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55)
- 2023(2383)
- 2022(2111)
- 2021(1969)
- 2020(1683)
- 2019(4021)
- 2018(3789)
- 2017(8137)
- 2016(4236)
- 2015(4637)
- 2014(4682)
- 2013(4776)
- 2012(4474)
- 2011(3983)
- 2010(4114)
- 2009(4048)
- 2008(4184)
- 2007(4002)
- 2006(3753)
- 2005(3499)
- 学科
- 济(23910)
- 经济(23889)
- 业(13992)
- 管理(12927)
- 企(10932)
- 企业(10932)
- 方法(10545)
- 数学(9130)
- 数学方法(9089)
- 中国(7902)
- 财(6869)
- 农(5421)
- 学(5093)
- 地方(5031)
- 人口(4939)
- 制(4939)
- 业经(4564)
- 农业(4335)
- 务(4331)
- 财务(4324)
- 财务管理(4320)
- 融(4145)
- 金融(4144)
- 贸(4101)
- 贸易(4097)
- 理论(4048)
- 企业财务(4039)
- 易(3968)
- 税(3963)
- 税收(3780)
- 机构
- 大学(70017)
- 学院(67738)
- 济(32363)
- 经济(31875)
- 管理(23619)
- 研究(22943)
- 理学(19780)
- 理学院(19565)
- 管理学(19311)
- 管理学院(19177)
- 中国(17775)
- 财(17002)
- 京(14417)
- 财经(13448)
- 经(12097)
- 科学(11995)
- 所(11942)
- 经济学(11719)
- 经济学院(10600)
- 研究所(10533)
- 江(10203)
- 财经大学(9847)
- 范(9843)
- 师范(9797)
- 中心(9458)
- 北京(9346)
- 州(8397)
- 师范大学(7916)
- 农(7579)
- 商学(7405)
- 基金
- 项目(38019)
- 科学(30470)
- 研究(28981)
- 基金(28838)
- 家(24292)
- 国家(24092)
- 科学基金(20760)
- 社会(20753)
- 社会科(19626)
- 社会科学(19622)
- 基金项目(14618)
- 省(13576)
- 教育(13524)
- 资助(12211)
- 自然(11673)
- 划(11484)
- 自然科(11398)
- 自然科学(11397)
- 自然科学基金(11237)
- 编号(11003)
- 成果(10046)
- 部(9157)
- 国家社会(9098)
- 重点(8490)
- 教育部(8389)
- 人文(8225)
- 发(8212)
- 性(7942)
- 社科(7892)
- 课题(7799)
共检索到107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剑
本文试图说明,资本内部的矛盾运动导致了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最终将抑制资本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因此,世界人口走向零增长,不过是资本运动的最终结果。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抽去它同其它社会共有的纯粹劳动过程,就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其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民,原新,王金营
本文通过国际横向比较和中国人口发展的纵向比较,从定量与定性两方面分析人口零增长与老龄化之间的关系。中国已经进入人口低增长阶段,常把人口零增长作为人口发展的终极目标,很少关注老龄化与实现人口零增长的关系。按中方案预测,2045年中国将经过人口零增长点,21世纪末期将有可能实现相对人口零增长域。同时,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升高,且与实现人口零增长域直接相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希吾 顾定法 唐青蔚
一个国家需水总量零增长问题,是其水资源长期供求预测的重要内容,也是水资源需求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要意义。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例与总需水量的关系,采用"产业结构分析法"探讨我国需水总量零增长可能出现的时期和需水总量的最大值。据此法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三产业GDP占三次产业总量的比重达到60%左右时,其总需水量可能达到零增长(或负增长)。我国到2026—2030年左右全国需水量可能进入零增长期,需求量最大值将达到6 300×108m3左右。
关键词:
我国需水总量 零增长 产业结构分析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洪英芳
经济增长质量与人口效应,是一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但又至关重要的现实性很强的问题。实践证明,在追求经济增长时,必须充分重视人口效应,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形成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良性经济循环,加速经济发展。当前深入研究与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人口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赵伯兴 郑春汛
针对复合图书馆条件下藏书增长与空间限制的矛盾,论文全面分析了影响文献剔旧的因素,探讨了储存库建设对文献零增长的保障作用,并通过对低利用率文献范畴的界定,提出了将低利用率文献送交储存库文献保存的最佳时间。
关键词:
储存库 文献零增长 机制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鸿 石峰 张慧成
本文通过介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和其中的平衡关系,引入供需协调系数的概念,并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研究水资源供需的协调程度,较好反映出供需双方的协调关系。之后又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中需水零增长模式,从理论上指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思路。需水零增长模式认为:自然规律的承受强度是有限的,人类的发展、创造动能是无限的,人类本身动态的需求必须通过人类自我的发展来满足。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邱寄群
本文依据“藏书零增长理论”对图书馆过期期刊的保存期问题进行探讨。在全文电子期刊广泛应用的数字化时代,印刷本过期期刊不必长期保存。
关键词:
图书馆藏书 零增长理论 过期期刊 保存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绍凤
本文探讨发达国家工业用水零增长出现的时间及其原因。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较高的环境保护要求是工业用水减少的宏观社会背景 ,产业结构升级则是工业用水实现零增长的直接原因。第二产业所占的 GDP比重和就业比重的开始降低是工业用水减少的前奏 ,第二产业比重的明显降低——其实质是高耗水的重化工行业规模的绝对萎缩——几乎是工业用水停止增长的充分条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何锁柱 王恒君 孙晓娜 樊相宇
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要实行两个根本转变:“计划”向“市场”转变;“粗放”向“集约”转变。实行两个根本转变是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实力的重大战略方针。两个转变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当由“计划”向“市场”转变中,客观上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文英
索罗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稳态经济零增长率符合物理学中惯性定律揭示的物体运动规律,是经济形式的惯性运动。运用物体的惯性定律和惯性属性解释稳态经济零增长率,得出稳态经济零增长率与低碳经济相契合以及经济体小发展快的结论。从长期的经济运动分析,稳态经济零增长率连接着两轮不同增长方式的经济增长阶段。要充分利用稳态经济零增长率,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我国制定优先发展经济体小的中西部开发战略;在稳态经济零增长阶段着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解决社会经济矛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侯海波 王罗汉
文章梳理了2000年-2017年以来关于人口红利研究的代表性文献,从定义出发,通过厘清对概念理解的误区,重新审视对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发现人口红利作为"人口机遇窗口"和经济增长的条件,通过人口数量、年龄结构以及储蓄和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目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机遇窗口期在不断收缩,研究发现,通过提高劳动力教育和技能水平,创造人力资本红利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人口结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珊 于法稳 代明慧
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2004—2021年的面板数据,将2015年化肥“零增长”政策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采用断点回归实证检验化肥“零增长”政策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水平的影响,进而分析此政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断点回归结果表明:化肥“零增长”政策可显著降低化肥施用强度,同时对粮食产量和3大粮食作物(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化肥“零增长”政策对粮食产量的促进效应源于化肥利用效率的提高,粮食主产区内高度集中且呈规模化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能够催生粮食增产的规模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化肥“零增长”政策冲击下,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粮食总产量和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均显著提升,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化肥施用强度显著降低。粮食主产区在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同时,确保了粮食生产能力不下降甚至提高,进而有效地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由此表明,进一步实施化肥“零增长”政策,可以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与保障粮食安全的“双赢”,更好地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颖 佟健 蒋正华
中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人口机会窗口,但人口机会窗口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转化为人口红利。与增加人口数量相比,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开发各年龄层次的人力资源、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则是我国经济增长更有效、更持久、可持续的人口动力和源泉。一些学者基于我国人口红利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只有保持大量廉价劳动力才能保证发展,因此必须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政策建议,显然没有认清严峻的人口形势,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背离了我国人口发展战略。文章认为,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出发,不断完善人口政策是必须的,但这与人口红利无关。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刘永良 林荫亚 沙神才
通过上海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形成原因分析,总结人口负增长的历史经验,为继续控制人口数量提供科学的管理经验;预测上海人口发展趋势,为调整人口发展规划提供科学资料;研究与上海城市发展规划相适应的理想人口发展目标,探索为之奋斗的人口规模和达到这一规模目标的可行途径;研究国外人口发展进入低生育率状态的历史资料和所采取的人口政策,吸取可供借鉴的经验;最终在综合以上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研制以计划生育为主要内容的人口管理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