4641)
(4573)
(4192)
(3916)
(3902)
(3758)
(3679)
(3621)
(3615)
(3528)
(3152)
(3100)
学科
(26230)
经济(26204)
管理(22238)
(21580)
(17749)
企业(17749)
(9448)
方法(8554)
(8514)
(8404)
中国(8371)
(7251)
数学(6761)
数学方法(6602)
业经(6306)
(6299)
贸易(6296)
(6165)
农业(5864)
及其(5835)
(5746)
银行(5746)
政策(5738)
(5606)
地方(5575)
(5567)
理论(5491)
(5342)
税收(5116)
(5076)
机构
学院(102984)
大学(102176)
(44385)
经济(43382)
管理(38455)
研究(35230)
理学(31777)
理学院(31463)
管理学(31023)
管理学院(30807)
中国(27663)
(24236)
(21268)
科学(19150)
财经(18018)
(17689)
(17517)
(16141)
中心(15799)
研究所(15517)
(15190)
师范(15134)
(13923)
北京(13820)
(13508)
经济学(13313)
财经大学(12973)
(12333)
师范大学(11772)
经济学院(11740)
基金
项目(57243)
研究(46676)
科学(45596)
基金(40757)
(33899)
国家(33533)
社会(29240)
科学基金(28861)
社会科(27679)
社会科学(27673)
(22005)
教育(21978)
编号(20195)
基金项目(20055)
成果(18834)
(18601)
资助(17710)
自然(17003)
自然科(16581)
自然科学(16578)
自然科学基金(16294)
课题(14727)
(13472)
(13084)
重点(12743)
(12693)
(12194)
(12164)
项目编号(12123)
教育部(11897)
期刊
(56526)
经济(56526)
研究(37744)
中国(20440)
(18811)
管理(15386)
教育(15217)
(13783)
金融(13783)
(13186)
学报(12352)
科学(12258)
财经(10209)
大学(10072)
学学(9182)
业经(9067)
技术(8836)
(8804)
经济研究(8551)
农业(8483)
问题(7495)
(7275)
国际(6176)
图书(5452)
(5412)
论坛(5412)
现代(5404)
技术经济(5099)
世界(5067)
理论(5064)
共检索到169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森  
进入壁垒是新企业进入特定市场所存在的障碍。这种障碍主要指与潜在进入者相比,现存企业享有种种有利条件,在竞争过程中潜企业处于不利地位,以至无法使进入市场成为现实。在一定意义上说,进入壁垒是与垄断力量相联系的。要使垄断势力能在长期内持续存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强  卢有杰  
市场进入壁垒指市场内已有企业对企图或刚刚进入该市场的新企业所具有的优势。换言之,准备和刚刚进入该产业的新企业在同原有企业的竞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即障碍,就叫做进入壁垒。按照施蒂格勒(G.j.Stigler)的看法,进入壁垒是打算进入某产业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永健  袁晓娜  
企业只有具备核心能力才不会被替代,因此分析潜在企业进入产业的壁垒必须考虑对企业的能力要求。据此可将产业进入壁垒分为两类:同质性进入壁垒是阻碍潜在企业形成基本能力的因素;异质性壁垒是指阻碍行业内企业积累核心知识和能力、形成企业间异质性的共性因素,同时也是流动壁垒。政府产业管制的取向是同时消除同质性和异质性进入壁垒,尤其是后者,这将有利于避免因产业过度进入而面临的限制进入和鼓励竞争的两难冲突。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纪康  
一、成本优势壁垒 现实已经充分表明,来自于同一国家的进入和来自于跨国的直接投资进入在绝对成本优势方面有着本质的差异。即使是同样的国际投资进入,进入实体的规模、实力往往决定了先入厂商和潜在进入厂商之间的绝对成本优势配置格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任少林  张耀辉  
标准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竞争的最核心因素,赢得了标准就意味着赢得了市场,在打这场标准战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认识到市场进入壁垒与标准之争是休戚相关的。本文具体阐述了拓延意义上的市场进入壁垒和标准之争的关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太勇  
进入壁垒是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存在的根本条件。如果不存在进入壁垒,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某一市场,则市场可以达到完全竟争或可竟争状态(后者由鲍莫尔等人于1982年提出的又一市场结构的理想标准)。虽然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这一问题直到50年代才开始引起经济学家的重视。贝恩在1956年对此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从此也在产业组织研究中引发了一场进入壁垒理论研究的热潮。从理论实证到经验实证,文献不断涌现,尤其是博弈论的加入,使进入壁垒理论的研究跃上了新台阶。本文试图对进入壁垒理论的有关内容作简要的介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嵘  
进入壁垒是影响产业组织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石油产业来说 ,一定的进入壁垒有利于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 ,有利于避免其他企业的盲目进入 ,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但应对石油产业不同性质的业务加以区分 ,区别实行不同的进入壁垒政策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太勇  
一、进入壁垒问题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文献并没有给进入壁垒的定义规定统一的标准,很多学者从自己独特的产业组织理论演绎的逻辑出发,从不同的视角对进入壁垒进行了定义,不同定义的内涵往往也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在很多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中都基本上仍旧沿用贝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栋琳  
本文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市场内部化和技术四个方面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所筑的进入壁垒的表现和成因 ,并就此提出了对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杜建耀  
进入壁垒使得新进入市场的厂商必须承担一些在位厂商并不承担的成本。广告的竞争性使得在位厂商可利用广告形成进入壁垒。这些进入壁垒主要包括产品差异化壁垒、规模经济壁垒和广告“抢先”所形成的进入壁垒。为应对这些进入壁垒,我国企业可采取广告的“确定性指向”策略、人无我有策略和强势品牌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纪康  
绕过传统国际贸易活动中由东道国所设置的贸易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是我国近期有相当经济实力企业面向海外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动机之一.然而在这种初步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由于缺乏经验,我国的实业家们往往在重视了东道国依国境或关境而形成的种种环境性障碍的同时,却忽视了在跨国直接生产经营活动中同时还存在着东道国内部的,依投资目标市场或行业而形成的各种产业经营障碍,或更确切地说,就是可能大大阻碍我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昌忠泽  
进入壁垒、退出壁垒和国有企业产业分布的调整昌忠泽一、进入壁垒、退出壁垒的内涵、种类及其意义传统经济学推崇完全的市场自由竞争标准模式——把企业自由进入和退出行业设想为一种理想境界,但现实经济并不如此,是典型的非完全竞争的,企业进入和退出存在各种障碍,这...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明森  
本文就政府进入目标多元化与市场过度进入、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进入博弈、地方政府之间的进入博弈的原因、结果进行了阐述 ,认为 :我国市场所存在的过度进入和过度竞争 ,主要是由市场进入壁垒制度性失效所引致。而政府 (主要是地方政府 )对市场进入的控制权以及由此所引发的进入目标、进入行为和进入博弈变异 ,则是造成市场进入壁垒制度性失效的一个根本原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世英  
本文在对中国产业行政垄断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对该问题给予了较全面的论述。其基本逻辑过程是:如果不存在市场的进入壁垒,那么,没有外力干预的市场竞争机制将导致最优的社会福利结果。如果存在市场进入壁垒,则可能是技术进入壁垒、企业战略性进入壁垒和政府进入管制,如果这些进入壁垒的效应有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发挥及社会福利,那么政府对此就无需进行干预;反之,就应存在着政府干预,而且这种干预的程序和方法都应该具有有效性和公平性。如果我们将这种干预称作政府管制的话,就不应该存在所谓政府对产业的行政垄断。本文从上述分析逻辑给出行政垄断的定义,并对在我国建立完善有效的产业政府管制以及消除产业的行政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