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16)
2023(5286)
2022(4025)
2021(3925)
2020(3205)
2019(7439)
2018(7183)
2017(13474)
2016(7214)
2015(8405)
2014(8048)
2013(8322)
2012(7869)
2011(7542)
2010(7289)
2009(7031)
2008(6989)
2007(6106)
2006(5532)
2005(5293)
作者
(20164)
(16956)
(16695)
(16189)
(10885)
(7987)
(7591)
(6571)
(6533)
(6050)
(5903)
(5658)
(5599)
(5514)
(5452)
(5186)
(4999)
(4926)
(4783)
(4463)
(4326)
(4008)
(3952)
(3918)
(3889)
(3809)
(3673)
(3351)
(3336)
(3278)
学科
(37239)
经济(37205)
管理(18381)
(16836)
方法(15150)
中国(14159)
数学(13390)
数学方法(13327)
(13033)
企业(13033)
(10130)
贸易(10124)
(9864)
(8227)
(7562)
(7395)
业经(7341)
(6966)
(6542)
银行(6540)
(6388)
(6006)
金融(6005)
关系(5873)
(5470)
环境(5344)
(5288)
(5220)
农业(5089)
(4946)
机构
大学(116032)
学院(110581)
(57502)
经济(56803)
研究(45142)
管理(38186)
中国(36139)
理学(32075)
理学院(31649)
管理学(31361)
管理学院(31116)
(25605)
(25448)
科学(23387)
(22517)
财经(20652)
经济学(20445)
研究所(20356)
(19055)
中心(18544)
经济学院(18305)
北京(17105)
(16141)
师范(16069)
(15595)
财经大学(15444)
(14866)
(13904)
科学院(13767)
师范大学(13426)
基金
项目(67661)
科学(54801)
基金(52720)
研究(51883)
(46028)
国家(45702)
科学基金(38402)
社会(36862)
社会科(35075)
社会科学(35065)
基金项目(26262)
教育(23576)
资助(22188)
自然(21653)
自然科(21196)
自然科学(21190)
(21077)
自然科学基金(20878)
(19775)
编号(18520)
中国(18145)
(17682)
国家社会(17210)
成果(16870)
教育部(15748)
重点(15627)
(14919)
人文(14252)
社科(13910)
(13782)
期刊
(62893)
经济(62893)
研究(42047)
中国(23242)
(19343)
学报(16365)
科学(16160)
管理(15476)
大学(13036)
(12836)
财经(12548)
教育(12521)
学学(11927)
(11813)
金融(11813)
经济研究(11597)
(11033)
(10491)
世界(9430)
国际(9393)
问题(9034)
农业(8875)
技术(7784)
业经(6924)
(5954)
技术经济(5770)
图书(5272)
经济问题(5179)
(5037)
论坛(5037)
共检索到177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朱光磊  陈娟  
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成员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阶层分化的过程中出现了特有的“两栖人”现象。本文指出了在改革初期和世纪之交两个阶段分别出现的“两栖人”现象的实质,以及这种现象对社会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天琪,叶振东  
一、两栖人口的出现 “两栖”原为生物学上的术语,这里我们提出的“两栖人口”,是指不变更户口,越过乡、镇界限,以劳务输出为目的的农村劳动者。通俗讲,两栖人口是指户籍在原地,劳动在彼地,离乡不“背井”的农村劳动者。它是流动人口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劳动力流动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的特定表现。 劳动力流动的内在冲动在任何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任何社会都存在收益差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秋起  刘春梅  
金融外部市场化推动国有金融改革的理论思路对转轨实践的解释有限度,中国国有金融制度变迁需要探索新的解释理论。从中央政府理性行为介入的分析视角,可以构建一个国有金融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框架。考察中央政府控制金融的效用函数及其变量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应成为解释中国国有金融制度演进规律的一条关键线索。以国有金融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历程为例可以佐证这一观点,并可以在这一解释框架的基础上展望国有金融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纯森  陈孝煊  
鄂西南位于北纬29°24'~31°06'、东经108°30'~111°36',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该区有两栖动物42种(含亚种),隶属于2目10科14属。动物地理区系复杂,含较多的古老物种,与周围各界、区有广泛联系,显示出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的过渡特点。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霍荟阁  姜广辉  李睿涛  
"两栖"占地不容忽视"两栖"占地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过程中,在城镇工作生活占用了城镇建设用地,在农村又不退出宅基地所形成的双重占地现象。这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由于进城农民无法享有和城镇居民同样的教育、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无法完全融入城镇生活,因而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庞英  
基于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本文在对转型期中国民族资本与FDI生产率比较的基础上,具体研究民族资本技术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民族资本效率优于FDI;民间资本比集体或国有资本更具效率。因此,转型期中央政府应考虑如何高效利用民族资本,尤其是要消除制约民间资本效率的体制性障碍,使民族资本更好地发挥促进中国经济持续高效增长的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光伟  
近年来,随着对农村和大城市适应能力的逐渐弱化,很多农民工选择了在农村老家的县城(或中心乡镇)另置房产,其生存方式也由原来的"两栖"向"三栖"转变。在"两栖"状态下,农民工"打工在城市,家在农村",而在"三栖"状态下,农民工则是"打工在城市,老家在农村,新家在县城(或中心乡镇)"。对于农民工而言,"三栖"生存代表着有资产、有家和贡献县城,具有不同于"两栖"生存的特殊意义。不仅如此,农民工的"三栖"生存,对于中国农村的家庭、社区乃至区域社会结构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冲击,其社会意义更加深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人伟  
一、引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12年。在这个时期内,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篇文章拟集中考察我国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方面所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例如,在改革过程中,由于指令性计划范围的逐步缩小,或者说,国家直接控制的部分逐步缩小,整个经济生活分为计划内和计划外两个系统(这里所说的计划专指指令性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乔琼  邓江  
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视为经济增长研究中的最重要变量。转型期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反映出制度的进步能促进或阻碍经济增长。中部崛起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紧迫的现实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循,必须从中部的实际出发,进行制度创新,重新构建符合中部经济发展需要的制度体系。文章肯定制度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分析和研究中部发展的问题,提出中部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制度创新的具体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皮圣雷  付瑶  罗莹莹  
本文基于生态位理论分析了转型期中国横向整合企业这种"两线作战"竞争生态以及横向整合企业在这一生态中的竞争战略,并通过空调和汽车等行业的典型企业案例分析探讨了应对"两线作战"竞争生态的竞争策略及策略组合。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国祥  王克强  
农村居民在城市和农村均进行居住,导致家庭两栖化现象的发生。本文建立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决策模型,基于规模变迁视角,分析农业经营规模和家庭规模变化对家庭两栖化的作用机理,并利用logit模型对其影响效应进行测算。得出如下结论:受家庭养老、风土人情、宅基地变现能力等影响,家庭规模小型化显著加剧家庭两栖化现象。农业规模化经营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人口跨产业、跨区域转移,另一方面也增加农村土地等要素的未来预期收益和农民居住意愿,从而进一步强化家庭两栖化现象。在传导效应方面,家庭规模小型化可以显著增加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人口流动,提升家庭两栖化程度;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助于释放农村劳动力进而显著提高农村家庭非农收入,对家庭两栖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要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养老事业投入,建立完善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学基  
<正>流动性背景下,社会生活实践的时空关系正发生着根本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定居走向移居,这些变化及其塑造的流动实践带来了新的研究话题。21世纪以来,中国快速城镇化中的人口流动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尤其是随着区域交通日益便利和城乡关系改变,新型“城乡两栖”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迁移现象。
关键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恒恒  李斌  栾晓峰  
2011年6—9月,在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不同林龄的人工林中,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杉木纯林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2种林型,分别设置3块对比实验样地,采用"围栏陷阱法"对不同人工林植物群落特征和两栖动物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林林龄对两栖动物生态位的影响高于人工林树种组成对两栖动物生态位的影响,灌草层物种多样性规律和两栖动物生态位宽度规律一致;2)同科两栖动物间生态位重叠较大,竞争较为激烈;3)两栖动物对人工林林龄变化的适应性和植物不同,在成过熟林中生态位宽度变窄、数量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