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2)
- 2023(763)
- 2022(729)
- 2021(734)
- 2020(689)
- 2019(1508)
- 2018(1469)
- 2017(2912)
- 2016(1484)
- 2015(1593)
- 2014(1467)
- 2013(1405)
- 2012(1270)
- 2011(1157)
- 2010(1165)
- 2009(1071)
- 2008(1061)
- 2007(969)
- 2006(803)
- 2005(720)
- 学科
- 业(6777)
- 管理(6621)
- 企(6231)
- 企业(6231)
- 济(4971)
- 经济(4950)
- 方法(2986)
- 数学(2451)
- 数学方法(2440)
- 财(2357)
- 制(2241)
- 务(1923)
- 财务(1921)
- 财务管理(1918)
- 企业财务(1892)
- 体(1825)
- 人事(1772)
- 人事管理(1772)
- 体制(1624)
- 农(1603)
- 业经(1292)
- 农业(1094)
- 划(1085)
- 理论(1072)
- 技术(999)
- 策(940)
- 学(895)
- 银(868)
- 银行(868)
- 行(822)
- 机构
- 大学(21864)
- 学院(21191)
- 管理(11056)
- 理学(10117)
- 理学院(10040)
- 管理学(9930)
- 管理学院(9889)
- 济(8640)
- 经济(8509)
- 研究(4954)
- 财(4381)
- 中国(4144)
- 京(4017)
- 财经(3716)
- 经(3431)
- 商学(3391)
- 商学院(3369)
- 农(2952)
- 财经大学(2873)
- 经济管理(2855)
- 业大(2851)
- 江(2761)
- 中心(2605)
- 科学(2408)
- 范(2390)
- 工商(2368)
- 师范(2358)
- 北京(2303)
- 经济学(2255)
- 农业(2229)
共检索到27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杜兴强 殷敬伟 赖少娟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内容,论资排辈则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迄今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本文使用手工搜集的论资排辈数据,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特有的、独立董事对董事会议案发表的意见,考察了论资排辈对独立董事进谏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5—2013年间13336个年度观测值的实证研究分析发现,论资排辈与独立董事发表异议意见的概率以及数量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论资排辈抑制了独立董事的进谏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CEO任期越长,论资排辈对独立董事发表异议意见的负向影响越明显
关键词:
论资排辈 组织文化 独立董事 异议意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世刚 蒋煦涵 蒋尧明
本文以2004—2015年A股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独立董事内部薪酬差距对异议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独立董事的内部薪酬差距显著提高了异议意见的概率和数量,而企业的内部控制显著降低了内部薪酬差距与异议行为之间的关系强度,公司的诉讼风险正向调节了独立董事薪酬差距与异议行为之间的关系强度。进一步研究表明,独立董事薪酬差距与异议行为在薪酬差距呈梯次分布和最低薪酬多的组内显著正相关,在行业薪酬差距低的组内显著正相关;通过规模、声誉分组检验发现,在资产规模较大、独立董事声誉高的组内,内部薪酬差距越大,但出具异议意见的概率和数量更低。上述结论表明内部薪酬差距有利于独立董事更好地发挥履职作用,但过高的独立董事薪酬差距抑制了薪酬差距对独立董事履职行为的促进作用。这对既要发挥独立董事薪酬差距的激励作用,又要防止独立董事内部薪酬差距过大,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扩大独立董事内部薪酬差距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的支持,也为独立董事薪酬契约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济含 刘淑莲 朱明园
本文以2010-2014年我国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以及在此期间的1341例CEO变更事件为初始研究样本,采用LOgit模型和OLS模型研究CEO任期对公司绩效与CEO强制变更敏感性的影响,并从董事会治理视角,进一步说明敏感性发生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任期是识别CEO能力的重要标识,随着CEO任期逐渐延长,绩效与CEO强制变更的敏感性、以及董事会的监督力度均显著降低,董事会治理机制能够反映股东监督CEO并获取相关信息的需求。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行 叶呈嫣
本文基于2000—2020年上市公司高管数据论证了公司业绩与CEO离职率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1)业绩和CEO离职率之间关联性比预期更强,绩效原因导致的CEO离职率占总离职率比重估计值在52%到57%之间,大于强制型或自愿型离职率所占比重;(2)CEO任期内都可能会发生绩效引致型离职,由于董事会评估CEO能力的准确性随任期增加而提高,CEO任期初绩效引致型离职概率更大,任期末因离职率变小,但下降速度比较缓慢;(3)董事会学习能力可以解释自愿型和强制型离职率的变动,但对绩效引致型离职率变动的解释会出现偏差,因为存在多种非绩效因素导致CEO离职;(4)董事会对CEO能力的了解比较缓慢且受到任期内企业绩效变动的冲击,冲击越大,董事会了解的信息越不准确,绩效引致型离职率越低。本文从新视角揭露了上市公司CEO离职的内在机理,传统的强制型和自愿型离职行为可能不全是真相,绩效引致型离职比较容易被忽视。长远来看,关注绩效引致的CEO离职可以帮助企业预防重大绩效风险,实现绩效的长期稳定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邱兆祥 史明坤
本文针对独立董事在性别、教育、专长、经验和资源等方面的个人特征与其任期内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基于2008-2010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予以检验。研究发现,从整个任期来看,独立董事的性别、学历、职业背景、多重董事身份、年龄和国际经验等个人特征均不会对公司经营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只有法律专长、会计专长和管理经验等个人特征才具有显著的绩效效应。本文提出,如果监管者希望独立董事制度有助于改善公司经营绩效,就应当进一步完善该制度,促使独立董事聘用与公司经营管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建立有助于独立董事充分发挥作用的制度和环境,提高独立董事改善公司经营绩效的激励。
关键词:
独立董事 个人特征 经营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曾洁 张宇 王文轲
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引入独立董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独立董事在彼此间相互制约关系下是否履行监督职能的策略选择问题,根据复制动态方程得到独立董事的行为演化规律和外部奖惩机制下的行为演化路径和演化稳定策略,并探讨外部奖惩机制的有效性。研究发现,独立董事考核津贴与声誉效应是影响独立董事决策的关键因素;由政府补贴与法制因素构成的外部奖惩机制力度足够大时,能够有效督促独立董事勤勉尽责。
关键词:
独立董事 监督职能 奖惩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东海
文章探索了董事会独立性、多重独立董事身份、独立董事任期对现金股利支付可能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独立性对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可能性有正向影响,多重独立董事身份、独立董事任期对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可能性有负向影响;研究不仅丰富了公司治理的文献,而且提供了正确理解独立董事对公司股利政策影响的新观点。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范合君 王思雨
基于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2015至2018年发放的问询函,研究交易所问询函监管对独立董事发表异议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收到交易所问询函后,独立董事更有可能发表异议。但是,当问询函中明确要求独立董事回复时,没有促使独立董事更倾向于发表异议。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问询函监管效果进行检验发现,独立董事在企业收到关注函和定期报告类问询函后更容易出具异议意见,而收到并购重组类问询函会减少独立董事发表异议的倾向。更进一步研究表明,问询函监管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媒体负面情绪较高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能促使独立董事发表异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静
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不仅体现在公司价值的提升上,更应该体现在各类代理成本比如不必要资本支出的削减上。选取2007~2009年97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企业资本支出水平为切入点,分析独立董事和CEO权力对资本支出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管层权力越大,越倾向于加大资本支出,任职时间长和两职合一的高管层更是如此;(2)财务专家型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能够有效抑制高管层滥用权力增加的资本支出;(3)通过对不同股权性质企业分析,国有企业中财务专家型独立董事对抑制资本支出水平的有效性显著强于非国有企业。
关键词:
CEO权力 独立董事 资本支出决策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罗肖依 周建 王宇
本文旨在探讨独立董事-CEO之间的友好性对公司长期性战略投资——公司创新的影响, 以及业绩期望落差对独立董事-CEO友好性与公司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基于注意力基础观及时间为基础的代理问题的核心思想,使用2011-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效应的Tobit回归及混合的Possion回归,研究发现,独立董事-CEO之间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友好性有助于提高公司创新投入水平(表现为研发密度的增加),以及创新绩效的改善(表现为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相反,独立董事-CEO之间的社会友好性会降低创新投入水平及创新绩效,这均在高科技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在控制自选择引发的内生性问题之后,研究结果仍然得到支持。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中国“转型经济”的制度背景和“人情关系”的社会特征情境下,独立董事-CEO社会友好性会产生“友谊的成本”,加重高管在公司创新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及时间短视。独立董事-CEO人口统计学特征友好性更有利于优化高管团队的注意力分配、缓解时间短视,促进董事会与高管团队在公司创新中的战略合作行为,进而提高公司创新投入水平及创新绩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如静 唐雪松
针对证券市场普遍存在的学者背景独立董事,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04—2012年)数据,研究发现董事会中学者背景独立董事比例越高时,公司财务业绩越好,CEO变更——业绩敏感性越高。特别地,当公司经历业绩滑坡后,将聘任更高比例的学者独董。进一步细化分析发现,综合型学者独董在提高业绩、提升CEO变更——业绩敏感性中作用更为明显,业绩滑坡后公司董事会更倾向于聘任综合型、专家型学者独董。总体而言,研究结果证实了学者独董的治理功能。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学者 治理机制 业绩滑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清 张凯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本质要求,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文章以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长与CEO任期交错为出发点,探讨二者任期交错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期能够丰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因素来源。研究发现:董事长与CEO任期交错会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区分任期方向交错后,正向交错与反向交错均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引入股权集中度作为调节变量,发现股权集中度在董事长与CEO任期正向交错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后,结论依然成立。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企业应重视董事长和CEO在创新过程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合理安排高管任期,同时企业为减少不必要的绩效损失,应适时提高大股东持股比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良玉 刘芬芬
对上市公司董事会议案提出异议的独立董事是否更为勤勉尽职,是否有着更高的监督标准和更好的监督效果?本文基于行为一致性理论,通过考察异议独立董事提出异议的公司相对于无异议公司、异议独立董事任职的无异议公司相对于其他无异议公司的治理情况来研究异议独立董事的异议动机和监督效果。利用2005~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投票数据,实证发现:被异议公司即使在未被异议时,其公司治理质量也显著较低;异议独立董事任职的无异议公司和无异议独立董事任职的公司在治理质量上无显著差异。上述结论在考虑了异议的不同定义、异议行为的影响以及独立董事自选择问题后仍保持稳健。以上发现说明异议独立董事在其无异议期间和无异议公司上,没有表现出更为勤勉尽职,也并非更为风险厌恶,更有可能是为规避责任而提出异议;异议独立董事的监督,仅停留在对超过其风险阈值事件的不赞同上,而非持续的监督。在进一步研究中,还发现在独立董事提出异议意见一年后,平均失去0.3个独立董事席位,平均损失3万元报酬,此影响持续到提出异议后第5年才开始减弱,说明提出异议给独立董事带来的是负向激励。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异议 监督动机 公司治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昕 许杰 丁黎黎
自2001年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提出关于独立董事数量的要求后,独立董事兼任现象逐步出现,上市公司间形成了越发紧密的网络形态。使用2003—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任职数据,构建了以上市公司为网络节点,以独立董事兼任为网络联结的董事网络,研究了上市公司在董事网络中的中心性、结构洞性、聚集性对其过度投资水平的影响以及外部信息资源质量对上述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中心性、结构洞性的提高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水平存在正向影响,聚集性的提高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水平存在负向影响,且上述影响均在外部信息资源质量较低时更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再胜
本文通过对委托 -代理激励理论和关联博弈激励思想的运用和拓展 ,主要考察了在独立性、激励和风险分担三重约束下 ,独立董事激励合约的基本参数特征以及诱使独立董事高水平合作的关联激励机制。
关键词:
独立性 关联激励 行为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