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94)
2023(8634)
2022(7140)
2021(6595)
2020(5422)
2019(12066)
2018(11974)
2017(24507)
2016(13464)
2015(15143)
2014(15342)
2013(15239)
2012(14637)
2011(13779)
2010(14240)
2009(13641)
2008(13690)
2007(12688)
2006(11904)
2005(11043)
作者
(40436)
(33496)
(33256)
(31966)
(21572)
(15673)
(15280)
(12688)
(12681)
(12293)
(11551)
(11157)
(11094)
(10849)
(10720)
(10375)
(9904)
(9799)
(9765)
(9761)
(8725)
(8361)
(8131)
(7772)
(7726)
(7716)
(7541)
(7333)
(6682)
(6627)
学科
(60445)
经济(60381)
管理(38927)
(35245)
(27300)
企业(27300)
方法(21175)
中国(19337)
数学(18301)
数学方法(18026)
(17765)
地方(15482)
(15174)
(14738)
业经(13102)
(12640)
(12145)
银行(12129)
(11921)
贸易(11913)
(11737)
(11571)
农业(11123)
(11003)
(10757)
金融(10755)
环境(9756)
地方经济(9369)
(9149)
(8947)
机构
大学(208901)
学院(208446)
(88292)
经济(86301)
研究(75249)
管理(74646)
理学(62567)
理学院(61760)
管理学(60731)
管理学院(60309)
中国(58299)
(45745)
(45054)
科学(43996)
(39108)
研究所(34940)
财经(34903)
(33680)
中心(32633)
(31349)
(31330)
师范(31166)
(30735)
北京(29180)
经济学(27494)
(27078)
(26779)
业大(25485)
财经大学(25426)
师范大学(24940)
基金
项目(123531)
科学(97950)
研究(95523)
基金(88699)
(76120)
国家(75462)
科学基金(63445)
社会(60563)
社会科(57364)
社会科学(57344)
(47427)
基金项目(45353)
教育(44031)
(41096)
编号(39909)
自然(38107)
自然科(37105)
自然科学(37089)
资助(36704)
自然科学基金(36426)
成果(35720)
课题(29085)
(28717)
重点(28540)
(28304)
(24988)
(24855)
国家社会(24682)
教育部(24226)
发展(23817)
期刊
(107583)
经济(107583)
研究(72230)
中国(40414)
(33094)
学报(29094)
(28531)
管理(28493)
科学(28116)
教育(27123)
(25488)
金融(25488)
大学(22275)
学学(20546)
农业(19049)
财经(18478)
业经(17365)
经济研究(17238)
技术(16819)
(15954)
问题(14801)
(13154)
国际(11340)
理论(10857)
图书(10557)
技术经济(10202)
现代(10028)
商业(10000)
(9957)
论坛(9957)
共检索到331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克瑜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区域经济政策体系的分析评价、认为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格局以及区域经济运行机制的相应变化。区域经济政策目标转型十分必要。协调发展、效率与公平兼顾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取向。为了实现这种目标转型、重新调整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思路势在必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鲍传友  
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性的、多层次的概念。推进转型时期我国义务教育公平发展,需要确立正确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要突出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坚持"义务教育优先"、关注个体的教育选择权、突出弱势关怀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从而保障教育政策能够公平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所有受教育者公平地接受义务教育。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佳佳  
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经济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消费、提升内需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和任务。文化产业的重要性正逐渐显现,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能够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开发新的产业领域可以获得竞争优势,升级和取代竞争力低下的传统产业。本文在分析转型时期文化产业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并归纳其政策导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春阳  廖信林  
区域政策是区域经济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国内外文献梳理辨析区域政策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政府干预理论主要思想和各国区域政策体系以明确区域政策研究的起源和演化,分析区域政策的调整阶段,进而提出以"三大战略"为工作重点、以雄安新区为战略支撑,引领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政策思路,为区域政策领域完善理论体系、明晰研究方向以及制定规划战略等提供参考并有所突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春阳  廖信林  
区域政策是区域经济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国内外文献梳理辨析区域政策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政府干预理论主要思想和各国区域政策体系以明确区域政策研究的起源和演化,分析区域政策的调整阶段,进而提出以"三大战略"为工作重点、以雄安新区为战略支撑,引领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政策思路,为区域政策领域完善理论体系、明晰研究方向以及制定规划战略等提供参考并有所突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任重  陈姝兴  
我国区域规划制定在新世纪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规划区域数量剧增,种类繁多,规划目标功能强化和更加的多样化,区域经济政策也更加注重地区特色优势。同时,区域规划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着区域规划政策碎片化、普惠化、非动力化等问题。未来的规划要联系国家总体规划,不仅要有区域的个性化,更要注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把握好战略性、大局性的基本取向;注重区域协调机制化,强化各规划间的有效衔接;未来规划还需要区域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依靠区域自身发展修炼,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发展的质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钟桂宏  
“九五”时期的收入分配政策必须从我国体制转换时期的特点来考虑,既不能沿用过去习惯的一套做法,也不能完全比照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来套用。作者认为,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目标,“九五”收入分配政策着重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市场化过程中的个人收入政策,二是逐步社会化的社会保障政策,三是税收调节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少华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外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对外资用出效益,用出水平,需要及时的政策导向,笔者对此谈一些粗浅认识。我国利用外资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小旺  
区域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为推动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而采取的财政政策,在国外,区域财政政策普遍被用来平衡区域经济,即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补助拨款等形式促进落后地区发展。80年代,我国的区域财政政策适应改革开放和沿海发展战略的需要,由均衡发展模式转变为地区倾斜模式,并取得了巨大成效。进入了90年代,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与80年代初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沿海和内地的差距不断拉大,区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因此,对区域财政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现行区域财政政策的考察,本文试图对90年代我国区域财政政策的取向作一些初步探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卜毅然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无论在横向还是纵向上差距都在日益扩大,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必须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战略性思考,因为,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与否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家顺  蒋敏元  
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和实践,中国林业产业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为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当前,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林业产业政策还存在着系统性、稳定性和激励性弱的问题,需要进行政策调整。提出了新时期林业产业政策调整的总体思路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公益林建设投入机制、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理顺木材收入分配关系、完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孟全省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6年来,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自199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走低,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同时,退耕还林政策本身也突显出许多问题,退耕还林工程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也没有得到保障。因此,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目标、退耕还林工程的运作模式、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方式等方面要进行调整,还要充分完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