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31)
2023(2299)
2022(2010)
2021(1945)
2020(1734)
2019(4051)
2018(3889)
2017(8011)
2016(4338)
2015(4804)
2014(4709)
2013(4831)
2012(4508)
2011(4117)
2010(4336)
2009(4389)
2008(4720)
2007(4588)
2006(4245)
2005(3987)
作者
(12351)
(10468)
(10267)
(9873)
(6804)
(4962)
(4751)
(3875)
(3863)
(3759)
(3571)
(3500)
(3474)
(3358)
(3249)
(3160)
(3037)
(3007)
(2946)
(2782)
(2663)
(2573)
(2558)
(2459)
(2377)
(2330)
(2307)
(2149)
(2072)
(2059)
学科
(22665)
经济(22653)
(18442)
管理(17642)
(15439)
企业(15439)
方法(10143)
(9624)
数学(8520)
数学方法(8478)
(7062)
财务(7054)
财务管理(7050)
企业财务(6918)
中国(5610)
(5483)
(4828)
理论(4509)
农业(4447)
(4427)
金融(4425)
业经(4029)
(3999)
(3759)
银行(3752)
(3550)
关系(3532)
(3526)
劳动(3521)
人事(3410)
机构
大学(75263)
学院(71725)
(32894)
经济(32334)
管理(27524)
理学(23278)
理学院(23068)
管理学(22798)
管理学院(22657)
研究(21724)
(18328)
中国(16991)
(14950)
财经(14515)
(13059)
经济学(11077)
(10784)
财经大学(10715)
科学(10615)
(10453)
经济学院(9911)
(9692)
师范(9655)
北京(9601)
研究所(9413)
中心(9053)
(8817)
商学(8682)
商学院(8621)
师范大学(7843)
基金
项目(39674)
科学(32225)
基金(30763)
研究(30632)
(25519)
国家(25271)
科学基金(22281)
社会(21404)
社会科(20285)
社会科学(20277)
基金项目(16034)
教育(14612)
(13652)
自然(13217)
资助(12975)
自然科(12920)
自然科学(12919)
自然科学基金(12713)
编号(11976)
(11795)
成果(11310)
(10000)
教育部(9326)
国家社会(9124)
人文(9115)
(8568)
重点(8489)
社科(8264)
大学(8185)
项目编号(8014)
期刊
(38877)
经济(38877)
研究(25641)
(16494)
中国(12211)
管理(10895)
学报(10157)
财经(9526)
科学(9291)
大学(8483)
(8313)
金融(8313)
(8192)
学学(7837)
教育(7229)
(6345)
经济研究(5990)
问题(5672)
(5221)
技术(5155)
国际(5054)
业经(4397)
技术经济(4146)
农业(3789)
世界(3740)
现代(3660)
财会(3622)
(3389)
图书(3369)
财经大学(3368)
共检索到111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唐家龙  
将迁移纳入人力资本理论框架是一个历史性错误。无论从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投资的内涵还是外延来看,迁移都是一种虚假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诞生和发展的历程以及迁移的收益幻觉角度分析了导致这一错误的表层和深层原因。最后指出,关于迁移的错误表述会损害人力资本理论的纯洁性,这将混淆迁移的功能与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从而对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和城镇化进程产生错误的导向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秀丽  任俭俭  张昭俊  郝俊峰  
将“科技人力资本迁移”定义为科技人员将知识技能或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市场化的创新创业活动。囿于当前科技人员相对缺乏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和发现机会的敏锐眼光,国家及有关组织机构对科技人力资本迁移的支持力度不够、科技人员因创新服务意识不足从而难以平衡本职工作与迁移关系等问题,我国人力资本迁移发展滞缓。为此,根据解释结构模型原理构建科技人力资本迁移影响因素层级递阶结构模型,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德尔菲法明确具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科技人力资本迁移的因素有三大类,即表层因素、中间层因素和深层因素。其中,表层因素为创新能力和机会能力;中间层因素为包含预期收益、迁移渠道等10个影响因素;深层因素主要包含角色认同、组织支持和迁移氛围。由此提出政府层面完善政策、提供制度保障,组织层面创新评价方式、营造良好环境,个人层面把握政策精神、提高认识等,促进我国科技人力资本迁移的对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辉  李小琴  
利用CFPS数据对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迁移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通过logiStiCS模型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教育在迁移决策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并且迁移可以大幅度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对于迁移人群还是未迁移人群,人力资本投资都是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有效方式。因此,要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提高,防止阶层固化,必须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且对落后地区加强职业培训及就业指导,降低高等教育的门槛,促进劳动力的迁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亮  刘欣  
人力资本的迁移状况是衡量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本文首先进行人力资本迁移的经济分析,然后设计模型,通过测算迁移指数来描述内蒙古人力资本流动状况并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鹰  
自主、有序的迁移对于人力市场化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封闭的户籍制度和不平等的户籍身份 ,是人力资本自由化流动和市场化配置的主要障碍。符合人力资本自由流动的公共政策是建立市场经济型户籍制度 ,包括实现市场面前自然人社会身份的平等 ;废除户籍迁移的审批制而实行登记制 ;政府管理户籍的行政机关由公安转向民政部门 ;根据居住状况和就业状况分别实行相应的权利制度 ,如社会保障 ;政府对人力资本迁移的干预应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一兰  黄晓野  
本文构建制度框架下政府与乡村迁移者博弈模型说明政府政策选择机制形成与迁移者决策过程。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目标决定迁移者迁移策略,城市发展能否从迁移中获得利益决定政府对迁移的管制程度,农业发展能否为迁移提供支持决定迁移者的迁移决策。迁移者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影响政府策略与迁移者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改善乡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条件有助于加速迁移进程,减少城市劳动力市场对迁移者的歧视,提高城市化质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浩君  苏群  
从生命历程的视角,利用CFPS数据,分析农村个体早期,即儿童时期的迁移流动经历对其成年后的教育人力资本的影响,发现早期迁移经历会对个体成年后的教育人力资本产生显著影响。早期迁移经历对个体受教育质量的影响是正面的,尤其是农村非户籍迁移个体。早期迁移经历的发生会显著提高个体的识字能力和数学能力,且这种积极影响会在发生迁移的时机更早、距离更远时,表现得更为强烈。对此,政府应多关注农村非户籍迁移群体,促进其家庭化流动,从而减少留守儿童,增加农村儿童的迁移机会。同时,应多方位保障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力,保证这部分儿童能够通过迁移利用更好的教育资源、减少其学业中断的风险。此外,还应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农村家庭在儿童适当的年龄进行远距离的迁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浩君  苏群  
从生命历程的视角,利用CFPS数据,分析农村个体早期,即儿童时期的迁移流动经历对其成年后的教育人力资本的影响,发现早期迁移经历会对个体成年后的教育人力资本产生显著影响。早期迁移经历对个体受教育质量的影响是正面的,尤其是农村非户籍迁移个体。早期迁移经历的发生会显著提高个体的识字能力和数学能力,且这种积极影响会在发生迁移的时机更早、距离更远时,表现得更为强烈。对此,政府应多关注农村非户籍迁移群体,促进其家庭化流动,从而减少留守儿童,增加农村儿童的迁移机会。同时,应多方位保障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力,保证这部分儿童能够通过迁移利用更好的教育资源、减少其学业中断的风险。此外,还应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农村家庭在儿童适当的年龄进行远距离的迁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洋   高子茗  
针对现阶段中国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由迁移规模快速增长向素质结构调整转变这一现象,从城镇化推进角度作出解释。首先构建理论模型,阐述城市扩张通过影响迁移摩擦和就业市场技能溢价从而影响迁移人口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机制,之后从城乡接合部土地出让视角刻画区县层面的城镇化水平,并匹配CHIP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各地城乡接合部土地出让总量的提高,迁移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呈现“U型”变化,迁移摩擦消减和技能溢价先减后增为其主要驱动。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迁移人口的现有演变特征以及研判未来变化趋势提供一定帮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理  
考察了劳动力迁移对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结合迁移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把劳动力迁移的选择性特征和劳动力的异质性引入一个人力资本投资模型,研究了劳动力迁出地区人力资本的内生决定,并分析了劳动力迁移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进而促进地区间经济收敛的条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国俊  徐冲  祝成才  
本文利用2006年北京地区1452名外来务工人员数据,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村迁移劳动力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决定迁移劳动力收入的主要因素,而社会资本在总体中的影响则不显著。进一步笔者发现了社会资本的性别差异:家庭关系与老乡关系对于女性迁移劳动力的工资有显著影响。同时,我们还发现对西部地区的男性迁移劳动力而言,社会资本的积累能够带来收入的提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恂  
人力资本理论是透视农村劳动力迁移的重要视角。我国农村面临低素质劳动力难以迁出或迁出后就业质量低、高素质劳动力不愿迁回的双重困境。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迁出困境,农村人力资本回报不足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迁回困境。因而必须在基础教育、技能培训、医疗卫生等方面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农村低素质劳动力的迁移能力;在生活保障、工资待遇等方面增加人力资本回报,提升高素质劳动力的回流意愿,不断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和农村劳动力的全面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范兆斌  吴华妹  
本文以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基础,在信贷市场不完全的条件下,进一步考察了熟练劳动力跨国迁移对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积累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显示,基于跨国移民的"教育激励"效应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存在差异。短期中,基于跨国移民的"教育激励"效应会减缓"人才流失"效应对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积累及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会提高发展中国家熟练劳动力的比重,从而促进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长期中,当代际转移收敛于稳态水平时,国际人口迁移不再具有"教育激励"效应,而国际人口迁移的"人才流失"效应则会继续损害人力资本积累,从而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燕晓飞  赵鑫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非正规就业的雇佣方式,对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培训也日益重视。但总体而言,培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对教育培训成效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培训迁移效果,考量和提升培训迁移效果对提高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十四类不同行业的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影响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培训迁移效果的关键因素有个人特征、课程设计和工作环境等,要增强培训效果,需要在政府、企业和培训机构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强化政府的监管角色,针对个人和企业进行培训课程内容和时间设计,并在培训后提供促进培训转移的激励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卢继宏  廖桂蓉  
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劳动力的迁移行为同样牵涉到成本和收益问题。本文介绍了劳动力迁移的人力资本模型,剖析了阻碍农村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形成的因素,并提出了消除农村劳动力迁移障碍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