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65)
- 2023(13558)
- 2022(11600)
- 2021(10975)
- 2020(9132)
- 2019(21283)
- 2018(20807)
- 2017(40095)
- 2016(21160)
- 2015(23546)
- 2014(23372)
- 2013(22996)
- 2012(21237)
- 2011(19390)
- 2010(19453)
- 2009(18188)
- 2008(17807)
- 2007(15281)
- 2006(13464)
- 2005(12069)
- 学科
- 济(90375)
- 经济(90287)
- 管理(66630)
- 业(63568)
- 企(53583)
- 企业(53583)
- 方法(42590)
- 数学(36972)
- 数学方法(36523)
- 中国(28779)
- 财(22882)
- 农(21722)
- 业经(19579)
- 技术(19308)
- 制(17852)
- 贸(17589)
- 贸易(17573)
- 易(17106)
- 理论(16329)
- 银(16207)
- 银行(16198)
- 学(15814)
- 行(15534)
- 地方(15498)
- 融(14976)
- 金融(14974)
- 农业(14080)
- 务(13743)
- 财务(13701)
- 财务管理(13671)
- 机构
- 大学(305212)
- 学院(302042)
- 济(133372)
- 经济(130736)
- 管理(121969)
- 理学(105011)
- 理学院(103909)
- 管理学(102477)
- 管理学院(101860)
- 研究(97019)
- 中国(77867)
- 财(63520)
- 京(63288)
- 科学(53487)
- 财经(50896)
- 经(46321)
- 中心(45763)
- 所(45255)
- 江(43341)
- 经济学(42345)
- 研究所(40542)
- 北京(39631)
- 范(39489)
- 师范(39217)
- 经济学院(38214)
- 财经大学(38107)
- 业大(37151)
- 农(36804)
- 院(35300)
- 州(35243)
- 基金
- 项目(197894)
- 科学(160052)
- 研究(148843)
- 基金(147561)
- 家(126191)
- 国家(125176)
- 科学基金(110315)
- 社会(99124)
- 社会科(94344)
- 社会科学(94325)
- 基金项目(77945)
- 省(75026)
- 教育(69229)
- 自然(68944)
- 自然科(67443)
- 自然科学(67431)
- 自然科学基金(66266)
- 划(64177)
- 编号(59062)
- 资助(59052)
- 成果(47540)
- 创(45906)
- 部(45590)
- 重点(44218)
- 创新(42161)
- 国家社会(42050)
- 发(42047)
- 教育部(40451)
- 课题(40333)
- 人文(39548)
- 期刊
- 济(141203)
- 经济(141203)
- 研究(97472)
- 中国(55504)
- 财(49243)
- 管理(47845)
- 科学(38208)
- 学报(37060)
- 融(33296)
- 金融(33296)
- 教育(32712)
- 农(31263)
- 大学(30396)
- 技术(28257)
- 学学(28205)
- 财经(26633)
- 经济研究(23203)
- 经(23056)
- 业经(21346)
- 农业(21133)
- 问题(20815)
- 贸(17181)
- 技术经济(16394)
- 理论(16115)
- 现代(14523)
- 实践(14429)
- 践(14429)
- 国际(14284)
- 科技(14216)
- 统计(14035)
共检索到453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辰阳 彭震伟
相较于我国城市规划实践的丰富积累,本土化的理论发展难称丰硕,规划行业热衷于批判不符合规划逻辑的城市发展现象,却难以将其组织成为系统性的知识,更无法解释这些现象为什么产生。文章以信用理论为基础,阐述了一个描述我国制度下城市规划属性的理论框架—城市规划是一种为城市创造信用的工具。在这一框架内,城市规划通过弥补制度缺陷将国家意志通过权力、生产、货币3个维度向具体城市空间传递,促成了地方政府服务、生产要素集聚、商业信用融通之间相互强化不断发展的双向循环,进而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使城市空间具备了信用属性。但是,任何城市信用的扩张都必须在未来有相应的持续性收入作为保证,否则城市就会陷入信用破产的危机,文章最后简要分析了我国城市信用扩张中潜藏的危机,并提出了两点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城市规划 货币 生产 权力 城市信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成国 江文歆 庄雷
区块链支持下的数字货币凭借独特的去中心化算法信用得到快速发展,但其价值特征与传统货币不同。从货币价值视角分析区块链数字货币价值与信用的关系,运用货币价值理论与内生货币理论研究区块链数字货币价值信用机制,然后对比传统金融与电子货币中心化信用创造模式,探索不同价值信用担保形式下区块链数字货币信用创造路径与机制,并从货币价值运动过程的形成、转移和创造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强 蒋冠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越来越复杂,定性定量地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信用创造的影响尤为重要。文章运用货币供给理论和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信用创造的影响机理,国际资本流动通过外汇占款进出银行资产负债表形成对基础货币的投放和货币乘数的影响。文章借助VAR模型分析影响程度,运用2002年1月-2015年3月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国际资本流动影响货币信用创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供给具有显著影响,汇率改革有利于货币当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子张 李渊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解读,认为我国对城市规划政策属性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深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基于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定位,从多个视角对城市规划的政策属性展开研究,认为城市规划要真正实现向公共政策的转型,关键是按照公共政策的属性,重新系统地建构城市规划学科知识体系,尤其是要将城市规划纳入整个社会系统,进行制度创新。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公共政策 制度创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辉 殷健
在长长的时空隧道里,30年弹指一挥,但改革开放30年之于中国,却能让岁月峥嵘,让梦想腾飞。我国的城市规划事业也随之有了30年的伟大变革、30年的春华秋实。市属规划院是城市规划领域发展的一个最直接缩影。本文调取了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0年存档项目的数据及信息,准确记录了这座城市的规划编制历程,也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回眸审视我国城市规划行业30年的发展变迁,以期对未来城市规划行业发展提出审慎的判断和思考。
关键词:
市属规划院 城市规划变迁 30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宏瑾 苏乃芳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推进和基本完成,中国以银行理财和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迅猛发展,传统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数量型货币调控效果日益下降。本文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为例,从信用货币创造理论出发,构建了考虑金融脱媒情形的货币供给和货币乘数模型,并利用中国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使传统以银行存款为媒介的信用货币创造机制更为复杂,进一步扩大了存款的货币乘数边际效应,货币供给的可控性更加困难。在金融改革和金融体系深化发展的当下,中国的货币政策亟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宏瑾 苏乃芳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推进和基本完成,中国以银行理财和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迅猛发展,传统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数量型货币调控效果日益下降。本文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为例,从信用货币创造理论出发,构建了考虑金融脱媒情形的货币供给和货币乘数模型,并利用中国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使传统以银行存款为媒介的信用货币创造机制更为复杂,进一步扩大了存款的货币乘数边际效应,货币供给的可控性更加困难。在金融改革和金融体系深化发展的当下,中国的货币政策亟需向价格型调控转型,本文对此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奎
2008年以后,影子银行被冠以诱发次贷危机的最主要因素,监管层面对其关注程度更是不言而喻。本文从货币的本质、货币创造理论着手,将信用创造与货币创造过程联系起来,最终在统一的框架下解释了影子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分析了其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进而研究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影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影子银行资金过于集中带来的金融风险。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创造 信用创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蔡雯霞
我国影子银行结构日趋复杂化,不确定影响因素随之增加,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当中的作用,影响了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在有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基于IS-LM模型和CC-LM模型分析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建立VAR模型对影子银行、货币供给量以及居民物价生活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成思 尹学钰 刘泽豪
本文对"存款创造贷款"和"贷款创造存款"两种信用货币创造机制的历史演进逻辑进行详尽阐释,阐明"创造"一词只体现存款和贷款数量增加的发生顺序,而不代表两种业务之间具有绝对的逻辑先后关系。本文强调,两种机制的核心差异在于贷款的自主性,与银行的经营决策、所处的监管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一结论对两种机制在实践中的适用性带来一定启示。金融监管政策约束较松时,银行可以按客户的借款意愿提供贷款并直接创造出存款。然而金融监管政策约束较紧时,银行需要在存款侧进行监管套利才能发放贷款,此时的贷款只能创造出流动性和安全性都劣于银行存款的"影子负债"。因此,忽视金融监管环境对银行贷款自主性的限制容易导致流动性风险扩散和系统性风险积聚。
关键词:
信用货币 货币创造 金融监管 影子银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斯
主流经济学认为货币主要作为一种交易媒介而存在,并且是外生可控的,因此货币当局可以通过控制货币数量来影响经济运行以实现其政策目的。但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的本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商业银行是货币的唯一创造主体,中央银行需要适时提供基础货币来满足跨行之间的交易结算。通过分析信用货币制度下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理论逻辑,并讨论与之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最后提出研究的结论及思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天勇
把经济运行系统作为货币动力学系统来研究,研究货币在人类社会制度框架中的运动规律,通过定义货币流通速度,推导出货币运动的数学物理模型。据此提出货币政策主张,那就是控制货币总量,确保货币供给量的持续稳定增长,实现一国经济的稳定高能运行,达到国家输出价值观的目标。要确保币值不变,只有通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创造更多符合新的价值观的财富,并在世界或区际之间构建新的财富及财富生产体系。
关键词:
货币动力学 货币政策 文化 财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诺金 梁斌
信用货币创造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其复杂性在于参与货币信用创造的主体不是绝对垄断、不变的,而是竞争、可变的从货币的创造角度,我们可以把货币区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自然货币,一种是国家货币,一种是现代信用货币。自然货币是指黄金白银等完全产自自然、天然具有货币属性、永久具有货币功能的货币。其供应过程完全受自然限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第二种是国家货币,如国家铸币、国家纸币等国家法定货币,它是一种由国家统一铸造印
[期刊] 征信
[作者]
谷晓然
创新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并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对于完善流动性供给机制及稳定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在外汇占款增速逐渐放缓的背景下,我国陆续推出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创新金融工具,提升了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与精准性,促进了金融发展的稳定与经济运行的平稳,通过优化、完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箱,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加快货币政策由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