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900)
2022(1630)
2021(1630)
2020(1333)
2019(3020)
2018(2867)
2017(4939)
2016(3013)
2015(3806)
2014(3888)
2013(3499)
2012(3497)
2011(3255)
2010(3561)
2009(3309)
2008(3480)
2007(3326)
2006(3121)
2005(2978)
2004(2781)
作者
(9096)
(7462)
(7364)
(7269)
(4818)
(3578)
(3510)
(2880)
(2870)
(2839)
(2585)
(2560)
(2478)
(2464)
(2395)
(2251)
(2217)
(2203)
(2129)
(2110)
(1993)
(1877)
(1846)
(1809)
(1734)
(1728)
(1707)
(1675)
(1541)
(1501)
学科
(11814)
经济(11793)
教学(8116)
管理(7241)
理论(6459)
(5486)
学法(5032)
教学法(5032)
教育(4944)
(4708)
企业(4708)
(4024)
中国(3694)
方法(3305)
学理(3288)
学理论(3288)
(2510)
金融(2509)
(2506)
(2429)
(2428)
组织(2271)
(2253)
银行(2253)
(2201)
业经(2198)
(2142)
数学(2068)
(2058)
世界(1997)
机构
大学(50720)
学院(49657)
研究(16915)
(16583)
经济(16093)
管理(12473)
中国(11895)
(11396)
(11158)
师范(11060)
科学(10059)
理学(9749)
理学院(9547)
(9423)
管理学(9187)
管理学院(9078)
(8889)
师范大学(8836)
(8587)
教育(8569)
研究所(7850)
北京(7733)
财经(7282)
中心(7215)
(7086)
(6495)
技术(6469)
职业(6300)
(6148)
经济学(5419)
基金
项目(24530)
研究(21531)
科学(18027)
基金(15162)
教育(12698)
(12567)
国家(12401)
社会(11531)
社会科(10716)
社会科学(10711)
科学基金(10098)
(10017)
成果(9777)
编号(9704)
(8401)
课题(8227)
基金项目(7504)
(7347)
资助(6549)
(6063)
大学(5910)
重点(5887)
规划(5699)
项目编号(5667)
(5661)
自然(5360)
自然科(5224)
自然科学(5224)
(5214)
(5200)
期刊
(23504)
经济(23504)
研究(21208)
教育(19306)
中国(13683)
(8690)
学报(8121)
大学(6742)
技术(6543)
科学(6468)
管理(6450)
学学(5681)
财经(5511)
职业(5003)
(4895)
(4863)
(4239)
金融(4239)
图书(3660)
经济研究(3544)
(3407)
论坛(3407)
农业(3279)
问题(3249)
世界(3199)
技术教育(3086)
职业技术(3086)
职业技术教育(3086)
(3043)
书馆(3022)
共检索到86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攀峰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与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在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走向可能生活的动态生成过程。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目的:一是基础性目的,即教学活动应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二是发展性目的,即教学活动应积极建构学生完满的可能生活,不断提升他们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将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建构完满的可能生活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其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建构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定仁  纪德奎  
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从统合到隔离、再到结合是教学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论的产生及其科学化历程,是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逐步隔离的过程。理论教学论的出现和存在,导致教学世界里生活化的缺损和人性的遗失,加速了教学世界远离生活世界。教学论研究范式的变革,即文本式向田野式的转换,促使理论教学论向实践教学论转向,进而重新焕发教学论指导教学世界的生命力,是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高度结合的必然选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万海  
当前教学中的道德沦落与异化不在于规范伦理的旁落,而在于对教学内在道德性的忽视。把握教学本体需要从对教学本质的逻辑分析走向对教学存在的理解。教学不仅是一种道德性实践,更是一种德性生活,是充满理性的、自由自觉的、道德创造性的和自律的生活。重返德性生活的教学才会获得自救,也才有教育中人的真正解放。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郭华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下教学论的热点话题。本文分析了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主张的诉求及其所带来的种种难题与困境。本文提出,要想切实解决中国的教学问题,不能依赖于教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只能通过不断提高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科学化水平来实现。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程广文  顾泠沅  王建磐  
本文通过数学教育的几个方面与生活世界的关系的分析 ,揭示了数学教育中导致“分裂人”的原因 ,并提出了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实现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以免出现“分裂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斌  
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之源。教育面临的现代性困境实质上是教育对生活世界的遗忘。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内在关联使其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成为可能。构建合理的教育价值观,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大力倡导生活教育和不断加强人文教育,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现途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与困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济良  
生活世界是人类一切有意义的活动的发源处 ,是一切人的生命、生活、组织、社会的存在基础 ,是个体生命存在的真实根基。近代启蒙运动以来所产生的科学技术和所形成的科学世界观 ,异化了人类真实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理论关照下的生命教育主张教育要走进“生活世界” ,建立师生之间的主体际关系 ,构建充满温情的教育生活世界和倡导教师要使用生活化的温馨评语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晓华  
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和开创者 ,纽曼以其《大学的理想》一书奠定了他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伟大地位。其中纽曼有关大学目的和大学功能的思考对于如今深陷功利狂潮的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纽曼关于大学目的和大学功能的思想是基于他对大学本质的认识 ,他认为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 ,由此 ,他提出了大学的目标分层理论 ,从世俗的智力和社会应用以及超社会性的宗教等三个维度来建构他的大学目的论。同样是从大学“传授普遍知识场所”的本质性界定出发 ,纽曼提出大学的基本功能应定位于教学 ,而不应立足于科研 ,更不能以科研来代替教学 ,因此 ,他提出了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相分离的功能性定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广君  张建鲲  
当代中国教学论的发展正面临着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困境。只有走进现实的教学,教学论所担负的指导实践与完善自身体系的任务才有可能完成。同时,只有把教学看做是教师和学生的特殊交往生活,以教学生活视角看待教学问题,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教师的反思,教学论才能超越现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化。并且,以生活的视角看待教学,将为未来教学论走向开放性、融合性和解放性提供契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广君  张建鲲  徐文彬  
教学世界原本脱胎于生活世界,教学原本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片面追求知识与理性、真理与标准、分数与效率等外在目标的过程中,教学悄悄地异化为科学世界的一部分。因此,理性对待“教学回归生活”的口号,反思和清理科学世界、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的科学世界中融入关爱人、发展人的教育灵魂,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教学生活,是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元祥  
"生活世界"概念引入教学理论的教学意蕴在于确立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态发展。"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一种教学理念,是指突显教学过程的生成性,重视教学过程的发展性,崇尚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民主、崇尚主体性,崇尚整舍方法论。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并不否认科学知识教学,而是反对"为科学而科学,为知识而知识"的倾向。教学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理论的多样性,教学论研究要更新思维方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王晖  
基于个体生命成长的视角,重新思考教学的教育性问题。教学工作乃是通过塑造个体的思想世界,帮助学生将原本狭窄的生活范围敞开为丰富、有序的生活世界。生命论的教学工作是"中介性"的,它有赖于个体生命的自我觉知和自我转换,旨在促进个体在实际生活中的自由思考与责任行动。教学基于欲望、兴趣和意志三种生命意向影响学生的生命,通过审美性教学、理智性教学和对话性教学三个历时性的阶段以及师生的生命交往,促进学生对世界的审美性描述,帮助学生养成多方面、均衡的认知和同情兴趣,形成坚定、有序的行动信念和道德性格,获得积极、开放的生命姿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袁顶国  朱德全  
课程论回归生活世界,旨在唤醒课程论对课程生活世界的遗忘与失落,修复课程论的多重疏离及反思课程论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危机。就课程论学科建设而言,课程论要回归的生活世界不是一个具体所指的世界,而是一种把握与研究课程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即主体间关系的思维方式。它将导致课程论在理论视野、研究主题、知识基础、研究方法和理论形态等方面的变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