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18)
- 2023(17345)
- 2022(14993)
- 2021(14060)
- 2020(11859)
- 2019(27331)
- 2018(26850)
- 2017(52381)
- 2016(28293)
- 2015(31462)
- 2014(31476)
- 2013(30753)
- 2012(27771)
- 2011(24854)
- 2010(24620)
- 2009(22559)
- 2008(22115)
- 2007(19225)
- 2006(16542)
- 2005(14515)
- 学科
- 济(106517)
- 经济(106358)
- 管理(88934)
- 业(83353)
- 企(72054)
- 企业(72054)
- 方法(51995)
- 数学(45137)
- 数学方法(44514)
- 财(34323)
- 农(27910)
- 中国(26942)
- 制(24843)
- 业经(24719)
- 学(23272)
- 务(23245)
- 财务(23165)
- 财务管理(23119)
- 企业财务(22057)
- 地方(19172)
- 理论(18704)
- 贸(18555)
- 贸易(18546)
- 农业(18476)
- 易(18047)
- 技术(17808)
- 银(17781)
- 银行(17738)
- 体(17276)
- 和(17124)
- 机构
- 大学(394659)
- 学院(392089)
- 管理(157955)
- 济(154228)
- 经济(150927)
- 理学(137823)
- 理学院(136333)
- 管理学(133846)
- 管理学院(133126)
- 研究(125119)
- 中国(93834)
- 京(82170)
- 科学(77132)
- 财(75087)
- 所(61177)
- 农(60598)
- 财经(60189)
- 业大(58182)
- 中心(57755)
- 江(56089)
- 研究所(55665)
- 经(54884)
- 北京(51069)
- 范(50841)
- 师范(50302)
- 农业(47389)
- 经济学(46953)
- 院(46116)
- 州(45286)
- 财经大学(45271)
- 基金
- 项目(274191)
- 科学(216863)
- 基金(201325)
- 研究(199346)
- 家(175234)
- 国家(173831)
- 科学基金(150748)
- 社会(126596)
- 社会科(120006)
- 社会科学(119978)
- 基金项目(107140)
- 省(106007)
- 自然(99234)
- 自然科(96964)
- 自然科学(96939)
- 自然科学基金(95192)
- 教育(92576)
- 划(89553)
- 资助(82535)
- 编号(80542)
- 成果(64916)
- 部(61214)
- 重点(61051)
- 创(57162)
- 发(56568)
- 课题(54582)
- 创新(53345)
- 教育部(53051)
- 科研(52904)
- 制(52456)
- 期刊
- 济(162557)
- 经济(162557)
- 研究(112289)
- 中国(71542)
- 学报(62389)
- 财(60246)
- 管理(58159)
- 科学(56920)
- 农(53947)
- 大学(48266)
- 学学(45608)
- 教育(41969)
- 农业(36846)
- 融(33830)
- 金融(33830)
- 技术(33570)
- 财经(29729)
- 业经(26820)
- 经济研究(25881)
- 经(25344)
- 问题(21009)
- 版(18981)
- 业(18824)
- 理论(18737)
- 科技(18640)
- 图书(18322)
- 技术经济(17837)
- 财会(17602)
- 实践(17087)
- 践(17087)
共检索到559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林翠梁 徐细雄 吴林春
论资排辈文化蕴含的身份隔离和等级差序等隐性规范可能阻碍信息流动、弱化公司内部监督,进而滋生公司违规行为。基于此,本文突破传统的制度与契约理论范式,重点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论资排辈文化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效应及机理。运用200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发现,论资排辈文化显著增加了公司违规概率及违规次数。进一步检验揭示,论资排辈文化主要通过削弱公司内部监督和降低信息质量这两条路径提高了公司违规行为。此外,在国有产权、高权力集中度、绩效压力较大以及男性董事长的企业中,论资排辈文化对公司违规行为的负面效果更明显。本研究从隐性规范视角深化了对公司违规行为赖以依存的文化土壤及其力量逻辑的理解,丰富了公司违规主题研究文献。它也对破除组织内身份壁垒、激发员工个体活力,以更好发挥员工群体的主体性治理价值具有一定实践启示。
关键词:
论资排辈 公司违规 内部监督 隐性规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林翠梁 徐细雄 吴林春
论资排辈文化蕴含的身份隔离和等级差序等隐性规范可能阻碍信息流动、弱化公司内部监督,进而滋生公司违规行为。基于此,本文突破传统的制度与契约理论范式,重点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论资排辈文化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效应及机理。运用200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发现,论资排辈文化显著增加了公司违规概率及违规次数。进一步检验揭示,论资排辈文化主要通过削弱公司内部监督和降低信息质量这两条路径提高了公司违规行为。此外,在国有产权、高权力集中度、绩效压力较大以及男性董事长的企业中,论资排辈文化对公司违规行为的负面效果更明显。本研究从隐性规范视角深化了对公司违规行为赖以依存的文化土壤及其力量逻辑的理解,丰富了公司违规主题研究文献。它也对破除组织内身份壁垒、激发员工个体活力,以更好发挥员工群体的主体性治理价值具有一定实践启示。
关键词:
论资排辈 公司违规 内部监督 隐性规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林翠梁 徐细雄 吴林春
论资排辈文化蕴含的身份隔离和等级差序等隐性规范可能阻碍信息流动、弱化公司内部监督,进而滋生公司违规行为。基于此,本文突破传统的制度与契约理论范式,重点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论资排辈文化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效应及机理。运用200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发现,论资排辈文化显著增加了公司违规概率及违规次数。进一步检验揭示,论资排辈文化主要通过削弱公司内部监督和降低信息质量这两条路径提高了公司违规行为。此外,在国有产权、高权力集中度、绩效压力较大以及男性董事长的企业中,论资排辈文化对公司违规行为的负面效果更明显。本研究从隐性规范视角深化了对公司违规行为赖以依存的文化土壤及其力量逻辑的理解,丰富了公司违规主题研究文献。它也对破除组织内身份壁垒、激发员工个体活力,以更好发挥员工群体的主体性治理价值具有一定实践启示。
关键词:
论资排辈 公司违规 内部监督 隐性规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福龙 毕世宏
文章主要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进行了分析 ,认为必须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建立健全法规 ,改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等 ,才能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稳步发展。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违规行为 金融监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沈璐 向锐
企业违规行为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如何有效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已成为学术界与实务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2018年实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授信管理办法(试行)》作为准自然实验,检验联合授信制度对企业违规行为的监督治理效应。研究发现,联合授信制度能够有效抑制企业违规行为,且该效应集中于管理层未持股、无机构投资者进行实地调研的企业。进一步检验发现,联合授信制度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违规倾向,但对稽查概率无显著影响。区分企业违规行为类型的检验表明,联合授信制度对企业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与经营活动违规行为均能起到抑制作用。作用机制检验证实,联合授信制度通过降低企业过度融资、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从而抑制企业违规行为。研究结论不仅为新兴市场中债权人的监督治理效应提供经验证据,也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联合授信 过度融资 内部控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建琼 曹世蛟
通过建立2011—2016年A股上市公司基于高管连锁的关联关系,测算每家目标公司的关联公司违规氛围,并由此考察违规行为在关联关系上的传染性。研究发现:关联公司的违规氛围显著助长了目标公司的违规倾向,并且具有较强违规习性的目标公司更容易受感染,而没有违规前科的目标公司则仍能洁身自好。进一步研究发现,不论是由董事长或总经理建立的连锁关系,还是由其他高管建立的连锁关系,均会导致违规行为的传染。对违规行为分类后发现,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具有较高的传染性,而领导人违规几乎不具有传染性。区分目标公司面临的监管强度后发现,违规行为的传染在监管强度较低时更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永妍 牛煜皓 李昕宇 卢闯
文章以2003-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公司的资产质量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良好的资产质量能够减少公司的违规行为,这种影响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显著。此外,文章还发现,资产质量对信息披露违规的影响较大,而在非信息披露违规中不显著;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显著影响资产质量的治理效果。文章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公司违规行为影响因素方面的文献,为我国会计准则改革的必要性提供了证据支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蕾 王钟尧 应瑜 陈晓静
本文基于深圳主板A股430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二分类Probit回归分析,分析了“繁忙董事会”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繁忙董事会的存在会降低其违规概率、违规频率及违规程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资产规模越大,上市公司的违规概率,违规频率就越低。并由此提出了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应对董事兼职抱有更开放的态度,同时对重要履职信息进行建档,供公众查询,以此加强声誉激励,并根据相应指标实施分类监管。
关键词:
繁忙董事 繁忙董事会 违规行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丽芳 武婷
本文以2008-2012年我国沪市A股违规受到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舞弊三角理论检验了可能导致上市公司发生违规行为的压力、机会和借口三大要素的显著性。结果表明:流通股比例、国有股比例同上市公司是否发生违规显著负相关,资产负债率、董事会召开会议次数、审计意见类型与上市公司是否发生违规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违规行为 压力因素 机会因素 借口因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军英 靳毓
十九大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各级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惩罚频次和力度明显加大。"天价"高管薪酬也是困扰社会各界的普遍问题。本文以沪深两市2008-2016年发生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违规行为的披露和惩罚力度对不同产权性质下高管薪酬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以及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违规行为是否发生以及违规程度对高管薪酬有显著影响,且均为显著负相关;但对于国有上市公司,二者影响并不显著;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来说,违规程度对高管薪酬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且能够带来非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明显改善。
关键词:
违规行为 高管薪酬 产权性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世农 陈韫妍 王建勇
基于201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上市公司所处地区营商环境优化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优化营商环境有助于抑制公司违规行为的发生,且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减轻企业经营压力(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纳税负担)、改善企业内部控制以及强化企业外部监督(吸引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关注),降低了其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进一步研究显示,营商环境优化可以显著弱化公司违规倾向,但并不会提高公司违规被稽查的概率;优化营商环境对不同类型的公司违规行为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肖奇 沈华玉
分析师关注作为一种资本市场的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究竟如何?本文以2003-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分析师关注与公司违规行为的关系以及公司成长性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能够抑制公司的违规行为,而公司的成长性会减弱这种影响;区分审计质量后发现分析师关注并未显著影响高审计质量环境中的公司违规行为,而显著降低了低审计质量环境中的公司违规行为,表明分析师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独立审计这种外部治理机制的替代;在机构投资者治理水平较高以及两职不合一的环境中,分析师关注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抑制
关键词:
分析师关注 成长性 违规行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巧良 连晓璐
将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划分为经营违规和信息披露违规,以2012—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logit回归发现: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与区域腐败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区域的腐败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越容易发生违规行为,这种情况在市场化进程较高的地区更明显;上市公司所在地的政治环境指数对违规行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上市公司所在地的税费负担指数在一定程度上"滋生"违规行为,同时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显著。本研究丰富了反腐败及其领域的文献,为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海峰 白宗航 王爱萍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违规现象频发,扰乱了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以2004—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管理层过度自信会提高公司违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这种影响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区分违规类型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将引起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行为的发生。在影响机制上,管理层过度自信促使企业选择进攻型战略、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而导致公司违规行为的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外部审计力度和股权制衡度的提高,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将有效缓解因管理层过度自信而导致的公司违规行为。研究探讨了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股东和监管部门提供了新的监管视角与经验证据,也对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文佳 朱玉杰
本文通过构造儒家文化强度的距离模型和区域模型,使用2003—2018年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违规数据,研究了儒家文化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本文发现,儒家文化对公司违规行为有显著抑制作用,这种影响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显著。对违规行为具体分类研究,发现儒家文化对信息披露、股东自利、治理不规范这三类违规行为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声誉机制和代理机制是儒家文化影响公司违规行为的两个潜在渠道,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强的公司更看重对公司声誉的维护,同时儒家价值观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减少代理人的违规动机。另外,本文还发现,对于国有控股公司和行业竞争相对不激烈的公司来说,儒家文化对违规行为的抑制效应更强。本文拓展了关于非正式制度对公司行为作用的认识,同时,对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有一定实践启示。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公司违规 公司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