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57)
- 2023(11767)
- 2022(9792)
- 2021(9058)
- 2020(7190)
- 2019(16648)
- 2018(16584)
- 2017(30788)
- 2016(16551)
- 2015(18725)
- 2014(18859)
- 2013(18606)
- 2012(17961)
- 2011(16935)
- 2010(17317)
- 2009(16339)
- 2008(16210)
- 2007(14655)
- 2006(13899)
- 2005(13309)
- 学科
- 济(96721)
- 经济(96625)
- 管理(41823)
- 业(38386)
- 中国(30138)
- 企(29652)
- 企业(29652)
- 方法(29236)
- 地方(25690)
- 数学(24449)
- 数学方法(24294)
- 农(22211)
- 业经(20696)
- 制(18162)
- 学(17438)
- 贸(16679)
- 贸易(16664)
- 财(16195)
- 融(16132)
- 金融(16131)
- 易(16069)
- 地方经济(15912)
- 银(15776)
- 银行(15768)
- 行(15490)
- 农业(14930)
- 发(14507)
- 体(13581)
- 理论(13443)
- 环境(13042)
- 机构
- 大学(253943)
- 学院(251402)
- 济(122164)
- 经济(120006)
- 研究(100738)
- 管理(86866)
- 中国(78003)
- 理学(71769)
- 理学院(70836)
- 管理学(69985)
- 管理学院(69474)
- 财(56835)
- 京(56389)
- 科学(54692)
- 所(51319)
- 研究所(45720)
- 财经(43288)
- 中心(42257)
- 经济学(40316)
- 经(39278)
- 江(39166)
- 北京(37693)
- 范(37490)
- 师范(37245)
- 经济学院(35806)
- 农(35722)
- 院(35302)
- 财经大学(31722)
- 州(31267)
- 师范大学(30384)
- 基金
- 项目(147471)
- 科学(117138)
- 研究(115195)
- 基金(106972)
- 家(91750)
- 国家(90937)
- 社会(76871)
- 科学基金(76736)
- 社会科(72970)
- 社会科学(72954)
- 省(54624)
- 基金项目(54165)
- 教育(52691)
- 划(46407)
- 编号(45194)
- 资助(44172)
- 自然(43047)
- 自然科(41981)
- 自然科学(41971)
- 自然科学基金(41251)
- 成果(39613)
- 发(38523)
- 部(34645)
- 重点(34280)
- 课题(33903)
- 国家社会(33196)
- 发展(32604)
- 展(32077)
- 中国(31203)
- 教育部(30509)
- 期刊
- 济(154520)
- 经济(154520)
- 研究(95779)
- 中国(60139)
- 财(42117)
- 管理(36885)
- 教育(35118)
- 农(35029)
- 科学(33742)
- 学报(33650)
- 融(29847)
- 金融(29847)
- 大学(26778)
- 经济研究(26136)
- 财经(24613)
- 学学(24476)
- 农业(23752)
- 技术(22692)
- 业经(21999)
- 经(21653)
- 问题(20389)
- 贸(17929)
- 世界(16900)
- 国际(16450)
- 技术经济(14292)
- 业(12974)
- 经济问题(12731)
- 改革(12083)
- 革(12083)
- 坛(12008)
共检索到424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毅武 吴磊
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在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与中国旧、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市场导向改革基本相一致的理论发展与创新。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主体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文化大革命"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推动下,实现了一系列飞跃,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孕育并催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毅武 吴磊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缘起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以来关于富民强国的经济观点、理论和学说,其主体部分却是在不断实事求是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早期共产主义者、主要领袖人物、著名经济学家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基础上发展、丰富起来的。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主体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推动,不论是领袖人物还是经济学家,他们都在把握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经济思想与理论方略,促进并创新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贵海
通过对各种类型图书馆及其特点的介绍,揭示辛亥革命时期我国近代图书馆体系已经建立;以《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通俗图书馆规程》和《图书馆规程》为例,说明各类图书馆规程的颁布成为我国近代图书馆立法的开端。最后,对这一时期开始萌芽的图书馆学研究进行详细的阐述。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华 秦玉珍
1901—1918年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的读书活动与阅书报社的创建、革命者平等自由等进步思想的传播及辛亥革命前后一系列图书馆法规制度的制定,加速了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嬗变,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兴建高潮,并带动学校图书馆等各类型图书馆的建设,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兴起与发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周育民 肖婷
新军是晚清政府建立的一支高素质的武装力量,本意是捍卫岌岌可危的清王朝政权。但正是这支新军力量,成为后来辛亥革命多次起义中的主力,继而变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这样的结果
关键词:
晚清政府 力量转化 组织工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建华 李禾俊
1911年10月西安新军起义后,陕西革命党人建立的革命政权经历了秦陇复汉军政府、中华民国秦省军政府和中华民国陕西都督府(1914年7月前)三个阶段。在革命党人主政期间,陕西革命政权颁布了一系列发展社会良策,具体表现在:政治方面,积极推行民主政治,开放舆论,建立民主政团和地方自治组织;经济方面,采取了整顿厘务、裁汰书斗、恢复生产、兴办实业、统一币制、设立银行等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政策;社会方面,制定和执行了禁烟、剪辫和放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政策;文化教育方面,恢复和整顿学务,发展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并派遣留学生。
关键词:
辛亥革命 陕西 革命政权 社会发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胡万德 孙鹏
辛亥革命时期我国报刊活动蓬勃兴起,地处边陲的东北三省的报刊活动也十分活跃,呈现出官办报刊、民办报刊、外国人办报刊等各类报刊共同发展的局面。在辛亥革命时期,东北三省的政府官报占据主流,民办报刊风行无忌,白话报刊颇受读者青睐,外国人办报笼罩东北,报刊文种多种多样,报人报业举步维艰。
关键词:
辛亥革命 东北三省 报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马晓珍
文章认为,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在于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国家独立,人民民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强盛国家建立了基础。革命先驱孙中山的强国战略思维,包括坚持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制定科学规划、用国家力量来振兴工业和坚持用中国装备装备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孙中山战略的实践者,陈良佐在他的几十年生涯中,始终思考国家命运,思考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广西发展,用自己的实践为广西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文成
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是以民主为政治目标,以共和为政治制度,以宪政为治理模式的政治革命。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使中国政治从传统走向现代:政治统治合法化,政治结构合理化,政治行为多元化。辛亥革命的是非功过,至今招谤涉讼,但遗产丰富,启迪深刻:民主、共和、宪政是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趋势,是漫长的历史过程,是复杂社会系统,需要立足现实实践,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创新。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民主 共和 宪政 政治现代化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师渠
近代国人的现代国家认同既是近代中国融入世界过程的应有之义,也是甲午战后新生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产物。从戊戌到辛亥,维新派与革命派两大政治派别先后领导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前者打破了王朝国家的坚冰,将现代国家认同的价值取向第一次引入了国人的视野;后者则径直推翻了王朝国家,创建了民主共和的新国家。如果说民国建立是近代国人现代国家认同的里程碑,那么其奠基则应追溯至戊戌时期。两派各有所见,各有所蔽。前者主张共和革命,顺应了时代的走向;但其倡“排满”与“种族革命”,却不免有封建种族主义的偏见,而与民族建国初衷相矛盾。后者抵拒共和,失去了曾拥有的时代弄潮儿的资格;但其反对“排满”与“种族革命”,主张以四万万人“组成一大民族”共御外侮等等,在处理中国多民族关系的问题上,表现了较前者更为理性的精神,应乎了民族建国的历史大趋势。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形成了历史张力。“五族共和”显然是扬弃了双方的“所蔽”,而包容了彼此的“所见”:“大民族主义”与共和革命,即体现了民族建国的应有之义。中华民国的建立成为了近代国人实现现代国家认同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彰显了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
现代国家认同 民族国家 维新派 革命派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何炼成 何林
本文对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作了简单的介绍,重点指出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精髓是一致的。结合我国当前的现实,从消费经济学的角度,申论我国现在的消费问题。
关键词:
民生主义 消费经济学 辛亥革命100周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燕红忠 卫辛
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现有研究对晚清时期政治变革的原因仍然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文章回应了学术界关于社会流动和辛亥革命的探讨,以晚清捐官制度为切入点,通过对近代政治变革的影响因素和制度变动进行梳理,提出引发辛亥革命的新假说。研究发现,捐纳是促使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捐纳官员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取向不仅直接影响其所任职地区的革命响应,而且也通过乡土关系网络影响其籍贯地精英阶层的政治态度。捐官制度作为晚清提升社会流动性的重要工具,不仅促进了近代新兴官僚阶层的崛起,而且通过新式
关键词:
捐官制度 政治取向 辛亥革命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胡万德
基于对辛亥革命时期海外创办中文报刊情况的搜索与梳理,以表格的形式浓缩提供海外报刊的信息,并对海外报刊创办的群体及活动特点进行介绍,重点说明海外华侨在创办报刊活动中给予的经济支持及发挥的网络、阵地与桥梁等重要作用,以此歌颂华侨的爱国之情并纪念辛亥革命的成功。
关键词:
辛亥革命 中文报刊 海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梁若冰
本文对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推导出平民与立宪派参与革命条件的基础上,证明后者的参与门槛较高。在经验实证部分,本文首先利用模型分析了不同财政压力下新政对民变的影响,发现财政盈余对以平民为主的民变有显著抑制作用,这一结果在选取备用变量与处理内生性的情况下仍具有稳健性;其次,本文讨论了立宪派在预备立宪时期的活动,发现在1910年之后,立宪派显著增加了政治方面的诉求;最后,本文还考察了不同阶层的参与对辛亥革命胜利的贡献,发现民变数量、革命党与立宪派的活动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清末新政失败有两个原因:一是在财政面临崩溃之时实施新政,引发了底层民众的抗争;二是清政府在实施地方自治的同时加强...
关键词:
清末新政 财政崩溃 辛亥革命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陶秀伟
基于对辛亥革命前后20年间全国创办报纸的统计和办报活动的调查分析,以表格形式展现报纸创办的基本信息。并对当时报纸的编辑技术、经费与广告、发行模式等进行介绍,阐述报纸宣传对政府的影响以及对民众精神的引领,总结辛亥时期报业的兴盛与重要作用。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报纸媒体 舆论宣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