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62)
2023(11145)
2022(9207)
2021(8430)
2020(7089)
2019(15825)
2018(14966)
2017(29562)
2016(15956)
2015(17168)
2014(16856)
2013(16625)
2012(15149)
2011(13450)
2010(13479)
2009(13101)
2008(12670)
2007(11368)
2006(9898)
2005(9002)
作者
(47349)
(39428)
(39415)
(37217)
(25206)
(19483)
(17678)
(15202)
(15170)
(14003)
(13626)
(13129)
(12627)
(12621)
(12594)
(12189)
(11938)
(11572)
(11564)
(11428)
(9962)
(9789)
(9564)
(9062)
(8986)
(8907)
(8832)
(8482)
(7900)
(7820)
学科
(61008)
经济(60933)
(56410)
管理(52567)
(49100)
企业(49100)
方法(29673)
(27602)
金融(27601)
(26095)
数学(26002)
数学方法(25815)
(25009)
银行(24964)
(24082)
中国(21966)
(20228)
财务(20203)
财务管理(20171)
企业财务(19196)
(17513)
(15468)
业经(14621)
(13832)
(12014)
贸易(12003)
(11744)
(11578)
中国金融(11401)
地方(11214)
机构
大学(229184)
学院(227655)
(94724)
经济(92957)
管理(85226)
研究(74788)
理学(74156)
理学院(73402)
管理学(72227)
管理学院(71842)
中国(63480)
(48451)
科学(46224)
(45977)
(43905)
财经(39257)
(38667)
业大(36553)
中心(35836)
(35813)
研究所(35348)
农业(34909)
(32670)
经济学(30988)
财经大学(29763)
北京(28339)
经济学院(28235)
(26891)
(26010)
(25994)
基金
项目(153574)
科学(120559)
基金(115057)
研究(103777)
(103166)
国家(102313)
科学基金(87182)
社会(69307)
社会科(66042)
社会科学(66023)
基金项目(61098)
(59159)
自然(58557)
自然科(57312)
自然科学(57294)
自然科学基金(56361)
(50420)
教育(47301)
资助(47174)
编号(38123)
重点(35051)
(34255)
(32896)
(31666)
创新(30810)
科研(30649)
成果(30645)
计划(29693)
国家社会(29632)
教育部(29419)
期刊
(95987)
经济(95987)
研究(64892)
学报(44943)
(42084)
中国(39982)
(38485)
(38073)
金融(38073)
科学(37237)
大学(33026)
学学(31984)
管理(30411)
农业(24396)
财经(21709)
(18436)
经济研究(16683)
教育(15315)
技术(14432)
业经(14372)
(13356)
问题(12893)
(12775)
财会(12300)
业大(11104)
(10777)
理论(10537)
技术经济(10217)
国际(10196)
商业(9988)
共检索到332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赛志毅  宋琳  
鉴于我国公司的融资偏好与西方国家完全相反,黄少安、张岗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一文中认为其直接动因在于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低于债务融资的成本,但同时在文中对资本成本与融资成本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进行了混用,进而甚至可以推论出公司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小于债券融资的资本成本这一足以推翻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革命性"结论。本文明确区分了作为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收益率的资本成本与公司实际筹资所付出的融资成本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发现:我国公司融资偏好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直接原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少安  钟卫东  
笔者曾经从融资成本角度论证了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直接原因,本文首先在辨析资本成本和融资成本等概念的基础上对针对作者观点提出质疑的其他学者的观点做了评析,其次对股权融资中的成本因素及其形成和作用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并论证了股权融资成本软约束假说:由于构成股权融资成本各因素约束力的差异,造成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此为股权融资偏好的第一层动因;由于中国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存在的诸多制度缺陷,导致股权融资成本对企业内部人的融资决策缺乏约束力,使融资人以最大化个人效用函数为目标选择融资方式,此为股权融资偏好的第二层动因。本文最后提出了若干纠正成本软约束的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文  王飞  
本文通过构建负债融资约束模型解释了股权融资成本高于债务融资成本时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融资的原因并探讨了债务融资成本大小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我们得到:负债能力受限于净资产规模的上市公司需要进行股权融资以提高负债能力;过低的债务融资成本催生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基于本文的模型,我们认为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并不一定能够缓解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陆玉梅  何涛  
本文在对资本成本与融资成本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得出如下结论 :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再融资的直接原因是股权资本成本的软约束性导致股权再融资的成本过低 ,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殊股权结构 ,应该采取有效措施 ,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进行规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琳  刘百芳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悖离“啄食顺序理论”的关键原因在于资本成本的内涵存在制度性的割裂:一方面理论上已经接受了现代财务思想中作为投资者必要报酬率的资本成本,但另一方面实践中大部分人还是将资本成本视为企业融资时的资金筹集费和占用费。本文利用数学模型证明了对资本成本的不同解读才是导致国内外融资偏好差异的根本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肖泽忠  邹宏  
本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和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并提供了一种检验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说的方法,同时为其提供了有力的经验支持证据。虽然总体上国有股、法人股和外资股比例对上市公司总的负债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国有控股公司的长期负债率要高于非国有公司。这些结果与"国有股比重高—内部人控制—股权融资偏好"的逻辑不符。在发达国家研究公司财务杠杆决定因素时经常采用的变量,如公司规模、有形资产比率、成长机会和获利能力等,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同样重要,并有着相似的作用。然而,这些决定因素对公司财务杠杆的作用方式却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结果不尽相同。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马崇明  
我国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有悖于西方融资理论和实践,本文从定性与定量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指出了过度股权融资所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翊  许晓卉  
文章通过对2004—2013年度69家房地产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分析认为,以市场分配经济资源比重而表示的基本经济制度变迁因素与总体上公司债务融资偏好之间存在积极且显著的关系,而与公司长期债务融资偏好存在负向相关关系。基础经济制度因素降低了流动性波动对总体债务融资偏好的积极影响程度,但引致了流动性波动提升公司长期债务融资偏好的性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梅  
按照梅耶斯的"优序融资理论",企业融资顺序应是内部资金优先,债券融资次之,最后才是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则出现了"重股权融资、轻债券融资;重短期债券融资、轻长期债权融资"的现象。股权融资偏好存在诸多负面效应,本文通过分析其成因,提出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价值、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及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郑文杰  
文章在总结国内外融资约束代理变量的基础上,通过对融资约束概念的阐述及我国融资约束现状的分析,构建出衡量融资约束的综合Z指标。研究结果为识别企业融资约束提供了基本方法,丰富了企业融资方面的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陆正飞  叶康涛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较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对此 ,理论界一般将其直接动因归结为股权融资成本偏低。然而 ,本文分析表明 ,融资成本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为此 ,我们进一步采用Logit模型 ,从融资成本、破产风险、负债能力约束、代理成本和控制权等因素多角度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企业资本规模和自由现金流越低 ,净资产收益率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 ,则企业越有可能选择股权融资方式。但本文研究未发现企业破产风险和成长性指标对企业融资决策有影响。同时 ,本文研究还发现 ,股权融资成本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概率正相关。本文最后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郭世辉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既不符合优序融资理论,也不同于绝大多数国外公司以债务融资为主的情况,而是以股权融资为主。单从融资成本角度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一股权融资偏好行为。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能因增发新股和配股从流通股股东攫取特殊利益,公司经理因股权融资所面临的筹资风险小、可支配现金多、职位消费有保障,而因债务融资面临较大的还本付息压力和职业风险,从而使经理人偏好股权融资而不偏好于负债融资。经理人的这种机会主义倾向是股权融资偏好的内在动因,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和内部人控制是股权融资偏好的制度因素,信息失灵、债券市场发展缓慢更加剧了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勇  
现有研究文献大多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历年统计数据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不存在所谓的"股权融资偏好"和"最优资本结构",而是具有"偏好融资"的行为特征。现行金融体制缺陷抑制了企业的融资,是造成上市公司"偏好融资"的制度根源。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本强  江可申  
首次提出融资偏好度概念,并建立了融资偏好度模型,讨论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融资期望对于其融资偏好度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其融资偏好度具有显著负效应,影响力度与其资产负债率大小相关;融资期望对其融资偏好度具有显著正效应。因此,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偏好于股权融资主要是其过低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和过高的资本融资期望值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斌  易伟明  
后危机时代要求我国上市公司加快融资速度,以形成良好的资本结构。本文从后危机时代资本市场的特点出发,通过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现状的分析,找出制度和非制度的因素,并从大力发展和完善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优化股权结构、加强对"内部人"约束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及优化资本结构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