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26)
- 2023(5119)
- 2022(4321)
- 2021(4128)
- 2020(3711)
- 2019(8115)
- 2018(8107)
- 2017(15126)
- 2016(8565)
- 2015(9844)
- 2014(9801)
- 2013(9544)
- 2012(9338)
- 2011(8559)
- 2010(8989)
- 2009(8752)
- 2008(9153)
- 2007(8744)
- 2006(7894)
- 2005(7371)
- 学科
- 济(31544)
- 经济(31488)
- 业(24385)
- 管理(24301)
- 企(19549)
- 企业(19549)
- 方法(14619)
- 数学(11790)
- 中国(11525)
- 数学方法(11484)
- 险(10926)
- 保险(10834)
- 学(10513)
- 财(9776)
- 制(9641)
- 银(8984)
- 银行(8956)
- 行(8460)
- 理论(8373)
- 融(7750)
- 金融(7748)
- 农(7497)
- 业经(6652)
- 务(6258)
- 财务(6240)
- 财务管理(6212)
- 贸(6023)
- 贸易(6018)
- 企业财务(5858)
- 易(5851)
- 机构
- 大学(134550)
- 学院(130368)
- 研究(47612)
- 济(46959)
- 经济(45683)
- 管理(43248)
- 中国(40663)
- 理学(34944)
- 理学院(34480)
- 管理学(33468)
- 管理学院(33246)
- 科学(31576)
- 京(30696)
- 财(27257)
- 所(26534)
- 农(25920)
- 研究所(23793)
- 江(22183)
- 中心(21829)
- 农业(20817)
- 财经(20465)
- 业大(20158)
- 北京(20070)
- 经(18384)
- 州(17839)
- 范(17713)
- 师范(17422)
- 院(16793)
- 省(16609)
- 财经大学(15123)
- 基金
- 项目(76709)
- 科学(58024)
- 基金(54640)
- 研究(52340)
- 家(49547)
- 国家(49085)
- 科学基金(40070)
- 社会(30972)
- 省(29145)
- 社会科(29029)
- 社会科学(29017)
- 自然(27770)
- 基金项目(27190)
- 自然科(27157)
- 自然科学(27142)
- 自然科学基金(26647)
- 划(25885)
- 资助(24870)
- 教育(24606)
- 编号(20639)
- 成果(19167)
- 重点(17837)
- 部(16807)
- 课题(15470)
- 计划(15427)
- 科研(15108)
- 发(15065)
- 创(14709)
- 大学(14254)
- 性(13936)
共检索到218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利 许崇苗
近因原则是我国保险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保险理赔的难点。尤其是对于既有责任免除情形又有保险事故(如地震)两种以上原因同时发生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害或者被保险人身故或高残,保险公司是否承担保险责任,在学术界也存在不同的认识。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保险法没有对近因原则作出规定,造成法院和仲裁机构在处理保险合同纠纷时无所适从。本文在界定近因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民法上因果关系与近因原则的联系与区别,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详细阐述了近因原则在保险理赔中的具体把握和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保险立法的具体建议,旨在指导保险和司法实践活动。
关键词:
保险合同 近因原则 法律适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任希智
我们知道,保险的基本原则包括:可保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则、近因原则、损失补偿原则及代位求偿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意外伤害保险来说,有的基本适用,有的则完全适用。由于意外伤害保险不承保非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和残废支出,且还有些意外伤害属于除外责任,因此,近因原则在意外伤害保险中的适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近因原则的产生 近因原则最早产生于英国,大约在十八、十九世纪,英国法院有关保险的判例就已采用近因原则判断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毅文
本文是对一起船沉货损的案件分析 ,在保险责任的认定中 ,一审法院运用近因原则来判定船沉的责任 ,而二审法院却不采纳近因原则 ,笔者针对一、二审法院的不同判决 ,以理论联系实践阐述近因原则是保险理赔的原则之一 ,并对二审法院的判决提出不同看法。
关键词:
船沉货损 近因原则 除外责任 保险责任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伟民 周平
保险的最大诚信原则和近因原则○杨伟民周平一、有关最大诚信原则的法律规定和要求作为现代保险的基本原则之一,最大诚信(UtmostGoodFaith)原则最早起源于海上保险。该原则在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中得到了确立。该法第17条规定:“海上保险是...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汪海洋
保险理赔中的问题与建议○汪海洋保险合同生效后,当保险标的发生了保险责任范围内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损失后,经过调查实情、判明责任、确定损失,最后给被保险人支付赔款,就是保险的理赔工作内容。理赔工作是保险人履行保险职能的具体体现,政策性很强,专业技术...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建中
保险业是金融行业 ,同时也是服务行业 ,而服务业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在可能的范围内找到让客户满意的方式 ,理赔服务是保险业各项服务的核心 ,特别是面对理赔案件愈来愈多的健康保险 ,就其理赔服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如何把握好商业医疗保险理赔服务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是做到保险公司与客户双赢的关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希 李迪安 高星 陈帅 谢邦昌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海量保险业务数据进行风险分析,通过交叉频数分析确定保单中风险较大的因素,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将决策树、支持向量机、逻辑斯蒂回归和贝叶斯网络四种数据挖掘算法用于保户分类,提取高风险保户的潜在特征,挖掘理赔概率较高的保户群,以指导保险公司的营销工作。
关键词:
数据挖掘 高风险保户 理赔分析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飞
从规范保险人的理赔行为而言,有必要将保险人的理赔核定义务提升为统辖保险人核定保险事故的基本要求。保险人的理赔核定义务的法律性质是不真正义务。这一性质可作为对理赔核定义务予以解释和建构的法理基础。核定期间的有关规定是判断保险人是否违反了理赔核定义务的标准。核定期间的起始点应当是被保险人在发生保险事故后通知保险人的时间;2009年修订《保险法》时新增要求保险人对情形复杂的保险事故在30日内完成核定的规定应予坚持;《保险法》对于危险事故属于保险责任的情形并未规定该通知义务的具体内容,未来修法时极有必要继续完善和充实。当保险人违反理赔核定义务时,将面临失权和可能要承担损害赔偿的不利后果。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吕岩 朱铭来
保险利益原则作为保险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具有消除赌博行为、防止道德风险、限制赔偿程度等重要功能。在我国现行《保险法》中,保险利益原则规定得较为模糊,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困惑和难题。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的《保险法》,其中对保险利益原则做出了相应的修改。本文将针对保险利益的主体归属和存在时点等重要修订内容进行深入法理分析,并对保险利益原则相关立法与司法解释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保险利益 主体归属 存在时点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艳丽
保险合同不利解释原则的精神是倾向于保护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利益,但过于强调直接导致司法实践中对不利解释原则的滥用。不利解释原则是有一定适用范围的,它只适用于保险合同条款所用文字有歧义而致使当事人意图不明的情况,并且只适用于普通被保险人及附和性合同。在司法实践中我们要对不利解释原则给予合理定位,保证其在保险合同纠纷案中能得以正确的适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涛 薛璇 秦炳山
保险公司饱受惜赔诟病,本文对2000~2011年357个意外保险理赔诉讼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发现:保险惜赔客观存在,主要表现为拒赔,惜赔比值均值0.700 1,拒赔比值均值0.750 3;对于保险拒赔比值,高保额甚于低保额,死亡、残疾甚于一般伤害,年龄21~30岁甚于其他年龄段,离丧甚于已婚,呈高保额、高伤害程度、低谈判能力特点;保险惜赔的公司类别特征突出,无论惜赔还是拒赔,均是区县支公司甚于地市分公司,外资公司甚于中资公司,股份制公司甚于国有控股公司;对男性拒赔甚于女性,与模型假设相悖,恰恰反映面对高保额、死亡残疾高赔偿压力,索赔人高谈判能力让位于保险公司降低成本或提高利润。只有正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艳芹 刘传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汽车的普及以及许多国家将包括汽车在内的各种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列入强制保险的范围,机动车辆险迅速发展,本文将重点分析机动车辆险中的理赔问题,分析理赔中代位求偿原则的使用以及对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影响。
关键词:
理赔 损失补偿 代位求偿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任以顺
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保险法近因原则中"近因"一词的诠释一直存在"时间说"与"效力说"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前者认为时间上最为接近的原因就是近因,后者则认为效力上最为显著的原因才是近因。本文以为,对"近因"概念内涵的准确、科学理解在保险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时间说"并不切合保险理赔中对因果关系认定的实际,因为任何损失发生当时的情况所牵涉的原因极可能非常广泛,以致无法仅以时间来衡量决定近因;"效果说"亦未必尽善其美,因为在保险理赔实践中,如果不论存在多少个导致损失的客观原因,只能择其一因作为理赔的依据,"多因一果"的客观现象就变成了一个毫无实际意义的、多余的空壳名词。"近因"应当同时考虑发生损害时...
关键词:
保险法 近因 近因原则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周雷 许佳 张鑫 宗小敏 费菲
车险是财产保险的主要险种,车险理赔是车险实现风险保障功能的核心环节,但其长期面临理赔效率低、周期长、投诉多、欺诈防控难等“痛点”。保险科技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底层技术赋能车险理赔,实现在线报案索赔、远程查勘定损、智能理算核赔、自动支付赔款、有效防控欺诈、精准服务客户等全流程数字化,有助于解决上述“痛点”。人保财险公司“科技理赔”平台和某龙头科技企业“定损保”产品分别是传统财产险公司和第三方科技企业应用保险科技的典型实例,印证了保险科技底层技术赋能车险理赔的路径和效果。但是,保险科技作为新生事物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完善监管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及优化车险理赔数字生态,以期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保险科技的赋能作用,助推车险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